李州是小说《亮剑我是军工天才不我有系统》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玉树的王捕快写的一款抗战谍战类小说。目前小说连载中,以下是小说《亮剑我是军工天才不我有系统》的章节内容
2020年 李州一个普普通通的军工工程师,正埋头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
就在他聚精会神的时候,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了,红灯也开始一闪一闪的,紧接着一股奇怪的能量波动把整个屋子都给掀了个底朝天。李州只觉得眼前一黑,然后就像是被人在脑袋上敲了一棍子似的,晕了过去。
等他再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片荒地上,四周都是打仗留下的痕迹。
“系统绑定成功,军工辅助系统启动中……”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声在他的脑子里响了起来。
李州晃晃悠悠地坐起来,感觉脑袋像是要炸开一样。他脑子里的声音还在继续:“系统启动完成,正在同步宿主记忆……”
记忆同步完了之后,李州才明白过来,自己这是穿越了,还带了个来自未来的军工辅助系统。这个系统里头装的全是军工的知识和技能,这下子他可有的忙了。
“宿主,你好,我是编号618号军工系统。”系统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李州愣了一下,然后问:“618,你为啥选我啊?”
618的回答让他差点没背过气去:“不为啥,就是看心情。”
李州一听就火了:“你把我弄到这地方来,就因为看心情?”
618冷冷地说:“宿主要是不愿意,我立马解绑,送你回去。”
李州赶紧改口:“别别别,我愿意,我愿意。”
他心里明白,这系统是他在这个年代唯一的依靠。
“618,现在啥情况?”李州问。
“宿主,你现在在1937年的华北,第一个任务是寻找八路军,并加入八路军。任务提示:前往七恒村,李云龙很快就要伏击鬼子运输队了。”618系统回答。
随后,李州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地图,上面标注了他当前的位置和七恒村的方向。
“宿主快去吧,去晚了可就没有鬼子杀了。”618催促道。
“618我现在手无寸铁,你让我杀鬼子,我是想杀鬼子,哪怕同归于尽我也愿意。现在我连枪都没有,怎么去杀敌啊?”李州焦急地说。
“宿主不必担心,请宿主领取新手大礼包。”618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戏谑。
李州眼前一亮,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半透明的界面,上面写着“新手大礼包”五个大字。他毫不犹豫地伸手点了下去。
一阵光芒闪过,李州的眼前出现了:
99式狙击步枪一把
子弹1000发
沙漠之鹰手枪一把
手枪子弹1000发
手榴弹100枚
匕首一把
慕尼黑军校毕业证一本
压缩饼干10斤.特种兵体质.枪射击精通。
物品已存放系统空间,宿主可随时存取。
李州说:“618,你还挺给力的嘛。不过,慕尼黑军校毕业证是什么鬼?”
618说:“这是本系统给你安排的身份,让宿主合理存在于这个世界。”
618说:“宿主身份家庭地址,哪里人本系统安排明明白白的。”
李州疑惑地说:“618你给我安排是哪里人?”
618回答:“宿主现代是哪里人,在这里就是哪里人。不过你在现代有亲人,在这里没有亲人,宿主您是孤儿。”
李州说:“在这个时代我一个孤儿怎么有钱去小胡子留学。”
618说道:“本系统只是给你安排身份,可不管那么多。”
李州苦笑:“靠,系统你真的狗。”
他摇了摇头,不再纠结这些细节。毕竟,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得赶紧去七恒村,找到李云龙,加入八路军,开始他的新生活。
李州背上步枪,检查了一下弹药和其他装备,然后深吸了一口气,朝着七恒村的方向走去
七恒村,一个位于山西省平定县的小村庄,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八路军理想的伏击战场。这里是日军运输队必经之路,一条狭窄的峡谷,两边是险峻的山坡,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李州背上了99式狙击步枪,腰间别着沙漠之鹰。
李州紧握着手中的步枪,心中充满了斗志。根据618系统提供的信息,他知道李云龙即将在七恒村附近展开一场重要的伏击战。这场战斗不仅是对日军的一次有力打击,也是他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七恒村,一个位于山西省平定县的小村庄,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八路军理想的伏击战场。这里是日军运输队必经之路,一条狭窄的峡谷,两边是险峻的山坡,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
李州到达七恒村时,战斗的序幕已经拉开。他迅速找到了一个有利的狙击位置,拿出了他的99式狙击步枪——一款在这个时代还未出现的武器。他知道,他手中的武器将给八路军带来巨大的优势。
战斗打响了,日军的运输队进入了伏击圈。李州的狙击步枪发出了致命的精准射击,一发发子弹击中了日军的要害。他的子弹仿佛长了眼睛,每一次射击都让敌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李州的支援下,八路军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勇猛地冲向敌人。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的阵型混乱,无法有效反击。战斗很快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随着战斗的硝烟逐渐散去,七恒村的四周回归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宁静。八路军的战士们在李云龙营长的指挥下,开始清扫战场,他们高喊着“缴枪不杀”,给予日军投降的机会。
然而,一些深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军伤兵,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他们高喊着“天皇万岁”,在绝望中发起了最后的自杀式攻击,企图与八路军的战士们同归于尽。
李州看到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悲伤。他知道,这些日军士兵已经被洗脑,他们的心中只有为天皇献身的念头,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李州迅速地调整了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静。他知道,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是对战友生命的保护,都是对和平的贡献。
“砰!”一声枪响,一个正准备投掷手榴弹的日军士兵倒了下去。李州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怜悯,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的犹豫都可能导致自己战友的牺牲。
随着战斗的尘埃落定,七恒村的夜空被战士们的欢呼声划破。李云龙在战场上巡视,寻找着那位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神秘狙击手。战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对那位神枪手的精准射术感到好奇。
在战场的一角,李州正在默默地整理他的狙击步枪。他的衣服与八路军制服格格不入,这引起了一些战士的警觉。他们手握步枪,谨慎地向李州靠近。
“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一名战士喝问,枪口微微抬起。
李州转过身,面对着战士们的警惕目光,他镇定地放下手中的狙击步枪,举起双手以示和平。
“我是龙国人,我在这里当然是打鬼子。”李州用坚定的语气回答,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战士们听到李州的回答,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保持着警惕。
“你不是我们团的人,我们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另一名战士质疑道。
李州说:“我叫李州,我不是八路军,也不是其他任何军队的正规成员。我是一位来自民间的军工专家,刚从国外留学归来。”
这时,618系统迅速地将一套伪造的身份信息输入李州的脑海中,让他能够流利地回答战士们的提问。
“我刚从德国留学回来,专攻武器制造和军事战术。听说前线需要帮助,我就赶来了。”李州把系统安排的身份说了一遍。
李云龙听到李州是国外留学回来的军工专家,眼睛一亮,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云龙说:“我叫李云龙,是772团的营长。我想请小兄弟加入八路军,我们的队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李州故作迟疑了一下,为了不被怀疑,他不能表现得太兴奋。于是他表面上显得为难,其实心里乐开了花。
李云龙看着李州一脸为难的表情,以为他在担心什么,便鼓励道:“李州同志,你的技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我们八路军是人民的队伍,我们的目标是赶走侵略者,保护我们的家园。我相信,你在这里会找到你的目标和归属感。”
李州听后,装作经过一番思考,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营长,您说得对。我愿意加入八路军,和大家一起战斗。”
李云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欢迎你,李州同志。从今天起,你就是772团的一员了。
在七恒村之战取得胜利后,师长对战斗进行了指导。他决定再次利用七恒村的地形优势,对日军进行伏击。李云龙对师长的决策深信不疑,他知道日军很可能会再次上当。
第二天,李云龙按照师长的部署,引诱日军进入伏击阵地。根据具体情况,李云龙作出了新的行动部署。他们先放过了日军的骑兵,等到骑兵完全进入伏击圈才开火。这种战术的调整,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伏击的效果,确保能够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当日军骑兵赶到时,李云龙命令预备队先射杀日军士兵,再射击马匹,这样可以避免骑兵的冲击,同时造成日军的混乱。这一战术的灵活运用,再次证明了李云龙的军事才能和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把握。
这次伏击战,八路军以少胜多,不仅击毙了百余名日军,还缴获了骡马几十匹,有效地牵制了敌人,为被困在旧关以南的国民党部队争取到了突围的机会。七亘村的两次设伏虽然规模不大,但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鼓舞了军民士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是抗战初期我军在山西抗日前线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
李州作为新加入的军工专家,也随着李云龙一同参与了这次战斗。
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落下了帷幕,李云龙带领着部队取得了胜利。他带着满身疲惫和骄傲的神情,踏上了前往师部的路途。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回想起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自豪。
当他走进师部时,师长早已等候多时。师长满脸笑容地迎接李云龙,对他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李云龙啊,这次你们打得漂亮!我代表全师向你们表示感谢和祝贺!”听到这话,李云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师长继续说道:“鉴于你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组织上决定组建新一团。经过慎重考虑和研究,我们决定任命你为新一团团长。这是对你能力的信任和认可,希望你能不负众望,带领新一团走向辉煌。”李云龙激动得挺直腰板,郑重地回答道:“请师长放心,
师长点了点头,鼓励道:“好样的,李云龙!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带好新一团。
李云龙说“师长放心,我一定带领新一团打出威风来,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不过,李云龙也清楚,新一团作为基干团,需要有更好的装备来支撑接下来的战斗。他对师长说:“师长,新一团现在是基干团,您看看能不能给批装备。
师长李云龙的难处,但同时也知道资源有限,于是他说:“装备的问题,你去找你们旅长要。”
李云龙回答:“是,师长。”随后,李云龙马不停蹄地前往386旅旅部。
在旅部,李云龙见到旅长,当然,也没有要到装备,不过旅长给了李云龙一定的自主权。
回到团部,李云龙立刻召集了新一团的骨干力量,商讨如何解决装备问题。他们决定通过战斗缴获、发动群众、甚至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换和交易来获取武器。
夜幕如墨,新一团的临时指挥部里却灯火通明,李州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他的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和零件,这些都是他从系统空间中取出的。他的眉头紧锁,眼睛里映着烛光的闪烁,显得异常专注。
“李州同志,你这是在做什么?”李云龙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刚刚结束对战士们的巡视,回到指挥部。
李州抬起头,手中的锉刀停了下来:“我在尝试对手榴弹进行一些改进。”
李云龙走到桌边,好奇地看着桌上的零件:“改进?那太好了,咱们边区造手榴弹太坑人了,就算炸,也就炸成两节,根本就炸不死敌人。”
李州笑了笑:“我已经有一些想法了,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实验和验证。”
李云龙拍了拍李州的肩膀:“好,那我就等着看你的成果。
李州点了点头,他知道,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时间就是生命。他必须尽快拿出成果,以增强新一团的战斗力。
接下来的几天,李州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手榴弹的改进工作中。他先是对手榴弹的外壳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更多的凹槽,以便在爆炸时产生更多的破片。然后,他又对手榴弹的引信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稳定和可靠。
每当夜深人静,战士们都已进入梦乡,李州还在烛光下忙碌着。他的手指灵巧地在零件间穿梭,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舞蹈。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胜利的渴望。
终于,在一次深夜的实验中,李州成功地完成了手榴弹的改进。他小心翼翼地将改进后的手榴弹放在桌上,然后点燃了引信。
“轰!”一声巨响在试验场响起,改进后的手榴弹爆炸了。爆炸产生的破片比之前多了许多,杀伤力明显提升。
李州看着爆炸后的痕迹,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第二天,李州将改进后的手榴弹展示给了李云龙和其他战士们。他们看到手榴弹的威力后,都惊讶不已。
“李州同志,你真是个天才!”李云龙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有了这样的手榴弹,我们在战场上的胜算就更大了。”他紧紧握住李州的手,眼中满是赞赏和感激。
李州谦虚地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我们的战士们才是真正在前线战斗的英雄。”他深知,没有这些勇敢无畏的战士,再好的武器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随着新式手榴弹的投入使用,新一团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战士们在训练中更加刻苦,他们对这种新型武器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每个人都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李州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知道,手榴弹的改进只是一个开始,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他想要利用自己的知识,为这支部队带来更多的改变。他相信,只要他努力,就一定能够帮助这支部队走向胜利。
---------------分割线---------------
李州站在清晨的微光中,目光穿过薄雾,落在了远处蜿蜒的山路上。他的思绪被618系统的声音打断,那个冷冰冰的机械声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他带来新的挑战。
宿主,新的一天开始了,你准备好接受新的任务了吗?”618系统的声音在李州的脑海中响起。
李州微微一笑,他这些日已经习惯了这个叫系统的伙伴:“618,有什么新任务?”
你有一个任务,新一团要伏击鬼子运输队。你的任务是帮助新一团伏击运输队并全歼鬼子。任务奖励是30台不同种类军工设备。
李州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30台军工设备,这对于新一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力。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他也清楚,这将是一次提升新一团实力的绝佳机会。
李云龙正在指挥所商讨作战方案时,这时李州走了进来,说道:“团长,我想参加这次伏击。
李州坚定地说:“团长,我知道我的本职是军工,但我也是一名战士。再说我的枪法是全团最好,我的狙击枪有效射程1500米,最大射程6000米,我可以远距离射击,不会靠的太近。
李云龙惊讶地说:“李州同志,你说你那狙击枪能打多少米?
李云龙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可是个宝贝,好,李州同志,你就负责远距离狙击,务必确保一击必中。
夜幕降临,新一团的战士们在李云龙的指挥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预定位置。李州则带着他的狙击步枪,爬上了一处高地,他的目光穿过瞄准镜,锁定了远处的山。
等待是漫长的,但李州有着狙击手特有的耐心。终于,在月光的照耀下,一列车队缓缓进入了他的视野。鬼子的运输队出现了,他们警惕地环顾四周,却未曾发现隐藏在暗处的新一团。远处,一列车队缓缓驶来,车灯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刺眼。日军的运输队并不知道,他们即将步入新一团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打”李云龙命令道随着李云龙的一声令下,李州的狙击步枪率先发出了怒吼。子弹如同一道死亡的光线,瞬间穿透了一名日军军官的头颅。四周的地雷迅速爆炸,轰鸣声中,新一团的战士们纷纷向鬼子扔出了改造后的手榴弹。
李州从狙击点跃下,他手中的狙击步枪不断收割鬼子的生命。新一团的战士们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与日军士兵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白刃战是残酷的,每一秒都有人在倒下。但新一团的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他们知道,这是为了家园,为了同胞,他们不能后退。
李云龙挥舞着手中的大刀,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一道旋风,每一次挥刀都有敌人倒下。他的脸上沾满了鲜血,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
“跟我冲!”李云龙大吼一声,带领着战士们冲向了日军他们的士气已经被彻底击垮。新一团的战士们如同潮水一般向日军进攻,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小时,最终,在新一团战士们的英勇抵抗下,日军全部歼灭。但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在山谷中回荡,战斗终于结束了。新一团的战士们站在战场上,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日军的运输队已经被彻底消灭,留下的只有燃烧的车辆和散落一地的武器。
李云龙站在一辆燃烧的卡车旁,他的大刀已经归鞘,但他的神情依旧严峻。他知道,战斗虽然胜利了,但战争还远未结束。
“打扫战场!”李云龙命令道。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开始清理战场上的武器和弹药,同时也在寻找着战友的遗体。
随着晨光的微露,战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去,新一团的战士们开始了战后的清理工作。他们穿梭在被炮火摧毁的车辆和装备之间,脸上带着战斗后的疲惫,但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这是什么玩意儿?”一名年轻的战士站在一辆卡车旁,他拉开了汽车的敞篷布,露出了里面一堆他从未见过的设备。
其他战士也围了过来,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奇怪的机器。
“这是啥?看起来不像是武器。”一个战士挠了挠头,不解地问道。
李州闻声走了过来,他的目光在这些设备上一扫,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惊喜,这是系统奖励军工设备。
“这些东西可是宝贝。”李州兴奋地说,“这是一些军工设备,可以用来制造更好的武器和弹药。”
战士们听了,脸上露出了惊讶和好奇的表情。
“真的吗?那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它们。”一名战士小心翼翼地摸了摸一台机器。
李州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些设备对于新一团来说意义重大。他开始指挥战士们将这些设备小心地搬运到安全的地点。
“小心点,这些东西可金贵着呢。”李州提醒道。
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将设备搬上了卡车,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期待。他们知道,这些设备将给他们带来更强的战斗力。
李云龙也走了过来,他看着这些设备,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李州同志,你的眼光真不错,这些设备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李州微笑着说:“团长,这些设备将帮助我们制造更好的武器,提升我们的战斗力。”
李云龙拍了拍李州的肩膀:“好,那我们就好好利用这些设备,让小鬼子尝尝我们的厉害。”
战士们在李州的指导下,开始对这些设备进行分类和记录。他们虽然不懂这些设备的具体用途,但他们知道,这些都是他们胜利的关键。
“这些是车床,可以用来加工金属零件。”李州指着一台大型机器说,“这些是铣床,可以用来制造更复杂的部件。”
战士们认真地听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学习的欲望。
“还有这些,是一些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制造武器。”李州继续介绍。
随着设备的搬运和整理,战士们对这些军工设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他们开始讨论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如何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
“我们可以用这些设备制造更好的步枪,还有更多的手榴弹。”一名战士兴奋地说。
“对,我们还可以制造地雷和炸药,让小鬼子尝尝我们的厉害。”另一名战士附和道。
李州看着战士们的热情,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些设备将成为新一团的宝贵财富,他们将用这些设备制造出更多的武器,保卫他们的家园。
打扫完战场后,新一团的战士们开始撤退。他们带着战利品,也带着对战友的思念。李州站在卡车上,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了这片土地。他知道,这片土地上洒满了战士们的鲜血,但也正是这些鲜血,铸就了抗战的胜利。
回到营地,李州和李云龙站在指挥部里,他们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军工设备上。
“这些设备,将是我们新一代的希望。”李云龙的声音充满了信心。
李州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是的,团长,我们将用它们来制造更多的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分割线---------------
回到驻地后,李州看着眼前缴获的军工设备,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些设备,如果能妥善利用,将极大地提升新一团的战斗力。他转头想和李云龙商量建立兵工厂的事情,却无意中看见了一具具战士的遗体。
一旁的李云龙此时也注意到了李州的神情。久经沙场的李云龙瞬间明白了李州的心情,便想上前安慰。可他的话还未出口,便听见李州问道:“团长,我们伤亡了多少?”
李云龙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牺牲了107人,轻伤82人,重伤16人。”
李州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我们杀了多少鬼子?”李云龙回答道:“62个。”李州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那我们伤亡是鬼子的两倍。”李云龙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有人牺牲,明天有可能就是我。”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李州的心情沉重,他知道李云龙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战争是残酷的,每一次战斗都可能有战友倒下。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团长,我们明明占据有利地形,还率突袭鬼子,为什么伤亡比鬼子还大?”李云龙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我们的装备落后,训练也不够充分。而且,敌人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团长,现在新一团的装备具体如何?”李州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李州的眉头紧锁,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来到新一团后,一直忙于改造手榴弹,还没有来得及详细了解部队的武器配备情况。李云龙回答道:“老套筒、汉阳造,膛线都快磨破了就这样,两个人还分不到一支枪。全团只有十二挺轻机枪,两挺重机枪,其中两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还是刚缴获的。在打鬼子运输队前,全团一挺重机枪也没有。”
李州的心情更加沉重,他继续追问:“李云龙同志,你知道这次伏击鬼子,战士们有多少子弹吗?”
李云龙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个战士只分到4到5发子弹。要是装备好,哪怕子弹多,我都不会让战士们离开工事去和鬼子拼刺刀,打白刃战。这次牺牲的战士107人,有102人都是拼刺刀牺牲的,只有5个是被流弹打中牺牲的。”李州同志,这次要不是你改造手榴弹威力大,突袭就让鬼子伤亡二十多个,还有你用狙击枪打死了十几个,我打中了十七个鬼子。”李州坚定地回答道。李云龙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李州同志,你的贡献是巨大的。
李州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谦逊:“团长,我只是做一个华夏人应该做的事。”
李云龙用力地点了点头,他的眼中充满了赞许:“好样的,李州同志。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李州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团长,我和鬼子打白刃战的时候,往往需要4、5个战士才能换一个鬼子。我们的装备和训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李云龙的眉头紧锁,他知道李州说的是事实。他们的装备简陋,训练条件艰苦,每一次战斗都是对战士们生命的巨大考验。
李州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是的,团长。我会尽我所能,改进我们的武器,提高我们的战斗力。” 随后李州带着十几名战前往大山里。这一刻也不想停留,立刻往山里走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一处合适的地点,建立兵工厂,让兵工早点投入生产。他不想再有战士因为装备的不足而牺牲。山里的地形复杂,但李州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他在寻找一个既能隐蔽又方便运输的地方。他知道,兵工厂的选址将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安全和效率。他仔细考察了每一处可能的地点,考虑着水源、交通和隐蔽性。每一项都是兵工厂能否顺利运作的关键。
在心中,李州已经勾勒出了兵工厂的蓝图。他想象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机器的轰鸣声,以及一箱箱弹药的产出。他知道,要建立兵工厂,需要动员所有的人力。他将和李云龙一起,动员新一团的战士们,让他们参与到这个伟大的工程中来。时间就是生命,李州加快了步伐。他要尽快确定地点,开始建设。每提前一天,就能多生产一些弹药,就能减少一些战士的牺牲。
与此同时在太原第一军指挥中心,司令员香月清司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一轮的战略布局。他深知,每一次决策都可能改变战局的走向。这时,一名参谋急匆匆地走进指挥中心。
报告司令官,最近我蝗军不断遭受袭击,仅运输队就遭受7次袭击,已有两支运输小队全体玉碎。 “立即加强运输队的防御力量。”香月清司下达命令,他知道,保障后勤补给线的安全至关重要。 “考虑调整运输路线,避免敌人的伏击。”他指示参谋团队重新规划运输路线,以减少被袭击的风险。“加强情报保密工作,防止敌人获取我们的行动计划。”香月清司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他知道,信息战也是战争的一部分。
香月清司的反击策略 正文: “司令官,我们不反击吗?”一位参谋的声音在指挥中心响起,带着一丝急切和期待。 “
香月清司的目光在地图上扫过,心中权衡着利弊。说道“反击是必须的,但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他的声音坚定而冷静。”“首先,我们需要评估当前的形势。”香月清司指示参谋团队收集更多情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敌人的动向和实力。确定我们的反击目标。”他指出,反击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同时,我们要做好防御准备。”香月清司强调,反击的同时不能忽视自身的安全。“我们来制定一个详细的反击计划。反击的计划需要精心策划,不容有失。“是”众鬼子说。
香月清司又说“而且现在我们刚占领太原不久,蝗军刚经历一场大战需休整补充物料弹药再加上此时进入冬季天气寒冷。”香月清司在指挥中心分析着当前的形势。特别是保暖衣物和取暖设备还未配齐,如此情况下不适合大规模用兵。”香月清司在指挥中心分析着当前的形势。
“还有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香月清司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振奋。 香月清司说道:“我大日本蝗军赢得淞沪会战后一路势如破竹,现以兵临华夏首都金陵,华夏首都很快就会被我们大日本蝗军攻占。到那时……”
“金陵的攻占将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香月清司的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指挥室内的鬼子军官皆兴奋起来。
清晨的山谷中,薄雾缭绕,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洒在蜿蜒的小径上。李州带领着一支精干的小队,穿梭在这片山林之间。他们的脚步轻盈而坚定,每一步都踏得小心翼翼,以免惊动了林中的鸟兽。
李州点了点头,他加快了脚步,带领着小队向山谷深处前进。不久,他们来到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谷中流过,四周的山壁陡峭,只有一条狭窄的小径可以进入。
“就是这里了。”李州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有足够的水源和林木资源,是建立兵工厂的理想之地。”
“李州同志,你确定这里适合建立兵工厂吗?”一名战士低声问道,他的目光在四周的山峦间游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李州停下脚步,环顾四周,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有足够的水源和林木资源,是建立兵工厂的理想之地。”他指向不远处的一处山坳:“那里可以作为我们的厂址,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山洞作为天然的仓库和车间。”
618系统的声音在他的脑海中响起:“宿主,系统检测到另一个地点,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距离新一团有一百公里之遥,而这里不到十公里。”
李州的眉头紧锁,他知道,距离太远会增加物资运输的难度和风险。他沉思了片刻,然后说:“一百公里太远了,我们不能让兵工厂远离主力部队。”
“好,那就这么定了。”李州一锤定音,“我们在这里建立兵工厂。”
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山峦之后,李州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尘土回到了新一团的营地。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兵工厂选址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团长在哪?”李州一走进营地,便向一名路过的战士询问。这时,另一名战士回答道:“团长正在操场教导一营练刺刀呢。”
李州点了点头,快步向操场走去。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刺刀仍然是战场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武器之一。李云龙对刺刀训练的重视,不亚于对枪械的重视。
操场上,李云龙正站在一群战士面前,他手中握着一支擦得锃亮的刺刀,正在讲解着刺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他的动作干净利落,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准确性。
“刺刀是战士的牙齿,是我们最后的武器。”李云龙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即使子弹打光了,我们还有刺刀,还有勇气。”
李州快步走向操场,他知道李云龙对刺刀训练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刺刀是近战的重要武器,更因为在弹药匮乏的情况下,刺刀往往意味着战士们最后的抵抗手段。
操场上,李云龙正在演示刺刀的使用方法,他的动作刚劲有力,每一次突刺都准确无误。
李州走近时,看到李云龙身旁的一个人手中拿着一把大刀,他一眼认出此人是张大彪。州和新一团营连排级干部都认识了,但没有张大彪这个人,现看来张大彪现在刚加入新一团。
“团长!”李州隔远处喊了一声。
李云龙转头一望,便笑着说:“李州同志,你回来了。”
李州走近了一些,看了一眼张大彪,假装不认识道:“这位同志是?”
李云龙介绍道:“这位是张大彪,原来在29军的。我今天在伪军的检查站时遇到的,现在他是我们新一团一营二连连长了。”
李州握了握他的手,点了点头:“张大彪同志,欢迎加入新一团。”
昨天那场伏击战,与鬼子打白刃战李州还历历在目。死在白刃战下的鬼子只有二十多个,其他鬼子都是被子弹和手榴弹打死的。而新一团战士有102个死于白刃战,可见白刃战八路军和鬼子差距有多大。现在有张大彪教导战士二十九军大刀队刀法,李州心里非常欣慰。毕竟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后世还是很有名,还有不少影视剧中都有大刀队的身影。
这时,李云龙向张大彪介绍李州:“张大彪同志,这位是我们的军工专家,李州同志。他可是我们新一团的宝贝。”
张大彪的眼中闪过一丝敬意,然后李州和张大彪客套几句后便和李云龙离开了操场,战士操练全权交给了张大彪。
“李州同志,找到合适建兵工厂的地方了吗?”李云龙问道。
李州点了点头:“找到了,就在附近的山谷中,那里地形隐蔽,而且有一条小溪,可以提供水源。”
李云龙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一天不到就找到了?”
李州微微一笑:“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他们走进指挥部,摊开地图,开始详细讨论兵工厂的建设计划。李州将山谷的地形详细地描述了一遍,包括如何利用地形建立防御工事,如何安排生产线,以及如何保护兵工厂不受敌人的破坏。
“团长,我们必须尽快让兵工厂投入生产。”李州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我建议连夜把军工设备转移到山里的兵工厂地点。”
李云龙点了点头,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李州同志,你说得对。我们不能浪费时间,他们开始详细讨论转移计划,从路线的选择到人员的安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李州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可以选择这条小路,虽然崎岖,但隐蔽性好,不易被敌人发现。”
李云龙仔细地听着,他的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好,我们就按照你说的办。李州同志,你负责转移工作,我负责掩护。”
夜深了,新一团的战士们在李州的带领下,开始了紧张的转移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着军工设备,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山路崎岖,但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
“小心点,这些设备是我们的宝贝。”李州低声提醒着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