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小说穿越:商贩之子的古代科举日常推荐_主角林向安王四顺小说新热门小说

齐齐小baby

林向安王四顺是小说《穿越:商贩之子的古代科举日常》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百柒柒写的一款历史古代类小说。目前小说连载中,以下是小说《穿越:商贩之子的古代科举日常》的章节内容

爆款小说穿越:商贩之子的古代科举日常推荐_主角林向安王四顺小说新热门小说

大周朝,元武二十五年。

乌程县,双林镇。

人声鼎沸的港口,大大小小的船只停靠在岸边,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外地来的大商船。

这个新拓建的港口,现在是周边最热闹的港口之一。

近些年才陆续有各种商船路过,在此停留暂歇。

来往人流量渐多,周围自然聚集形成了大镇。

港口不远处,也衍生出了繁荣的集市。

琳琅满目的商铺小贩,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非常热闹。

其中一处摊位,围了不少人,正等着买林家豆腐。

林家豆腐在这一带小有名气,豆腐都是热气腾腾的,清爽可口,很受街坊们欢迎。

原先是一对夫妻出摊,近期却是父子俩人看着,一大一小。

大的切热豆腐,而小的收铜板。

不过这小孩才五岁,叫林向安,人怪机灵的,有条不紊的收钱,分毫不差。

林向安踩在木凳上,小小的身子才冒出柜台,伸长手接过顾客给的钱,数好后,就让他老爹王四顺切豆腐,装到别人带过来的碗里。

要是没带碗的,就多收一文,当作抵押,可下次拿来换。

有顾客买豆腐,还会要一些热卤水。

林家豆腐摊,三文一斤豆腐。

王四顺手稳,一刀切下去,就是一斤多点,常来的知道他家切的实在。

“爹,这位大娘要两块,收了六文钱!”

“好嘞,稍等,马上切好!”

小孩子帮忙的样子,让人好奇。

“老板,你这儿子可真机灵!有模有样的,收钱一点没算算错呢!”

“是啊,像个小大人,聪明嘞!”

有个常客笑着说道,“这孩子最近常来,嘴又甜。上次来买好几块豆腐,多掏了两文钱。这孩子数完钱,立马退给我了。还别说,这小子算钱比大人还快!”

王四顺是上门女婿,儿子没跟他姓,但听到有人夸儿子,心里也是美美的。

跟他一样,从小机灵嘞!不过嘴上还是谦虚笑道。

“哪里,也就是简单。这孩子玩性大,在家闲不住,也就疼她娘月份大了,才在这收钱呢!”

一群人笑着摇头,纷纷说孩子孝顺呢!

林向安翻了个白眼,对老爹这种明贬暗褒的炫耀很无语。

正值仲夏,天气慢慢热起来,林向安刚满五岁。

他娘怀了快七个多月,但肚子看起来特别大,他就主动提出来,让娘在家待着休养,他帮忙来卖豆腐。

原本他娘担心太小,结果林向安弄的有模有样,这才放心。

之所以这么懂事,是因为林向安是胎穿的。

内在实际是一个三十岁的现代成年人。

上辈子刚升初中,一家三口开车去旅游,结果遇上车祸。

父母保护他而去世,之后寄人篱下。

考上大学后,先休学去当兵。

退役回来,继续读大学,心理和精神上都已经成熟很多。

大学期间,将新生的军训服低价收入,然后转手便宜卖给工地的人,赚差价。

除了本校,还去其他学校收,虽然跑的辛苦,但也赚了一笔。

后续作为本金,认准了一些市场,再加上同学间的信息判断,投资生意,资产逐渐累积起来。

三十岁不到,事业蒸蒸日上。

就在越来越好时,一次开车路过十字路口,碰到一小车司机发疯乱撞人。

那时人行道上有一群孩子,没多想直接开车去阻拦,结果孩子们救下了,他倒是一命呜呼了。

等再睁眼时,就穿到了古代,成了一个小婴儿。

让林向安意外的是,这辈子的父母和上辈子的爸妈长的很像。

上辈子爸妈对他特别好,甚至用生命保护了他。

难过又遗憾,当兵也是父亲的愿望。

原本以为不会再见,但没想到今生有幸遇到相似的两人。

对他来说也是一场缘分,同时也是恩赐。

......

“大娘,您的豆腐拿好,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林向安浅笑着朝人喊道,特别的热情。

集市正热闹时,邻居家的张大娘,穿过人流挤过来,脸上带着一丝着急。

“哎呦,林家的,你媳妇要生了!林嫂子让我喊你你赶紧回去呢!”

王四顺心里一惊,手上停顿片刻。

明明今早出门还没有丝毫动静,这才不到半天,就要生了?

“张大娘,怎么这么突然?”

“听林嫂子说,早上不小心绊了一跤,稳婆已经请过去了,你这边赶紧回家去看看吧!”

豆腐摊前,挤的满满的人,张大娘心里有羡慕生意好,但心里感叹,生意好,人丁不旺也没用。

算上王四顺这个上门女婿,整个林家就四口人。

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孕妇,一个五岁孩子,就王四顺一个劳动力。

集市人来人往,对孕妇不太好,不然林家也不会让小孩子来卖豆腐。

不过话已传到,张大娘也要买菜了,家里还要烧饭呢。

“张婶,谢谢您!来这块豆腐您拿回去炖了吃!”

心里着急,但王四顺用碗装了一大块豆腐递给张大娘。

稍微推搡了一下,张大娘就笑着接过了豆腐。

“那我就收下了,家里那口子要回来吃饭,我就先去买菜了,有事就打声招呼啊!”

张大娘客气说着,然后笑吟吟地提着篮子就走了。

豆腐摊子还得收尾,不能直接甩手。

王四顺赶忙朝大伙赔笑解释,“各位街坊邻居,多谢大家照顾生意,今日家里有急事,豆腐就不卖了!赶明儿大家再来买。”

常来买的倒没说什么,但有些特意从别处来买的,就不太乐意了。

“老板,我们都等到这里了!就给切一块吧!”

“就是,我们大老远来的,听说这林家豆腐味道好呢!”

“我们就要一块,很快就好了!”

......

七嘴八舌,堵着不动。

这会正是赶集高峰,想把豆腐摊推回去,怕是也不容易。

别说王四顺急了,林向安心里也着急。

在现代生孩子都有危险,更何况是古代,但他毕竟人小,除了担心也帮不上忙。

简单判断后,林向安就对王四顺说道。

“爹,您先赶回去,看看娘的情况,豆腐摊我来看着!”

王四顺犹豫片刻,无奈同意了。

虽然林向安才五岁,从小是个靠谱的孩子。

因为心疼娘亲肚子大,怕累着她,便主动跟着来卖豆腐。

刚开始大家也就笑笑,没多想。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孩子弄的有模有样。

尤其是算账,比他还利索。

“儿子,摊子就交给你了!人多,你慢慢来,要是有不懂的,你问问隔壁叔婶!你人小搬不上来,就让李叔帮忙。晚点,让你小姨过来帮忙。”

摊位周边都是认识的,王四顺和旁边摊主打了个招呼,让他们帮忙照顾一二,便要往回赶。

林向安赶紧出声提醒。

“爹,您回去时,记得把胡大夫喊过去!”

虽然有稳婆,但找个大夫过去才保险啊!

这位胡大夫,医术不错,很有医德,很受街坊邻居的尊重。

“好,我这就去把胡大夫请回家。”

“各位,小儿留在这里,他手生,大家多担待一点。要是缺斤少两了,后面再来跟我说,补给大家。麻烦大家别为难我家小儿。”

走之前,王四顺还不忘让大家多谅解林向安,说完后,这才急匆匆地走了。

“来来来,大家排队,一个一个来,我给你们切豆腐!”

“等不急的可以先去逛逛,等会再来。”

“不要着急!不要乱!”

林向安大气一挥,大声喊道,面对一群大人围着,丝毫不胆怯。

“哎呦,这小子不得了啊!”

“胆子够大的呢!”

一群人笑呵呵的看着他,虽然慢了些,但好歹有趣,便耐心等着。

甚至后来有人催,还帮林向安解围。

林向安忙的脸都红了,小手弄的红红的,胳膊也有点酸,忙起来反而没时间乱想。

但人陆陆续续少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身子太小了,干起活来费劲。

太阳升到正中,林冬香才匆匆赶过来,气喘吁吁的。

“小豆子,赶快回家!你娘.....”

话说一半,就开始咳起来,把林向安给急死了!

“我娘怎么了?”

备注说明:

1文钱,大约2块钱

1斤是十六两,大约600克。

有人留言,我就特别解释一下:

男的入赘,子女喊人的称呼,我查到的是和嫁娶差不多,称呼是按照血缘关系叫,并不是按照姓氏来叫人。

如果现实有不一样的,你就当称呼按照血缘叫是本书的设定。

最开始设定男主喊林老太奶奶,我后来统一改为外婆。

设定林家没有延续香火的男子了,这才找的男主爹入赘,并不是男主爹条件不好才入赘。

其次后面会设定男主弟弟跟着爹姓王,当然这是有原因的,如果好奇,就请往下看~~

“别急,是你娘生了,你当哥哥了!家里有弟弟妹妹了!”

知道自己吓着外甥了,林冬香捋顺气息,赶紧回答。

“小姨,以后说话说重点,别乱吓人!”

林向安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姨,我娘呢,她怎么样了?”

“你娘差点难产,幸好你爹把胡大夫及时请回家。刚脱离了风险,暂时昏睡过去了。”

拍了拍小外甥的头,听姐夫说这孩子独自在卖豆腐,这不母子平安了,才急忙赶过来。

林冬香,是林向安小姨。

今年三月才出嫁,就嫁在镇上一屠户家里。

林老太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四女一男。

林冬香排行老四,和弟弟是双胞胎,但弟弟七岁时病逝。

当时家里没了儿子,大姐和二姐,已经嫁出去了,就留下两个小女儿。

林老太生双胞胎时,又伤了身体。

整个林家愁云满布。

早年,林老爷子和林老太,是经历过生死,从外地战乱逃荒来的这边。

过了几年,天下初定,世道这才渐渐安稳下来,夫妻俩在此安稳扎根。

儿子没了,心里虽然难受,但也只能接受。

夫妻俩商量后,就让家里老三林秋兰招婿入赘,到时候生个孙子延续林家香火。

林家暗地里被人骂绝后,两个已经嫁出去的女儿受到了影响。

大女儿林春花嫁的早,当时生了一儿一女,有儿子傍身,这才没有被娘家影响,

二女儿林夏枝就没那么幸运,刚结婚没多久,弟弟就去世。

婚后两年,她都没怀上。

林家没有儿子,而且还都是女儿,婆家没少责骂,说自己眼瞎,找了林家这样的亲家,倒了八辈子霉。

被公婆嫌弃,妯娌欺负,丈夫开始还好,久了也是嫌弃,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幸好,后面接连生了两个儿子,这才好过一些。

而林秋兰招婿,上门提亲的不少,但愿意做上门女婿的很少。

有愿意上门的,心思不纯,一打听人品口碑都不行。

多是抱着吃绝户的心理,被林老爷子硬气拒绝了。

后来林秋兰就渐渐被人传出泼辣凶狠的恶名。

好人家的男子,谁也不愿意娶这样的女子,更何况还是去做上门女婿!

不过,王四顺一眼相中了林秋兰。

王四顺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他是老幺,家里人多,但田地不多。

不想种田,他便早早来镇上港口找活干。

因为嘴甜,会来事,有眼力见,后来当了一家酒楼的小二,招呼来往的客人到店里吃饭住宿。

两个姐姐已经出嫁,上面三个哥哥娶妻生子,家里的房子根本不够住。

他愿意当上门女婿,但王家不同意。

毕竟王四顺每个月当小二,会拿一部分月钱补贴家用,家里的日子才宽裕一些。

他要是做了上门女婿,那就不一样了。

奈何王四顺铁了心,最终家里人协商达成一致后,将酒楼小二的位置让给了老大的儿子王和仁。

亲自将人带出来后,王四顺便离开了酒楼,入赘了林家,于是开始卖豆腐。

成婚后,很快就生下了林向安。

在林向安一岁时,林老爷子意外去世。

林家就只有林向安一个男丁,好歹延续了香火。

守孝三年,在林秋兰和王四顺两口子的打理下,林家豆腐生意越来越好。

随着林向安平安长大,吃绝户一些难听的闲言碎语,才渐渐消失。

林冬香去年刚及笄,陆续就有人上门来提亲,最后嫁到了镇上刘屠户家里。

捏了一下林向安白嫩的脸颊,软乎乎的,用手帕擦拭额头的汗,林冬香笑盈盈道。

“你爹说你一个人留着看豆腐摊,你娘平安了,他抽不开身,让我来找你,累坏了吧?”

车摊底下已经空了一大半,看出小外甥卖了不少!

这孩子是她看着长大的,两人关系特别亲厚。

这小子是个机灵鬼,很多事一说就懂,带起来特别省事。

时不时冒出稀奇古怪的点子,人小鬼大。

“小豆子,现在人少了,剩下的咱们不卖了!早点收摊,回家看弟弟妹妹去!”

小豆子是林向安的小名,家里天天跟黄豆打交道,也就得了这名。

母子平安,林向安也就不着急了,摇了摇头。

“小姨,我没事。我娘平安就好,家里多了弟弟妹妹,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还是卖完了再回去,也没多少了!”

在林冬香眼里,一个五岁孩子,就开始替大人操心了,她三姐还真是有福气。

“行,小豆子这么懂事,那小姨就陪你一起。”

说着林冬香就笑着开始大声吆喝,“林家鲜豆腐,最后几块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赶紧来买!”

林家儿子去世后,家里就两个姑娘,林秋兰招赘便让她学做豆腐,继承家业。

让林冬香学绣花,这一带本身绣娘就多,女孩子有个本事能赚钱傍身,才不容易被婆家死死拿捏,婚后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这一吆喝,不少人就被吸引过来了,毕竟年轻漂亮少妇和小孩子卖豆腐,在这一群人中特显眼。

陆陆续续就有人来买,很快就卖完了!

正准备收拾摊位,林冬香的丈夫刘荣就寻了过来。

“相公,你怎么来了?”

刘荣长得稍微有点胖,林冬香性格活泼,长得秀丽,十六岁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纪,在林向安眼里,颇有一种鲜花插到牛粪上。

不过刘荣人乐呵呵的,对他小姨还不错。

所以,林向安还是挺客气的喊了一声。

“小姨夫!”

当时相看时,主要对方家里就一个儿子,离的也近。

屠户家里不缺肉,条件还是可以的,人品口碑也还不错。

林冬香也不想嫁远,便听从林老太的意思。

“三姐生了,需要补身体,我赶紧提肉上门看望。姐夫说你来这边了,这不就过来搭把手,都卖完了?”

两人新婚燕尔,刘荣颇讨好林冬香。

“今天卖光了,我外甥独自卖了不少。你来的正好,我俩累坏了,你力气大,帮忙把车摊位推回去。”

“好嘞,媳妇。你俩在旁站着,我来收拾!大外甥,小小年纪,够担当,长大肯定有出息!”

说完就麻利的抢过两人手上的东西,利索地收拾好,推着摊位就回家。

中午过后,天气正热,集市摊位也快散了,回家的人也就多了。

林向安心里惦记着林母,但被林冬香牵着手,没法跑回去,只好跟着慢慢走。

一到家门口,林向安就闻到屋子里浓浓的中药味。

一溜烟,跑进里屋,看到他娘惨白的脸,格外憔悴,正躺着睡觉。

怕打扰她,林向安便将注意力放到床上的两个小婴儿身上。

两小孩子红扑扑的,脸皱巴巴的,一点点大,两长的挺像,像小猫一样,安静地睡着。

想伸手碰一碰孩子,但又怕打扰到弟弟妹妹。

颇小心翼翼。

这还是林向安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人类幼崽。

而且还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挺神奇。

就在他专注观察时,林秋兰醒了过来,看到大儿子守在床边,好奇打量小孩。

“小豆子,过来娘身边!”

“娘!”

“儿啊,这些天辛苦了。你当哥哥了,以后家里就有弟弟妹妹了,开心吗?”

林向安点点头,家里的孩子多了,他娘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娘,你放心,我以后会照顾好他们的。您现在就顾好自己的身体,坐好月子。”

“我儿就是贴心!”

就在这时,王四顺端着一碗鸡汤走进来,脸上带着浓浓的笑意。

“儿子,快去外面吃饭。我来喂你娘吃,你娘吃饱了,才好喂饱你弟弟妹妹。”

“知道了,爹,娘,我出去了!”

见两口子感情好,林向安也不打扰,就出门到院子里。

林老太正留刘荣和林冬香吃饭,但两口子拒绝了,说着就准备起身离开。

“小姨,你们要走了?”

“小豆子,快去陪外婆吃饭。我和你姨父就先回去了,有事让人去知会一声。”

家里中午特意炖了鸡汤,给林秋兰补身体。

林家的日子过得不差,但也不能天天吃肉。

林冬香在婆家时不时有肉吃,她两口子若是分食,其他人就吃的少了。

索性没事了,就回婆家去吃。

刘荣乐呵呵的,没有多说什么,也理解媳妇的小心思。

“这几天给三姐好好补补,咱们换的吃。娘,明儿我提些排骨过来家里炖汤!”

林老太那好意思要小女婿提这提那,上午过来已经提了三斤猪肉来了,明儿再提排骨,这让小女儿在婆家怎么好做人。

“这怎么行,你家排骨也是要卖的。改明儿家里要炖排骨了,再上你家去割!这是刚煮好的红鸡蛋,还热乎的,还有一些新鲜的老豆腐,你们顺道提回去。”

给装了20个红鸡蛋,正好提回去,之后不用再去通知了。

生了孩子,家里人一般要去亲戚家报喜,会提上煮熟的红鸡蛋和喜饼,寓意家里添丁了。

太仓促都没买喜饼。

林冬香正要接过篮子,刘荣就主动伸手接了过去。

林向安将两人送出大门口,这才回屋吃饭。

“乖孙,今儿累坏了吧?快来吃,外婆特意给你留了个大鸡腿!”

林冬香回来就给林老太说了孙子独自卖豆腐的事,这孩子从小脑子就好使。

老林家总算子孙兴旺了些。

林老爷子泉下有知,也能安息了!

“外婆,您也吃!”

新鲜炖出来的鸡,出油特别多,鸡汤味道特别鲜,用干笋炖的,笋也特有嚼劲。

林向安吃的心满意足。

吃完放下筷子,老爹王四顺才端着盘子进来。

“爹,快来吃,鸡汤味道可鲜了!您坐着,我给您端来!”

让王四顺坐下,林向安就端了一碗给老爹送过去。

平日里老爹挺省的,有好吃好喝的,都是让母子俩先吃,自己再吃两人剩下的。

为了让爹爹也吃好,林向安就主动给老爹加餐。

“谢谢乖儿子,卖豆腐可有遇到问题?”

刚坐下,王四顺就来关心儿子的情况,要不是情况紧急,他也不会留儿子一人看摊子。

一边吃饭,一边听林向安说今天的情况。

父子俩就开始算今天的收支,清算今天的账。

一斤黄豆能做出三到四斤豆腐,每天要做两百多斤豆腐。

一天至少消耗六十斤黄豆。

一石黄豆大约140斤,需要300文钱。

有五十斤的豆腐,一大早就要给几家酒楼和客栈送过去。

客栈和酒楼,这是王四顺入赘后找来的销售渠道。

剩下的到集市摊位上卖,基本一上午就能卖完。

每天基本上都能卖完。

一天收入大概600文钱左右。

剔除各种消耗磨损、以及成本,还有商税之类的。

好的时候,一个月大约能赚个12两。

除了豆腐收入之外,家里陆续增加了一些副收入。

做好豆腐后,每日剩下豆渣,天天吃也吃不完。

每日积累量太多,早先是低价卖给别人。

王四顺入赘后,拉了一些酒楼的豆腐生意,家里就买了一头驴,不仅用来拉磨,还可以送货和拉摊车。

后来又买两头小猪,用豆渣拌着猪草喂食,猪能长的白白胖胖的。

半年就能长到150斤左右,卖一头,宰一头。

家里留一部分,送一部分亲戚,多的也会卖给街坊邻居。

还喂养二十多只鸡。

每日都用豆渣喂养,家里的牲畜都长得还不错。

每天还能捡五六个鸡蛋。

牲畜排下的粪便,以及人类的粪便,定期会有人上门来收,这是天然的肥料。

价格低,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能赚个零花钱。

和王四顺算理清账后,再交给林老太管着。

林老太掌管家里的财政大权,大的支出都是找林老太要钱。

不过每个月底,林老太会给林秋兰和王四顺月钱,两人总共一两银子,留给小家庭买东西。

早年镇上人少,这边地偏僻,林老爷子买了地,自己盖的房子。

最先盖了一间青砖瓦房,后面又加了两间,之后又盖了东厢房,最后围起来。

西北角盖了猪圈、驴棚、鸡笼。

留了一块菜地,种些蔬菜和小葱,被竹栅栏隔开。

差不多二十年来一点点修建,才有了今天的类似四合院的格局。

新上任的知县比较有远见,将港口建起来后,道路也修好了。

这一带来的商人路过的多了,周边的地渐渐被人买了盖房子。

人来了,镇上也越来越繁华。

家里清点收入,根本不避讳林向安,大人只当他小不懂。

实际他脑海里把家里收入情况,盘算的清清楚楚。

家里多了两个孩子,后面的支出也会变多。

而且他若是去读书,这又是一笔长期投入,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负担。

家里做豆腐每日产量已经最大化,毕竟豆腐做起来非常辛苦。

先要泡软,再用石磨磨,即便有驴,但很费时间,之后还要煮、点卤,最后成型。

黄豆是个好东西,蛋白含量高,不吃肉的情况下,是能够通过黄豆来补充人体营养,深受大众喜欢。

而且它能发芽成为豆芽,成为蔬菜。

除了做成豆腐外,还能制成豆浆、豆花、豆腐皮(千张)、豆干、腐竹。

然后豆腐发酵制成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等等。

能了解这么清楚,还是之前困家里出不去,网上查找资料,琢磨研究过的。

他有心想让家里扩大生产,增加产品种类,但年纪有太小,还只能停留在想的阶段。

产品多元化,铺子做大做强,到时候找靠谱的人来帮忙,他的父母也能轻松一些。

现在赚的都是辛苦钱!!!不亚于种田!!!

每天半夜家里人就要起来忙碌,一大早天刚亮,就给人送豆腐过去。

然后还要回来将摊位拉到港口集市。

“儿子,想什么呢?叫你半天,没反应!”

见林向安坐着发呆,王四顺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这才反应过来。

屋里只剩爷俩两个人。

“哦,没什么。爹,怎么了?”

“明天早上送完豆腐,你和阿爹到大姨和二姨家报信,还要回一趟王家坞报信!”

大姨和二姨都嫁到了周边村子,距离稍微近些,个把时辰就能到。

王家坞在相反的方向,从家这边过去大概一个半时辰。

若是先去姨家在过去,天黑了还不一定能赶回来。

“爹,咱们要留宿吗?”

王四顺想了一下,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得去看看爹娘,住一天也好。

“咱们住一宿再回来,明儿让你小姨过来家里帮忙照看一二!”

家里没人,只能王四顺来回跑,豆腐生意要耽搁两天。

“儿子,你也五岁了,家里这些年攒了些钱,你娘和我商量着,想送你去读书?你想去读书吗?”

林秋香之前和他提过,但因为孩子太小,就在身边多养几年。

大一点虽然启蒙晚,但好歹先平安长大。

这孩子有个好歹,那真是完了!

如今看他在集市能够独立卖豆腐,也不怕人多,人懂事,可以考虑让他独立去上学堂。

怕林向安不懂读书的意义,王四顺解释道,“读书认字可以考科举,考中了能当官。即便少学点,那以后赚钱也能稍微容易点,不至于像爹这么辛苦劳累。”

“爹,我知道读书是好的。但咱们家多了弟弟妹妹,他们还小,娘要照看孩子,奶年纪大了,您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能帮您分担一点。”

林向安深思熟虑之后说道,“等他们大一点了,我再去读书!”

见儿子这么懂事贴心,王四顺心里颇欣慰。

“儿子,既然你想读书,其他的就不要管了,回头我和你娘在商量。”

读书也不是说立马就去上的,还得慢慢打听一下合适的。

现在有这个意向就行,以他儿子的机灵,读了书,肯定能更有出息。

至于考科举,那太遥远了,暂不多想。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点一点走。

半夜王四顺就起来做豆腐,不过只做了平日里一半的量。

林老太也早早起来忙碌。

主要是送到各店里的,还做些新鲜的带去给亲戚。

等送完豆腐回来,林向安已经吃完早饭在家里等着了。

林老太准备了三份礼,两个女儿准备的一样。

分别是:二十个红鸡蛋,两斤腊猪肉,十斤豆腐。

王四顺和林向安要到亲家留一夜,就稍准备的多了些。

虽说是上门女婿,但这些年也尽心尽责,林家蛮看重,多准备些,让王家脸上也好看些。

除了王家还有两个出嫁的大姑姐,一共准备的四十个红鸡蛋,四斤蜡猪肉,二十斤豆腐。

同时林秋兰私下给了王四顺一两碎银,让他带着,儿子入赘了,平日无法回家。

既然回家了,给点钱孝敬父母。

坐驴车半个时辰就到林向安大姨家,在镇上周边的一个村子。

来的早,家里大人都下地去了,就两个孩子在家。

“三姨夫,表弟,先坐一会,喝点水,我这就下地去喊娘回来。”

李菁在家里看着弟弟,就瞧着三姨父和表弟来家里了。

愣了一下,赶紧给人搬凳子,又倒水,让弟弟李冬陪着表弟玩,然后咚咚就跑去地里喊人。

林春花,今年27岁,丈夫李山,是家里的长子。

夫妻俩有三个孩子,两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叫李周,今年11岁。

二女儿李菁,今年9岁。

小儿子李冬,今年5岁,比林向安大一个月。

目前李家有两兄弟,分家没分户,长辈跟着林春花夫妇在过。

林向安环顾着大姨家,中间三间青砖瓦房,看着有些年头。

旁边新盖了三间泥胚房,院子里收拾的挺整齐。

没多久,就听到林春花的大嗓门。

“妹夫来啦!哎呦,向安长高了,怎么还这么瘦呢,还晒黑了!”

笑脸如花,说话利索,一看就是能干的妇女,说着就拉过林向安来回看,然后就抱了起来!

“大姨,快放我下去!”

陡然被抱起来,林向安懵逼,脸上瞬间红了,虽然外表是个五岁小孩,但内在比大姨还大的大男人啊!

实在不好意思被人抱着,挣扎着就要下去。

“大姐!”

“小屁孩,力气还挺大!”

李春花见他这么挣扎,只好放他下去。

一般逢年过节亲戚才会走动,平日里大家都忙。

父子俩一起来,算了一下日子,估计是来报喜的。

“三妹生了吧?是儿子还是姑娘?”

“大姨,我娘生了个双胞胎,一男一女。”

一听这消息,林春花就兴奋地拍了下大腿,乐开了花。

“哎呦,大喜啊!你娘怎么样了?”

“我娘也平安呢!”

这时王四顺从板车上,提着一个篮子和一个小木桶过来,将东西递给林春花。

“既然是大喜,我就不客气收下了!”

林春花将木桶提到厨房,把豆腐倒到木盆里,然后出来将木桶拿给王四顺。

“还没吃饭吧,正好你们歇会,我马上做饭!”

父子俩还要去下一家,赶紧婉拒。

“大姐,我们还赶着去二姐家!就不吃饭了。得空了,回娘家住几日,陪陪三娘!”

看到篮子里的红鸡蛋,李冬就上手去拿,林春花没阻止。

拿了一个递给林向安,原本想拒绝,但看到眼馋的李菁,见她不敢拿,便接过来递给了她。

“表姐,我来的路上吃过了,这个你吃吧!”

李菁想接,但又看她娘脸色,林春花倒是挺给外甥面子,轻点头,李菁这才接过去。

又聊了一会,父子俩就起身离开。

二姨林夏枝嫁的离镇上稍微远一点,从大姨家过去,驴车还得走半个多时辰的路。

到的时候,厨房烟囱在冒烟。

听到人喊,林夏枝系着围裙从灶台间走出来。

看到是妹夫和外甥,倒是有点意外。

“二姐!”

“二姨!”

相比于大姨的豪爽,二姨就有些刻薄,不过是刀子嘴豆腐心,但常拉着一个脸,不讨人喜欢。

林夏枝25岁,比大姨看着还老些,丈夫是赵二。

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赵桥,今年8岁。

小儿子赵远,今年6岁。

丈夫有三兄弟,没分家,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常闹摩擦。

“哟,什么风把你们父子俩刮过来了?”

王四顺和颜悦色,客客气气的将篮子和小桶递给她,解释道。

“三娘刚生了一对龙凤胎,今天过来报喜的!”

对二姨不太感冒,林向安就安静跟在王四顺旁边,不问他,他就不开口。

“你们夫妻俩倒是好福气!”

本来是好话,但从林夏枝嘴里说出来,就听着怪怪的。

听到是三姨父过来,赵桥和赵远从堂屋里欢快的出来了。

每次三姨父和三姨妈过来,总会带吃的过来。

“三姨父!表弟!”

两人异口同声,倒是有礼貌,只不过眼里都盯着篮子的红鸡蛋!

“娘,我要吃红鸡蛋!”

赵远年纪小,直接开口讨要。

林夏枝脸沉了一下,嘴上骂骂咧咧的,“吃吃吃,就知道吃!”

说完还是给了小儿子一个鸡蛋,接着又给了大儿子拿了一个。

这才又从篮子里拿出来一个鸡蛋递给林向安。

林向安摇摇头,王四顺赶紧拦道,“这孩子吃过了,留着你们吃!”

“去过大姐婆家了?”

“嗯,那边近一些,就先过去了。没坐片刻,就急忙赶忙过来了!”

王四顺赶紧解释,丝毫不敢怠慢。

就在这时,从屋子里走出来一个年轻妇人,微微隆起肚子。

是平日和林夏枝不对付的妯娌,赵家大媳妇刘氏一反常态,对林夏枝热情地说道。

“弟妹,娘家这是拿来的什么好东西?哎呦,红鸡蛋,你妹子生了啊,恭喜呢!”

“这喜气我得沾一沾!”

丝毫没看林春枝的脸色,正准备拿的时候,被赵春枝呛了回来。

“我妹子的福气,和你隔的太远了,你怕是沾不到。”

“你要是吃坏肚子,我可担待不起!”

直接挪开篮子,让刘氏扑空,丝毫不肯让她占到便宜。

刘氏讨了个没趣,轻轻哼了一声,“弟妹说笑了!你那妹子有福之人嘞!”

言外之意就是林夏枝没得福气!

当年没生儿子的时候,被刘氏狠狠打压,那时候憋屈,后来生了儿子,娘家慢慢好起来,每次娘家送礼,都有肉,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更甚,婆婆看在眼里,大房这才收敛。

“我妹子的福气我还是能沾一沾的!可比你家妹子强呢!”

林夏枝故意恶心刘氏,早年说林家绝后,如今她妹子倒是连生好几个姑娘,正被婆家说闲话,连带娘家脸上没光。

刘氏脸瞬间拉下来,白了一眼王四顺和林向安,这会不让她吃,等会婆婆回来了,这吃的照应能进她口里。

林夏枝脸上浮起一丝胜利的笑容,想到娘家送来的东西,也留不住,索性做的吃了,于是就开口。

“家里饭快熟了,我再去做个菜,你们父子俩留下来吃饭吧!”

一大家子人,每天吃饭都要抢的,想分家,老大一家死活不分,非说分家不孝。

哼,就是占着便宜,死活不放手!

王四顺看着面和心不和的妯娌,不想加入进去,而且还要赶着回王家,忙拒绝。

“二姐,我和小豆子还要去王家报喜,那边有点远,就不留下来吃饭了,得空就回家坐坐!”

见状,林夏枝也没多留。

离开的时候,正好碰到赵二从田里回来,见到三妹夫,还热情地打招呼,闲聊片刻分开。

赵二麻利地回家,媳妇娘家来人,说明家里要改善伙食了,得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驴车走远后,林向安悠悠地感叹一句。

“爹,二姨的日子真精彩啊!”

王四顺嗤笑一声,“你这小子,懂什么!”

王四顺只当林向安小,不懂其深意,只是随口说的,也没有多放心上。

早上出门,林老太怕饿着孙子,单独准备干粮在路上充饥。

路上王四顺又给林向安说了一下王家的近况,怕这孩子记混淆了。

一年到头,就见一两面,很难说还认不认得呢!

王家老两口生了六个子女,四男两女,他爹是家里老幺。

老大王大良,35岁,媳妇刘小红,生了三个孩子。

大儿子王和仁,19岁,媳妇宋雯,有个1岁儿子。

二女儿王萃,16岁,刚嫁人。

小儿子王和义,13岁。

老二王菊,32岁,嫁到邻村,生了两男两女。

老三王二雷,29岁,媳妇孙兰玉,生了一男一女。

大儿子王和礼,11岁。

小女儿王芹,8岁。

老四王桂,27岁,嫁到周边村子,生了两女一男。

老五王三平,25岁, 媳妇吴春娘,生了两子。

王和智,7岁。

王和信,4岁。

老幺就是王四顺,23岁,目前是三个孩子的爹。

听老爹理下来,林向安都麻了,不包含嫁出去的,王家现在一共16口人,在一起生活,

已经四代同堂了!

得亏他爹出来,不然一大家子赚的钱全部充公,想想都憋屈啊!

先去了两个大姑家,一个大姑10个红鸡蛋,1斤腊肉,五斤豆腐。

剩下20个红鸡蛋,2斤腊肉,十斤豆腐,全部提到王家去。

两大姑人都挺热情的,从小就带着王四顺长大,对他还挺亲切,都留着父子俩吃饭。

不过急着去王家,婉拒了。

一番折腾,到王家的时候,傍晚时分了,地里的人都回来了,在院子里筅坐着。

王四顺沿途笑呵呵地喊人打招呼。

到王家时,正赶上家里在做晚饭,驴车快到院门口。

蹲在院子里的王二雷,一下子就认出来了,立马蹦起来,朝着屋子里喊道。

“爹,娘!四顺回来了!”

刚停稳驴车,林向安就瞧见王二雷凑到车跟前来了,眼睛时不时往车上瞥。

“六弟,回来就回来,干嘛又带东西呢!”

王四顺似笑非笑看着三哥,他那点小心思,全写在脸上了。

“我媳妇生了,送礼过来报喜的!”

说着就王四顺将车上的篮子和桶拿下来,家家户户篮子多,每年相互提来提去的。

豆腐用水泡着,大家拿了豆腐,会把桶还回来。

看到篮子里有肉,王二雷瞬间精神,眼神放光。

“你们下来歇歇,我来拿!”

眼明手快地将东西拿下来,热情招待父子进院子。

还没进院子,各屋里的人纷纷到院子里。

瞬间十来人,就站在院子里。

王老太率先上前,笑着就过来迎接。

“老幺,怎么你们父子俩回来了,你媳妇呢?”

“娘!”

“我媳妇昨日生了,一儿一女,我今来报喜!”

王四顺看到母亲,嘴角笑容咧开,心里高兴。

拉着儿子上前,拍了小家伙的后背,于是林向安乖乖地喊人。

“奶!”

“诶,诶,乖孙,长的真俊俏!来认认你堂哥堂姐!”

说着就拉着林向安,去和堂哥堂姐们打照面,怕小家伙认不得人。

见王老太领着林向安,便不管他了,笑着和其他人打招呼。

“大哥!”

王大良点点头,没有多说话。

即将跳转全文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常读,不代表Tk小说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