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澈是小说《视频通万界,朕真的破防了》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湾仔牛奶写的一款历史脑洞类小说。目前小说连载中,以下是小说《视频通万界,朕真的破防了》的章节内容
(大脑寄存处)
(快乐+99,美貌帅气+99)
【作者是个易碎的作者,会尽量写客观的历史,大家进来图一乐,哪里不对@作者,马上改,不要骂我﹏】
江澈,一名金融系大三学生,随着大学生涯已过去一半,他的时间逐渐宽裕。最近,他喜欢在休息时间刷短视频。
然而,他并不知晓,自己刷的短视频一部分会被选中定时定期的投放给不同时期的万界。
......
大唐。
“这天幕又亮了,诸位爱卿一定要好好记录!”
早就形成看天幕好习惯的李世民,正带着大唐群臣早早的开始等待。他还特意挑选书法优秀且下笔速度快的文官以及画师一起合作,争取把天幕上的所有有用信息记录下来。
明末
“大伴,这天幕又亮了。”
“皇爷,奴才已经命人在旁边等着记录了,这次绝对不会放过任何有用信息。”
"嗯。"朱由检放下了毛笔,轻轻嗯了一声。几天前天上突然出现这光幕,他震惊不已,这光幕竟然可以显示在所有人眼前,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看到天上有个冲着自己的光幕,着实让他啧啧称奇。
大秦。
嬴政下方的两旁,正站着许多官吏,他们都拿着竹简,准备记录天幕上的有用信息。
“已经到了巳时,赶紧准备着,天幕上有什么重要东西,都不要忘了记录下来。”嬴政看见天幕亮了赶紧吩咐道。
与其同时,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等无数个正处在不同皇帝统治时期的中国朝代和地区的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
对于这天幕,他们这几天的观察也有了些推测,应该是后世人整出来的东西,因为往期视频又说到一些文人,看起来是后人对前人的评价,一些有文化的权贵阶级很快接受了这一事实,并且打算好好看看,不知能学到什么有用之处。
【《盘点全国各省农村大席菜,你最想吃哪个省的酒席?》】
众多古人眼前一亮,农村大席菜,这个他们知道啊,风调雨顺的和平年代,在过节时,他们也有过整个村很多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这个大席菜,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个视频不错,他们可以看看多年以后的人们,平时都吃什么,有没有吃的更好了,出现什么新的粮食了?最关键的是,通过普通人的吃食,就可以推断出后世人的生活水平。
不过大部分人心里都不是很看好,农村人还能吃成啥样,即使是后世,有点肉末就不错了,如果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那就已经非常让他们羡慕了。
这么想着,视频开始播放内容。
【这是俺们山东乡村结婚,现场制作的大席菜,大家来看看好不好。】
【山东(齐鲁)大席菜:二十个菜,四个汤】
【菜名:大肘子、糖醋里脊、葱拌牛肉、羊肉羊肚冻、烧鸡、腰果虾仁、红烧鲤鱼、油炸蟹角棒、麻辣小龙虾、地瓜丸子、盐水大虾等】
“嘶,这是农村大席?”
唐朝,李世民有点绷不住了,这是农村吃食,那他吃的是什么?他吃的大多只有煮菜,哪来的这么多花样,这农村人竟然比他的御膳吃的还好!
这能忍得了吗?忍不了一点!
“尚食局的人呢,让他们好好看天幕,按天幕的菜式给朕准备今晚的晚餐!”
李世民眉头紧皱,其实他平时很节俭,吃的也不是很丰盛,但是看着天幕中后世的普通人都吃这么好,他真是绷不住了,不行,今晚朕也要吃!
"陛下,臣以为......"魏征看到李世民的行为,觉得不妥,上前道。
“不,你不以为”李世民看到魏征又有话说,赶紧制止,朕的好心情不能让他破坏了。
魏征:......
“呲溜——大肘子,葱拌牛肉,这后世竟然可以随便吃牛肉,真是让俺羡慕,回去俺也试试,无非是多病几头牛罢了。”
下方,程咬金流着哈喇子对尉迟敬德说。
尉迟敬德用力点头:俺也一样!
李世民听到嘴角抽了抽,他刚想训斥。转念一想,罢了,就让他放纵一回,毕竟看了这个视频,他也想吃牛肉了。
【东北大席菜;18个菜,两个汤(部分地区没有汤)】
【菜品:锅包肉、溜肉段、小鸡炖蘑菇、酸菜炖排骨、杀猪菜、尖椒干豆腐、红烧肉、地三鲜、凉拌拉皮、拔丝地瓜等】
随着各省菜品的展示,不少皇帝都觉得,自己的御膳不香了。
而普通人更是双眼含泪。
"爷爷,这个大肘子好香啊,我肚子饿,也想吃肉肉......"
唐朝末年,一个三岁男童,拉着自家爷爷衣角,泪眼汪汪的求着爷爷。
爷爷拭去眼中泪花“乖乖啊,咱不吃啊,爷爷上次留了胡饼,虽然放得久了点,也可香了。”
老爷爷步履蹒跚的拉着小男孩进屋,这一幕,还在各个朝代的农村上演。
【浙江大席菜:16个菜,三个汤】
【菜品:清蒸龙虾、清蒸海鱼、红烧黄鳝、凉拌海蜇皮、鸭舌头、烤猪头、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绍兴臭豆腐、海鲜拼盘等】
大明,洪武朝。
“好,没想到后世普通人都吃的这么好!”朱元璋满脸笑意。
"妹子啊,没想到后世人的吃食竟然如此丰富,本来想着只要不饿死,家家有饭吃就很不错了,没想到竟然吃的这么好。哎,让咱想起了饿死的爹娘,你说咱大明啥时候能像后世一样啊。"
朱元璋想起了自己早逝的爹娘,不仅潸然泪下,没有人比他更懂饿肚子的滋味了。周围没有别人,只有他与马皇后两人,他的脸上是不加掩饰的悲伤。
“重八,会有的,只要好好发展,肯定会有的。”马皇后虽说觉得不可能,但看到夫君如此难受,只能安慰道。
【河南(豫州)大席菜:22个主菜,一个主食;川蜀大席菜:18个主菜,三个汤;八闽大席菜:16道主菜,四个汤、安徽(皖北)大席菜:20个菜,三个汤......】
江澈看着各省的美食,把自己看饿了,他随手翻了翻下面的评论区。
【乐子和历史会穿插进行哒,关于系统的作用有新想法的宝宝可以留言,前期系统存在感不会太强。~(^з^)-】
【真的,还是俺们山东菜好吃,量大管够。】
【这么说东北菜更胜一筹,俺们量更大,而且色香味俱全。】
【楼上的别争了,我看还是闽南那里的好,这么多海鲜,南方是真有钱,一桌价格顶北方三桌。】
【同意楼上,因为我是海鲜脑袋。】
【都别争了,要我看哪里的都香,大家看我IP,人在英国,看着祖国美食嘎嘎流口水。】
【韩国留子加一。】
......
大明。朱元璋看到评论,点了点头,看来后世海制品应该更贵一点。确实,看这视频对比,南方的菜更小巧一点,而北方有的甚至拿盆装,他之前还以为量大的更贵呢。(PS.这里所有文字都显示成各朝代可以看懂的语言)
大唐。程咬金看到上面的评论摇了摇头,“不不不,俺认为这个北方的葱拌牛肉更好吃,还有这个大肘子,嘿嘿——,我喜欢这个,烧鹅也不是不行......”
李世民:地铁老人看手机jpg
看看得了,你还发表上评论了,这里面你一个都吃不到,还激情澎湃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哎呀,要我说这些大席菜大部分都是肉,太荤了,想找个素菜都难,想找个好吃的素菜更难。】
【附议,我每次去吃席都是找素菜,可惜太少了,我喜欢吃酸辣土豆丝,总觉得做得比家里好吃。】
【没错,很多流水席连个汤都没有,更别说好吃的素菜了,我这人喜欢吃清淡的,看见肉就烦。】
大汉。刘邦:"什么?乃公想吃都吃不到,你给我说吃腻了,有本事你出来,乃公和你理论一番!"
三国。关羽:“这些人是不是太过分了,哪有人放着这么好吃的荤菜不吃就喜欢素菜的,还有最后那个看见肉就烦,是认真的吗?”
张飞:“俺也一样!”
大明,永乐朝。朱棣:不嘻嘻jpg
不止这几个皇帝感觉到很无语,其他朝代的皇帝也是同样气炸了。各个朝代的普通百姓更是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吃肉吃腻了,俺们也想啊!
江澈看着评论笑了笑,小手一滑,下一视频。
【穿越古代生存指南】
大秦。看到这个题目,嬴政眉目一挑,来了兴趣。虽然他不知道穿越为何意,但是通过联系上下语境,他觉得应该是后世人来到古代该怎么行事。
这可得仔细听听,兴许能获得很多有用信息。
大唐。李世民的面容逐渐严肃,显然,他也猜到了视频题目的意思。他对着下方的画师和文官说:“诸位爱卿这个视频可看仔细了,应该会有不少有用的。”
其他朝代也是如此,很多人拿着毛笔准备记录天幕上的信息。
【假如你被雷劈了一下,突然就来到了古代,看着周围陌生的环境,你需要掌握什么技能才能让你在古代更好的活着呢?】
【相信大家看过不少小说,有个技能耳熟能详,那就是制盐,要知道古代大多用的都是粗盐,这时候你要是有精盐配方,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江澈看到这不禁吐槽,古代卖私盐违法,你隔着隔着呢?算了,就当图一乐吧。
而天幕下各朝代皇帝听到却十分兴奋,精盐,天幕竟然讲精盐的制作方法,快快快赶紧记下来。
【你来到海边,准备好几个竹筒,将其中一个灌满海水,便放在水中烧了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海水被慢慢蒸发,剩下的浓度也是越来越越高,直到白色的结晶出现,这就是你要的粗盐。】
【第二步,准备好第二个竹筒灌满淡水,期间不断加入刚才提炼出来的粗盐,直到让它成为饱和食盐水在一旁静置沉淀。】
三国时期。张飞挠了挠后脑勺,什么玩意,饱和食盐水,什么意思?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轻笑道;"不必纠结这个,这个不耽误我们操作,我想饱和食盐水就是让水里面一直不会再化开粗盐就可以了。"
刘备重重点头:“先生大才!”
诸葛亮大笑:“哈哈,不敢当,还是继续往下看吧。”
【同时脱下衣服盖在另一个空竹筒上,将刚才的饱和食盐水倒进去,就算完成了简单的过滤。】
【紧接着去除准备好的草木烧成灰,和淡水按照1:20的比例混合,用刚才的衣服当成滤网,将草木灰溶液倒进盐水内,再次放置沉淀和过滤后,里面的杂质就基本被清除了。】
【剩下的盐水小火烧制,或者通过日照结晶都行,出来的就是细盐了,你学会了吗?】
看完这个视频,很多朝代的人如梦初醒,看这天幕出神,竟然是如此嘛?
大秦。嬴政:“李斯,怎么样,都记下来了吗,你刚才听明白了吗?”
李斯听到后擦了擦额间汗水上前道:“回陛下,臣已经将天幕所讲字字记录下来,虽有一些词语不太理解,但是大体的流程臣已然明了,臣马上让下人按照天幕所说的制盐方子去做,看看效果如何。”
嬴政听到后点了点头:“可!”
李斯听罢松了口气,缓缓退到两边。
大明,洪武朝。
“好,咱看这个好,若是真有能制出精盐,可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啊!”朱元璋看完视频不禁面露喜色。
身旁的太子朱标看见父亲如此高兴,上前道:“父皇,儿臣这就命人按照这天幕上的方法来做,可不可行一试便知。”
朱元璋欣慰的看着自己最满意的儿子“好好好,标儿,这事就交给你了。”
这天幕断然不会骗他,这方子一定是可以制出精盐的,这样一来,把精盐制造权牢牢掌握在中央,不允许地方私制,一定会给大明赚不少银子。
大明这些年来国库空虚,想来可以填补一二,这样想着,朱元璋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各朝各代的皇帝大多也都想到了这个问题,都连忙命人下去按照天幕所说开始实施。不说别的,改善他们的伙食这就非常重要且急迫,必须抓紧制作出来。
随着他们的讨论,天幕还在进行,很快到了下一个视频。
【灵魂诗人张宗昌求雨】
看到这个标题,各个朝代顿时一片哗然,这个诗人他们明白,灵魂诗人是什么意思,怎么还和求雨挂上钩了?
唐朝。
李白:“难不成天幕接下来是要讲一个诗人,哈哈,正好让我看看后世之人的诗都写成什么样。能登上天幕,想来必有不凡之处。”
旁边的杜甫:偶像说的对(星星眼jpg)
北宋。
苏轼;“哦?后世人的诗吗,竟然可以和求雨有关,难道是祈雨诗不成?”
大明。
崇祯:“什么,竟然是和求雨有关,是求雨之法吗?”
他连罪己诏都发了也没得到老天爷的垂怜,现在各地也是大旱,收成不好,难道是他做错了吗?难道求雨是要写诗吗?
随着各朝代人们的讨论,视频继续播放。
【1917年山东土地大旱,时任奉系直鲁联军总司令的张宗昌被动救灾。】
大唐。
李世民:“这后世的官职和任命好生奇怪,将军竟然也管求雨吗?”
杜如晦:“想来是这张将军爱民如子,不忍心百姓受苦,自愿肩负起这个职责吧。”
李世民听了不吱声,继续看下去。
【张大帅对于大旱的情况是一个子也不愿意掏,于是他带着文武百官来到龙王庙,装模作样跳大神磕头求雨。】
【虽然咱们张大帅没啥文化,但是却自认为是个文雅的诗人,于是求雨时来了兴致,吟诗一首:】
【玉皇大帝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宗昌?
明日若再不下雨,先扒龙王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这首诗一出,各朝代文人集体无语。
大唐。
李世民:“杜爱卿,这叫爱民如子”
杜如晦:......(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李世民的三观被震得稀碎,他虽然也不是很信奉鬼神之说,但是基本的尊敬还是有的,这后世之人,难道真的一点都不怕吗?还有这张大帅的诗,作的如此......生猛?
李白:我之前说的话能撤回吗?
杜甫:我还是闭嘴吧。
大汉。
董仲舒气的破口大骂:“大胆!简直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对龙王爷不敬,难道不怕受到天罚吗!”
在他看来,此子不敬天地,不敬龙王,已有取死之道。
大明。
朱棣听到这首诗嘴角抽了抽:“这后世之人对于天神还真是毫无敬畏之心啊。”
随着众人的震惊,天幕还在继续。不,准确地张宗昌还在输出。
【龙王?你算个什么龙王。】
江澈看到这笑了,要来力。
【你是管什么的?嗯?】
【龙王管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嘛。】
【你妈了个13的三个月不下雨。嗯?】
【害得庄稼不生不长,害的老百姓喊爹喊娘。】
【你是什么龙王,你是耳聋王!】
天幕这时突然给了龙王特写,龙王的表情显得目瞪口呆。
这一番言论可谓是把各朝代人们惊个不清,尤其是田间种地的农民。
田地间,一个六十岁的老翁,听到这一番言论吓个不轻,赶紧跑回家。对着观音石像就跪下了,嘴里念念叨叨。
“骂龙王要天打雷劈啊,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这一幕在各地上演,迷信的农民大多跪地求神,希望龙王不要怪罪他们,他们这辈子看天吃饭,可不能得罪龙王啊。
春秋。
孔子听到这些话只觉得心惊肉跳。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呐!”
紧接着,只见张宗昌真的在三日后的千佛山下对着龙王庙开炮,据说没过多久济南真的下雨了。
因为炮轰龙王庙还是有点根据的,张大帅这一通炮火下来,空气中满是碘化银,这玩意可是现代人工降雨常用的催化剂,能催化积雨云变成小水滴。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雨还真是被“炮哥”炸下来的。
各朝代人们内心:还能这么操作?(地铁老人看手机jpg)
视频的最后,还用一首张宗昌的诗来结尾。
【 《俺也写个大风歌》作者:张宗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江澈看着这最后的诗,差点笑出声,这张宗昌还真是个人才!
随即,翻了翻下面的评论。
【小超:龙王:我当时以为他口嗨。】
【人类首次人工降雨成功】
【懒得起名:当你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狗头jpg)】
【调度站的风笛声:你是不是叫季伯短(斜眼笑jpg)】
【追寻:剧名叫什么?】
【我的新车:《驯龙高手》】
【百京动物园:胡说,明明叫《天气之子》】
【不讲武德: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呲牙jpg】
大唐。
李世民看到最后的评论终于是看懂了,他深以为然,说的好啊,只有武力充足别人才有可能听你说话。当年他斩白马立渭水之盟,不也是兵力不足,若是他兵力充足,岂能让那突厥如此嚣张,他又岂能签下如此屈辱的条约。
不过那个长筒状的大物是什么,好生凶猛,声音惊天动地,出来的东西如平地惊雷,还会冒火。若大唐有此武器,何愁不能灭了突厥!
程咬金非常激动,惊道:“我滴乖乖!这就是那个叫大炮的东西,真是霸气啊,若俺有了它,突厥只手可灭!”
三国时期,蜀汉。
张飞:“嘿嘿,这张宗昌真对俺脾气,能动手绝对不废话。不过,他这些诗还能算诗吗,我现在有点理解灵魂诗人是啥意思了哈哈哈——”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将军说的在理,可我却更关注这个叫大炮的东西,若我蜀汉有了此物,何愁汉室不兴啊!”
刘备听后连连称是:“军师说的有理,备也是这么想的。”
北宋。
苏轼:这诗写的,有点抽象了......
大明。
朱由检看着屏幕上那条评论陷入沉思:首次人工降雨?
他不禁疑惑地喃喃自语道:“难道用那个大炮一样的东西真能降雨吗?还有,碘化银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说它是下雨的催化剂呢?催化剂又是什么意思?”
一连串的问题让朱由检感到头晕目眩,仿佛有一团乱麻在脑海里交织缠绕,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他揉了揉太阳穴,试图缓解一下头痛,但心中的疑问却越发强烈。
【一个视频告诉你,永乐大帝朱棣为何要发起靖难之役。】
看到这个标题,不少人都是震惊不已。
大秦。
嬴政:“这个永乐为何人,竟然被人称之为大帝。等会,姓朱,难道我大秦,没有千秋万代?!”
李斯心里默默吐槽,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嘛,哪有朝代可以千秋万代的,不过都是人们美好的期望而已。
也就陛下真信了,还有那个徐福,一看就是个骗子,陛下竟然信以为真。想到这,李斯不禁叹了口气。
大明。
洪武朝。
朱元璋:“什么?这个死老四,怎么成大帝了!”
朱元璋连忙看向旁边的朱标,“怎么是老四,咱的标儿呢?”
朱标:老四成为了皇帝?开什么玩笑,他很清楚这个弟弟,有他在不可能造反的,究竟怎么回事?(Д)
“来人,把那个死老四给咱从外面押回来!”
“父亲莫急,还是看看天幕怎么说。”
朱标只能先安抚父亲,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隐隐的猜测。
大唐。
李世民:“竟然被称为大帝,好好好,就让朕看看你朱棣究竟有什么本事!”
大汉。
刘彻:“这朱棣何德何能被称为大帝?!”在羡慕的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天幕的信息。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早年随父朱元璋征战四方。】
【在皇孙朱雄英,太子朱标相继离世后,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夺得帝位。】
看到这,各方震动,要说最震惊的,还得是大明。
洪武朝。
朱元璋现在脑瓜子嗡嗡的。什么?太子朱标死了?他的大孙朱雄英也死了,他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朱元璋只觉得气血逆流,连忙看向朱标,泪水夺眶而出,“标儿,你怎么能离咱而去呢?!”
朱标:他很想说,他也懵了好嘛。人在大明,上来直接告诉他,你马上要死了,你儿子也死了。
家人们谁懂啊,好离谱啊!
朱标看着满是泪水的父亲,连忙安慰道:“父皇,我这不还在嘛。”
朱元璋听了连连点头,对对对,标儿还在,这一切还来得及。
“来人啊,把所有御医都叫来,给太子看身体!”
大明。
永乐朝。
朱棣:不是,你就这么给我曝光了真的好吗,本来看见你说我是大帝挺高兴的,这下好了,他的心情一点都不好了。
想到洪武朝的老爷子也能看到,也就是爹已经知道自己篡位了,朱棣不禁打了个冷颤。
朱棣马上又摇了摇头,不不不,燕王棣关我永乐棣事啊?
大唐。
李世民:竟然是造反夺得帝位,这永乐大帝与朕甚为相似。
他被叫做大帝,是不是说明后人压根不在乎怎么取得的皇位,只在乎功绩?
这样想着,李世民肉眼可见的高兴起来,脑子里回响着“秦王快乐曲”。
大汉。
刘彻看着天幕眼睛一亮:“哦?原来是篡位吗,着永乐大帝的人生甚为有趣。”
【至于朱棣为什么发起靖难之役,大家都知道一个很显然的因素—削藩】
【建文帝朱允炆性格优柔寡断,但削藩时采取激烈的削藩政策,试图一举铲除藩王势力。】
【削周王,将其一家贬为庶人流放。】
【削齐王,将齐王押送南京幽禁。】
【削湘王,使其自焚而死。】
【削珉王,将其一家贬为庶民。】
【最后他把目光看向了最强的藩王——燕王,燕王朱棣忍无可忍,遂奉太祖祖训,以“清君侧”之名,发起靖难之役。】
大明。
“混账!!”
“好个逼崽子!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就是让子嗣们都能享福的!”朱元璋的声音如同雷霆般响起,震得整个宫殿都为之颤抖。
他的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咱老朱家还真是出了个好孩子啊!!”
朱元璋慢慢的踱步出来,脸上还带着讥讽冰冷的杀意。
“这竟然是咱晚年选出的继承人!!”朱元璋想起了小儿子柏儿,一看就是无心皇位,没想到朱允炆连他的小儿子都不肯放过!
这话一出,文武百官连忙匍匐在地。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他们很清楚,陛下从来都是喜怒不形于色,此时若不是气愤到极点,是不会如此失态的。
朱标此时也没有阻止,他也十分气愤,这些弟弟都是他从小看到大的,想到弟弟们的惨状,他就悲从心来。
“来人,叫朱允炆在大殿前跪着!其他人都起来吧!”
此时,朱棣正好进来,看着暴怒的父亲,他连忙跪下。
朱元璋冷冷的看向朱棣,没有开口。虽然朱棣事出有因,但是竟然打着他的旗号造反,还是跪着长长记性吧。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一时间,北平城内外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朱棣亲自率领大军攻城掠地,他勇猛善战,指挥若定。】
【在他的领导下,燕军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而朝廷方面虽然人数众多,但士气低落,指挥混乱。双方交战数月,燕军逐渐占据了上风。】
【在这场战争中,朱棣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善于运用策略,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而建文帝在交战中,竟然两次换帅,还重用草包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竟致使五十万大军覆灭】
【而燕军在燕王朱棣的带领下,越战越勇,最终成功攻下了应天府。】
看到这,曹国公李文忠只觉得天旋目眩,刚站起来没多久立马扑通一声跪下。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这逆子竟然致使五十万大军覆灭,如此蠢笨是臣的过失!”
曹国公李文忠惊恐万分,不住的磕头。
朱元璋冷冷的瞥了一眼,“起来吧,没发生的事咱就不追究了,让你儿子寻个闲职,终生不得带兵吧。”
曹国公李文忠连忙磕头,“谢主隆恩!!”
朱元璋心里思绪万千,抬头继续看着天幕。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夺得帝位,建文帝下落不明,群臣纷纷投降。】
【朱棣在群臣的拥立下登位帝位,年号永乐,即为明成祖!】
大明。
永乐朝
朱棣:???
大明。洪武朝。
朱元璋看到蒙了一下,什么祖,成祖?
朱元璋一脸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听到一个陌生的称呼——成祖,他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才意识到这个称呼是在说自己的儿子朱棣。
他顿时怒火中烧,指着朱棣大骂道:“死老四,你竟然敢造反!还自称为成祖!开创基业才能被尊为祖,难道你不想承认咱这个父亲吗?”
跪在前方的小朱棣此刻完全懵了,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心想,这可不是我的主意啊,都是那个未来的永乐大帝搞出来的事。
他感到十分委屈和无奈,只能默默地承受着朱元璋的责骂。
朱棣内心崩溃,脸上露出一副欲哭无泪的表情,仿佛要炸裂一般。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让他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朱棣:我炸了.jpg
朱元璋气得已经抽出了皮带,朝着朱棣而去,“挺有出息啊,造反是吧!1”
朱棣:“不是,老爷子,你听我解释啊!啊啊啊!!”
后面的朱标一脸焦急:“爹你别生气,老四肯定有隐情的,他断然做不出这事啊!”
永乐朝。
朱棣:???
喂喂喂!
什么玩意,他诽谤我啊!哪个孙子给朕改的庙号?朕是太宗,什么时候是成祖了?
完了完了完了,要是老爹看见了,这不一眼就看出来朕造反上位吗?
朕努力了这么多年,还篡改史书,把只有三十一年的洪武年改成了三十五年。为的什么,不就是让世人承认朕才是传承大统的那个人,现在倒好,扯了这么多年的遮羞布,给彻底撕碎了!
朱棣看向朱高炽,“是不是你个臭小子把朕的庙号改了?”
朱高炽连忙跪下,吓得身上的肥肉一颤一颤的,“冤枉啊父皇,不可能啊,儿臣绝不会私自改成如此荒谬的庙号!”
旁边的朱高煦看着太子的窘态笑嘻嘻的,哈哈,受罚了吧。转念间,他突然想到,父皇为啥问老大不问我?
可恶!父皇果然还是把皇位给了老大,明明给我说“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朱高煦的笑脸瞬间垮了,不嘻嘻。
嘉靖朝。明世宗朱厚熜看见天幕上的成祖两个字,尴尬的移开了眼睛。(汗颜.jpg)
【明成祖朱棣的功绩主要包括五次亲征蒙古、迁都北京、修撰《永乐大典》以及派遣郑和下西洋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第一点五次亲征蒙古:从1410年到1424年,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亲自率军深入漠北地区,对鞑靼和瓦剌进行了有力的打击。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朝北部边疆的安全,并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第二点迁都北京:为加强北方防御并解决靖难之役后的政治问题,明成祖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并在新都大兴土木,建设紫禁城等重要建筑,使北京成为明清两代的首都。】
【第三点修撰《永乐大典》:在文化方面,明成祖下令编纂《永乐大典》,这是一部集中国古代文献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大清。
康熙:原来编撰大典也可以算作重大功绩,朕也要编纂,而且要更大更完善,到时候朕也可以被后人成为康熙大帝!
【第四点派遣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期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富强和开放态度,促进了与亚非多国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大唐。
李世民看到这笑道:“这永乐大帝确实不错,无愧于一代名君啊。”
这天幕并没有因为朱棣篡位而颇有微词,想来是后世人并不在意这个。他之前从天幕中隐晦得知,后世已经没有皇帝了,想来更不会在乎是怎么得到的帝位。只要是功绩卓著,在后世想来是褒大于贬。
北宋。
赵匡胤看完到这,关注点还在朱允炆削藩上,竟然这么多藩王,这朱元璋是真能生啊,他是真羡慕啊,他怎么就没有这么多儿子啊?
难道是因为姓朱的缘故?赵匡胤捋了捋胡须陷入了沉思。
大明。永乐朝。
朱棣看到天幕又叫他成祖,气不打一处来,“朕是太宗!太宗懂吗,到底是谁给朕改的庙号,朕知道非得抽死这个兔崽子不可!”
【此外,朱棣是唯一一位正式封狼居胥的皇帝。封狼居胥,这一行为在中国古代具有极高的荣誉和象征意义,它源自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成为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耀。】
【历史上,除了西汉的霍去病外,东汉的窦宪、唐朝的李靖以及大明的蓝玉也曾获此殊荣。】
【而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显著成就,更在军事上展现了非凡才能,成为唯一一个以皇帝身份封狼居胥的人物。】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从小就追随父亲驰骋疆场,在年轻时就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天赋,这也为后来的靖难之役打下了基础。】
【朱棣的军事才能在他的五次亲征漠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永乐八年(1410年),他首次亲征蒙古,便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
【在随后的战役中,朱棣不断深入敌境,最终追击至狼居胥山下,并在此举行了祭天礼,封狼居胥,标志着对北方边疆的有效控制和对蒙古势力的重大打击。】
【综上所述,永乐大帝朱棣的封狼居胥是其军事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也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他的这一壮举不仅巩固了明朝的北方边疆,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深刻的启示。】
大汉。
“四子?与朕倒是有缘。”
汉文帝意识到永乐大帝也是第四子后,觉得与其有缘,不由得对这个素未谋面的皇帝心生好感。
同样的元世祖忽必烈也有话说。
大清。雍正:俺也一样!
大唐。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朱棣,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对朱棣的军事才能深感钦佩,尤其是那赫赫有名的“封狼居胥”四字,更是让他心潮澎湃。
他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那些惊心动魄的征战岁月。如今,虽然已过中年,但那颗渴望亲自出征、驰骋疆场的心却始终未曾熄灭。
此刻,面对朱棣的卓越战绩,他内心深处那颗沉睡已久的热血再次被点燃。
“这永乐大帝倒是与朕极为相似!”李世民喃喃自语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一旁的魏征静静地听着,他深知李世民的心思。作为李世民的得力大臣,他理解皇帝对于军事成就的追求和向往。
然而,他也明白此时的唐朝需要稳定,需要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和民生。
“陛下,朱棣确实是一代雄主,但是以大唐现在的经济水平,还撑不起如此高额的军费开支。”魏征轻声劝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他知道魏征说得有道理,现在并不是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时候。但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并未因此而消失,反而越发强烈。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条件成熟时,他也会像朱棣一样,御驾亲征!
【整活大师——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先生】
江澈看到这个视频立马被吸引,点了进去。
【大家好,今天我们打算来讲一下美国的五星上将,永远也无法到达圣诞节的麦克阿瑟先生。】
大唐。
李世民看到标题不禁心生疑问,五星上将,是指打仗很厉害的将军吗?无法到达圣诞节是什么意思?怀着这样的疑问,他继续看下去。
【麦克阿瑟出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其实是他在朝鲜战场里的著名发言。1950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向韩国发动了统一战争。】
江澈看到这不禁笑出声,要来力,嘿嘿。(_)
【刚开始的时候韩国基本上没有战斗力,被朝鲜一路推平。仅仅两个月,韩国就丢失了百分之九十的国土。】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一看不对,触碰到了美国的核心利益,于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决定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于是联合国派出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部队,而这次行动的最高统领,就是我们的麦克阿瑟先生!】
【其实美国的意思是只要打到三八线附近进行了,可是麦克阿瑟先生非常自信,自信的就像打斗地主的卢本伟。】
【麦克阿瑟说,他们一定要越过三八线乘胜追击,甚至说出了要打到鸭绿江这句话。】
兔子:哎呦,你很勇哦
麦克阿瑟:这波优势在我!(自信脸.jpg)
【麦克阿瑟认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队,自信地说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麦克阿瑟被我国军队按着头暴打。】
【麦克阿瑟脸都被打肿了,士兵不仅没有回家过圣诞节,而战争一直持续到1953年。打到这,麦克阿瑟连忙打电话给杜鲁门说我要撤退。】
【杜鲁门:撤退,你让我面子往哪搁?麦克阿瑟一听不乐意了,再打他命都要没了,咆哮地对杜鲁门说要打败中国,除非上帝亲自带着钢盔来上战场!】
大唐。
李世民看到这不禁嘴角抽搐,大意了,他没想到这个所谓的五星上将是这样的货色,竟然战前轻敌!这美国是什么国家,没听过,他们国家的人都这么狂妄吗?
大汉。
刘彻看到这,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不屑和鄙夷。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蛮夷就是蛮夷,行兵打仗竟然如此儿戏,这个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人才”!
大明。永乐朝。
朱棣本身因为上个视频还在思考谁给他改了庙号,接下来的这个视频更是让他猝不及防。
不是,后世之人打仗都是这么儿戏吗?不过看到后世之人依旧骁勇善战,他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华夏后人,无论何时都是碾压他们这群蛮夷!
三国。
曹操:这TM是谁的部将?看得他手中的盖饭都不香了。
【总统不让撤退,麦克阿瑟就只能进攻,但是他这个进攻的方向有些奇怪。他朝着本来就是自己的土地进攻,啊,实际上就是逃跑。】
【但是麦克阿瑟却说,啊,我们这个是“向后进攻”!我们不是逃跑!】
【于是,在麦克阿瑟的英明指挥下,中国军队连战连捷,直到美国换下了麦克阿瑟,换上了李奇微,才算稳固了战线。】
【其实,不只是这件事,众所周知,麦克阿瑟不只是一个到了老年才离谱的人,他从小到大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