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李世民最新章节内容_李渊李世民小说连载中章节试读

Tk小说网

李渊李世民是小说《东汉末年:为活着,我起义当皇帝》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君醉梦心写的一款历史古代类小说。目前小说连载中,以下是小说《东汉末年:为活着,我起义当皇帝》的章节内容

李渊李世民最新章节内容_李渊李世民小说连载中章节试读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四月初五。

颍川郡,舞阳县附近。

一支人数上千,头裹黄巾的士卒行走在林间的小路上。

身后数千老弱妇孺,一路拖家带口,吵杂声不断。

毫无章法,乱哄哄的推搡在一起。

除了开路的数十名盾兵还有些纪律外,整体呈现混乱状。

“咻!”

一支利箭破空飞来,直插一支上千人队伍面前。

看着射在脚下的利箭。

前排头裹黄巾的士卒一愣。

显然还没有反应过来。

而他们身后一个手持着环首刀的大汉瞬间反应过来。

嘶声力吼起来。

“敌袭!”

一声大吼立刻惊的这支数千人的队伍一阵混乱。

“咻咻咻!”

下一秒!

破空声连绵不绝。

数十支羽箭从队伍的正前方射来!

顷刻间便射到了前方拿着盾牌的五人。

一见到死人,前排的士兵连忙往后退,而这一退,让这支前方开路的上千人黄巾军混乱了起来。

“都别慌,都别慌,快举起盾来,将盾举起来!”

身前披着皮甲的伍长来回走动,用手中的环首刀敲击着一个个手持盾牌不断后退的刀盾兵。

“该死!”

见慌乱怎么也止不住。

屯长一发狠。

举刀将一名退的最快喊的最响的黄巾士卒砍死。

瞬间鲜血喷洒。

惨叫声响起。

惊的后退之人下意识的朝后看。

就看到了屯长刀刃染血,脚下躺着一个浑身冒血的士卒。

见到所有人都看向了自己。

屯长立刻大声命令起来。

“都给我稳住,将盾举起来,谁敢退,斩!”

屯长发狠道。

一瞬间原本不断后退的士卒止住了脚步,惊恐的看着屯长。

下意识的举起盾牌。

屯长一看,瞬间气的半死。

“转身,向前举盾,不是向我举盾,你们这些废物!”

屯长一刀砍在士卒的盾牌上怒道。

盾兵反应了过来,连忙转身将盾牌举起。

而就在这时,又有数十支羽箭从前方射来。

不过这次有个盾牌守护,箭羽大部分落在盾牌上。

不过也有一个倒霉之人。

有一支箭羽射在了他的小腿上。

一股剧痛从小腿处传来,让他下意识的放下盾牌跌倒在地,抱着流血的小腿。

而他这一倒,瞬间露出了一个空隙。

好在对面的箭羽停下。

随后紧接着喊杀声传来。

“杀,杀死这些黄巾贼,家主重重有赏!”

前方传来了大汉的嘶吼声。

只见前方密林处突然出现一群家仆打扮的家丁,双手举着环首刀冲向了这支数千人的黄巾军。

为首的屯长见状,立刻抽出腰间的环首刀。

对着周围的黄巾军士卒大吼一声。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杀!黄天会庇护我们的!”

屯长说完。

周围的黄巾军纷纷吞咽口水,有人手握刀柄,有人手握盾牌,但更多的人手握木棒之类的武器,为了给自己鼓气开始纷纷呐喊起来冲了上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冲啊!”

黄巾军,手中拿着各式武器,乌泱泱的冲了上去。

大多都是些木头削成的长矛又或者竹枪之类的。

只有少数装着枪头或戟头。

而在队伍的后方。

一名骑着马匹,身披铁甲的黝黑大汉皱着眉看着前方。

而他的身旁还有名头裹着方巾的文士书生也在打量着突然出现的敌军。

“将军,应该是收到消息的王家家仆护卫,看样子他们是来阻止我们的!”

文士猜测道。

被称呼为将军的名叫严吴,是这数千黄巾军的将军,因为面色黝黑被手底下士卒称为黑将军。

奉波才渠帅的命令在颍川郡南部舞阳县附近,裹挟流民,收集粮草,北上前去波才部会和。

而如今波才部横扫颍川郡北部,击败了数伙汉军,攻破县衙,带着十多万的黄巾军,准备西进,威慑洛阳。

严吴带着这数千黄巾军路过临颖正准备攻破几家地主豪强的庄园坞堡收集粮食。

毕竟这数千人的队伍每日的吃喝拉撒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这支黄巾军只能走到哪劫掠到哪,沿途攻破数个庄园坞堡,获得劫掠到粮食。

随着这半个月的行动,周围的地主豪强也都反应过来,为了保护庄园开始武装起佃户。

而这一支突然袭击的敌军正是前方王家组成的护卫。

身披铁甲的严吴看着前方乱哄哄的队伍皱了皱眉。

立刻抽出挂在马背上的长槊。

“吁!”

轻踢马腹!

战马立刻动了起来,朝前方而去。

所过之处,黄巾士卒纷纷跟上。

待到临近,严吴终于看清了前方的战局。

只见差不多有一百多人的庄客护卫手持着环首刀和前方的士卒厮杀在了一起。

这一百多名的护卫竟然有将近一半的人都身披皮甲,还有四五名面色较为威严一看就不是普通家丁护卫,身披着铁甲冲在最前方。

一连杀了数人,吓得周围黄巾军连连后退。

这一幕看的严吴眉头直皱。

这群刚招募的由流民组成的黄巾军,哪怕给了他们刀,也不会厮杀。

“将士们随我冲,杀了他们!”

严吴一马当先冲了上去。

他怕在等一会,敌人冲破第一道防线,直接进入方阵内部,扰乱己方阵型。

到时候大军混乱,军心必然崩溃。

“是!”

收到命令的军侯立刻带着五百多黄巾军的老卒冲了上去。

这些老卒才是严吴的底气。

这些老卒都是见过血,亲手杀过人的黄巾士卒。

每个人手中都拿着较为精良的武器。

大部分都是刀,戟,胸前一片皮甲,身后无甲。

还有十几个拿着弓箭的弓箭手跟在后面,数十个刀盾手保护两侧。

而在这十几个弓箭手当中。

一位面色稚嫩的少年异常显眼。

当然这个稚嫩是因为他嘴上无毛。

至于为什么显眼?

无他,身高足足八尺之高,在这一群七尺左右的弓箭手当中异常显眼。

(东汉一尺大约二十四厘米左右,大家心里有个数就行!)

哪怕放在刀,戟兵当中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少年虽面容稚嫩,但面色刚毅,丝毫没有因为前方的厮杀而感到害怕。

反而还有些兴奋,眼中充斥着杀意。

显然是被杀气冲昏了头脑。

心中只想着杀杀杀!

杀他个天翻地覆!

“李渊,等会跟在叔身后!”

李渊身旁,一位面色暗黄的汉子低声对李渊说道。

李渊低头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旁边这位大汉是他的领头上司,名叫程武,被黄巾军将领任命为屯长。

管理着这十来个弓箭手以及三十多个保护弓箭手的刀盾兵。

原先只是山中的猎户,因无法缴纳人头税,被迫走上了造反,加入黄巾军。

而李渊,半个月前被裹挟进入了黄巾军,在连续几天的杀戮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射术,被安排在了弓箭营当中。

李渊!

穿越者。

魂穿!

半个月前突然来到了这东汉末年。

来到了这吃人的世道。

附身在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身上。

面黄肌瘦,瘦骨嶙峋,宛如风中残烛。

最终因为饥饿,倒在路边上,而周围无数的流民见了,习以为常,没有太大的反应。

或者说是没有力气反应。

而就在这时,李渊穿越过来。

占据了这具身躯。

结果刚一睁眼,就看到了几道冒着绿光的眼睛。

李渊到现在还记得当初被那几双眼睛盯着时,就仿佛想要吃了自己。

可见到李渊苏醒后,这几个围着他的饥民纷纷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看着李渊那高大的身影有些忌惮。

还没待李渊搞清楚怎么回事。

一群头裹黄巾的士卒突然出现。

然后开始施粥放粮。

引的无数饥民纷纷围了上去。

而李渊也因为腹中的饥饿,艰难的站起身走了上去。

随后就听那几个头裹黄巾的士卒大叫。

只有加入黄巾军的人才能吃饭!

而李渊一听到黄巾军,瞪大双眼,脑海中立刻想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而就在李渊思考之时。

李渊那高大的身躯也吸引来了黄巾军的注意。

八尺的身躯放在现代差不多一米八多。

在这群普遍七尺左右的饥民当中异常的鹤立鸡群。

当即就有一个看样子是军官的人走了过来。

问李渊是否愿意加入黄巾军。

李渊听后沉默了。

随后打听起年份!

那名黄巾将领一愣,但还是回答了李渊。

光和七年三月二十!

听到这个答案李渊心里是崩溃的。

愣在那里良久,久久没有说话。

而那名黄巾将领见李渊呆楞在了那里皱了皱眉。

吩咐士卒端来了一碗粥。

粥的香气立刻将陷入愣神的李渊强制拉回了现实。

看着面前的粥,李渊下意识的接了过来,直接一口喝完。

这让那名黄巾将领见状嘴角上扬。

吩咐手下又拿来了一碗。

李渊也没客气,又囫囵吞枣的喝下肚。

这让空空如也的肚子终于有了那么一丝感觉了。

而就是这两碗粥,让李渊彻底的绑在了黄巾军这辆冲往地狱战车上。

他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被裹挟进了黄巾军。

刚来的第一天,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

就被黄巾军所裹挟。

这让李渊知道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不讲理。

之后黄巾军来了一位将军,也就是严吴,裹挟着他们来到了一处坞堡。

每个手里塞了一根木棍就被裹挟着朝着前方的庄园攻去。

好在李渊因为高大的身躯被刚刚那名施粥的军官看中,塞了个盾牌和大刀,让李渊有了一丝活下来的底气。

可对于杀人,这让刚穿越过来的李渊哪里敢杀。

想要后退。

可是看了看身后手持着环首刀的监斩队,只要有退回来的黄巾军,立刻就会被监斩队所斩。

这让李渊愣在了原地,进也不得,退也不得。

一边防御着庄园上的弓箭手,一边还要小心周围的友军。

但好在自己这一方有优势,打了庄园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这个庄园防御力量不大,直接攻入了庄园,而他也被后面的大部队裹挟进了庄园。

结果就遇到了坞堡主带领的家仆护卫殊死抵抗。

而李渊八九尺的身躯在人群中就显得很突兀了。

哪怕因为饥饿瘦的面黄肌瘦,但依旧显得高大异常。

很快就被一个家仆护卫注意到了。

拎刀杀了过来。

李渊只好连连躲避,最后被逼入死角。

看着对方那血红的双眼。

李渊内心中的凶厉之气也被激发了出来。

在对方长刀快要落下来的同时。

李渊左手举盾一挥,将家仆撞倒,右手猛地一刀刺出。

巨大的力量直接穿透了家仆护卫的皮甲,钉在了地上。

将刀拔起。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李渊终于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实一面。

强忍着心理不适,李渊靠墙,收刀而立。

呆呆地看着脚下的尸体。

不知道为何。

第一次杀人的李渊居然没吐,没有像那些穿越者前辈,第一次杀人呕吐。

或许是因为自己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想吐也吐不出来。

又或许自己心理变态吧。

虽然内心有些不适。

但很快就被周围的喊杀声惊醒。

反应过来自己还处于战场。

好在靠墙,有人过来也能察觉。

看到对方家仆护卫一个个倒下。

周围到处都是尸体,李渊的凶性再一次的被激发。

直接拎着大刀冲向了为数不多的家仆护卫。

凭借着高大的身躯,以及疯狂之意,一连砍杀了三四人,使得他周围无人敢靠近。

这也让他有了喘息之机。

但也吸引了很多黄巾军将领的注意。

眼中流露出赞赏的神色。

很快!

庄园内的战斗结束了,随着最后一个反抗之人毙命。

庄园彻底成为了黄巾军肆意发泄的地方了。

无数值钱的东西被黄巾军洗劫一空,老人,小孩惨死刀下。

而最让李渊想不到的是,这群黄巾军在杀完后居然当众淫掠起来,黄巾军抓到一个侍女又或者女性就急匆匆的解开裤腰带,就地办事起来。

而周围的将领不仅没有阻止,还一个个参与其中。

坞堡主的女儿,妻妾,女婢在一阵阵哭嚎声中被这些所谓的黄巾将领所侵犯。

大庭广众下,居然干出如此腌臢之事。

令李渊不齿。

李渊当即不解的拦住了面前扛着妇女的黄巾士兵。

结果那名被拦住的黄巾士兵当即就是将刀抵在了李渊身前,横了李渊一眼就急匆匆的走了。

这让李渊手脚冰凉。

难怪黄巾军无法成事,就这军纪能成事才是怪了。

李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群黄巾军办完事情,收紧裤腰带,才想起办正事。

统计钱粮,收集兵器。

奖赏刚刚杀敌有功的黄巾士卒。

李渊也因为之前的亮眼表现,被严吴接见,直接升任伍长,再问了自己有什么本事后。

李渊立刻想到了前世自己玩过一段时间的弓箭。

于是毫不犹豫的说会射箭。

这倒是让严吴一愣,看了一眼这个八尺身躯的少年。

直接让李渊去了弓箭营。

手底下有两个刀盾兵。

前世的兴趣爱好在这里居然成了他安身立命的本事。

在这个时代,一名弓箭手远远高过刀盾兵又或者长戟兵。

属于稀缺人才。

因为一个弓箭手想要训练好没有个长年累月下来,根本成不了合格的弓箭手。

大多数弓箭手都是山里的猎户,长年累月下来训练出来的。

而李渊就凭着他半吊着水平的箭术进入了弓箭营。

整个弓箭营就十几个。

而与之相对的,刀盾兵,长戟兵,长戈兵数百人,再加上那些裹挟进来由流民中青壮拿着木棍,农具组成的新兵,分分钟就能组成上千的军队。

当然这上千的军队水分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在赏赐完之后,众人生火做饭,休息一夜,继续行路。

一连十多天,期间攻破了一座又一座庄园坞堡。

抢了一家又一家豪强,重复着第一天发生的事。

李渊也逐渐麻木起来。

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

因为这个时代是吃人的时代。

你只看到了黄巾军每攻破一座庄园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劫掠起来。

其实这都是普通百姓的怒火。

这些黄巾军大多数都是由流民组成。

为什么是流民?还不是年年天灾不断,粮食颗粒无收,税赋沉重,百姓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最后卖安身立命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又去了哪里呢?

还不是被各地的地主豪强,世家大族兼并了去,使得大量自由民破产,没有了无立身之锥。

不反抗就会饿死,反抗了说不定还有活路。

于是一个个的只要有一口吃的,也不管黄巾军是不是贼。

先吃饭再说。

而施加在庄园中的暴行,可以说是百姓对地主豪强的多年积攒的怨气。

释放了心中的恶。

李渊起初不理解,可见多了之后也就麻木了。

这个世道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世道。

想要在这个世道活下来,发疯是第一步。

……

李渊冷漠的看着前方的混乱。

前方上千名由青壮组成的黄巾军居然被区区百来人的家仆护卫杀穿。

这种新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好在后方支援而来的严吴带着五百黄巾老卒加入了战场稳住了队形。

并向这百来人的家仆护卫展开了反攻。

一连杀掉了十多名家仆护卫。

家仆护卫中那四五个身穿铁甲的汉子对视了一眼。

“撤!大家快撤!”

铁甲汉子招呼着周围的护卫们纷纷后退。

又丢下了几具尸体仓皇而逃。

“哈哈哈哈哈,这群乌合之众,碰到我们黄巾天兵还敢反抗,给我追上去杀,一个不留!”

冲杀在前骑着马匹的严吴看到这一幕后,举起染血的长槊向前喊道。

五百多黄巾老卒听后纷纷扯着嗓子怪叫着冲了上去。

连带着弓箭营的十几名弓箭手也跟了上去。

这就让李渊心中警觉了起来。

不对劲!

这冲上来的百多号人怎么感觉这么像诱饵啊。

之前那数十支箭羽可不像是这群人射来的。

后面肯定有埋伏。

不对!

不对!

这绝对是陷阱。

前方肯定有埋伏。

周围本就丛林密布,还行走在林间弯弯曲曲的小道上。

看不到后方道路!

这明显就是陷阱啊!

李渊急忙叫停程武。

“程叔不能去,是陷阱!”

李渊拉住正准备冲上去的程武低声说道。

原本还兴冲冲的程武听后皱了皱眉,看着已经冲上去上百米远的战营。

“你小子别瞎说,这要是让将军他们听到了,怪罪下来,我们吃罪不起!”

程武面色难看的看了看四周。

脚步也不由的停了下来。

“程叔,之前的那阵箭羽明显还有人,这百来号家仆护卫很有可能是诱饵,不然那数十支羽箭从哪里来的?”

李渊严肃的说道。

“这!”

程武一听瞬间就哑火了,联想到之前的箭羽。

也拿不定主意,他本来就是山中的猎户,黄巾起义刚开始加入黄巾军,资历老,被任命为这五十人的屯长。

大字不识一个。

李渊有些无奈!

这群黄巾军基本上都是没什么脑子的,热血一上头立刻昏了脑。

这么简单的计策都看不出,一看到对方退了,就乌泱泱的冲了上去。

留下老弱妇孺和后队五百人停留在原地。

“将军他们已经冲出去二里了,跟辎重营脱节,万一有了什么闪失,我们该怎么办?”

李渊不由的急切了起来。

(东汉一里大约四百多米,心里有数就行!)

“这这这,应该不会吧!”

程武一听也拿不定主意,看向李渊的目光有些怀疑。

“程叔,要不先派出一人,远远的跟在将军身后,一有情况立刻回来通知我们,而我们先回大部队等待大帅的消息,就我们这十几个弓箭手,三十多个刀盾兵哪怕跟上去了也无济于事,不如先等等!”

李渊建议道。

程武一听瞬间眼前一亮,眼中思索起来。

随后看向身旁的两人。

“牛三,牛四你远远的跟着将军队伍身后,看看前方有没有什么事?如果有情况立刻回来汇报给我们!”

程武看着牛三牛四这两兄弟命令道。

牛三闻言面上浮现出不情不愿起来。

“快去!”

程武瞪了牛三一眼。

牛三闻言只好带着牛四小跑着跟上大帅他们的队伍。

而程武则带着李渊等十几个弓箭手和刀盾兵返回了大部队。

大部队当中,数千名老弱妇孺声音嘈杂的等待原地。

议论着刚刚发生的事。

纷纷为自己的亲人担忧着。

“程武你们怎么回来了?”

后队的将领也就是王曲长看着跑回来的弓箭营皱了皱眉。

“大人,前方有严将军带着一千五百多人马足以对付那不到一百的溃兵了,哪里还需要我们吗?”

程武立刻赔笑着。

他不可能将李渊的猜测说出来。

不然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要是没事,还好,顶多被嘲笑几句。

可万一真要出事了,你明知前方是陷阱,不说,自己退回来。

这不得拿你去立威。

所以程武只是嘿嘿笑着。

王曲长听后也没再说什么了。

毕竟程屯长带领的可是大帅的心尖弓箭营。

被大帅保护的不得了。

每次战斗都让他们在远处射箭,从不让他们立于危险之地。

甚至为了保护这些精贵的弓箭手,大帅还给他们全员配上了皮甲以及专门的护卫。

两名刀盾兵。

一行人开始在原地中等待。

可越等待李渊心中不妙的感觉越强烈。

看了看身后的老幼妇孺,以及五百多名懒散的黄巾军士卒。

李渊心中越发感觉到危险。

而在四里地之外!

在一个拐角,两侧的丛林之中,两百手持环首刀的家仆护卫埋伏在山林之中。

“二爷,黄巾贼追过来了!”

一名斥候小跑过来抱拳汇报道。

人群之中的青年听后,嘴角流露出冷笑。

“贼就是贼,竟然敢打我王氏的主意!”

王家二爷眼中流露出杀意。

“二爷,追来的黄巾贼上千人左右,为首的就是这十几天从舞阳到处攻陷坞堡的严吴,据说是黄巾贼渠帅波才的心腹大将!”

斥候看着王二爷汇报道。

“嗯!”

王家二爷点了点头。

随后就看到一名骑着马匹身穿铁甲手持着长槊的将军一骑绝尘。

身后跟着数十名黄巾军老卒。

而身后还有落后七八十步大批步卒。

(东汉百步大约现在的一百一十五米左右,想相当于一步等于一百三十厘米左右,一步是现代的两只脚各走一步!)

一连杀了四五名跑的慢的王家家仆,一路追到了这仅够两辆马车行驶的小道上。

而追击的严吴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路面逐渐变窄。

反而兴奋的杀着。

直到一个转弯,严吴猛的拉住了马匹看着面前的一块堵住道路的大石。

以及巨石前上百名身披皮甲手拿长戈的家仆护卫,而在家仆护卫身前还有三十多名手持长弓以及十个手持弩箭的家仆。

心中一惊!

汗毛直立!

而这群护卫当中一名身穿铁甲的家仆护卫头领看到冲过来骑着马的黄巾贼想也没想立刻大手一挥。

“放箭!”

三十多名弓手和十多名手持弩箭的护卫立刻射箭。

十多步的距离。

箭矢嗖嗖嗖的发射了出去。

严吴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瞬间胸口身中数箭。

而他身下的马匹也身中了数箭,一人一马都轰然跌倒在地。

溅起了一片尘土。

而他身后数十名亲兵也纷纷中箭。

“啊!”

惨叫声四起。

十多人当场到底痛呼。

而站在弓箭手身后身穿铁甲的青年汉子见状立刻手持着长枪冲了过去。

“冲,杀了这帮反贼!”

头领长枪一连刺倒了三四个。

身后的上百名护卫也冲上前来将这数十黄巾贼纷纷击杀。

头领来到那名倒在马匹身下,看着嘴角流血,双目瞪的浑圆的黄巾将领。

这名头领不由的大笑。

“就凭你也敢打我王家的主意?割下他的首级之后献给家主!”

头领大笑着。

“大哥!”

立刻就有两名护卫手持环首刀割下了严吴的死不瞑目的首级。

“走,随我杀溃这股反贼!”

头领立刻带着上百名护卫从转弯处走了出来。

刚好迎面就遇上了追上来的大股黄巾军。

“哈哈哈,尔等将军已死,还不快速速投降!”

头领抓住严吴的首级高举,大笑着。

“不好!”

“大帅!”

“有埋伏!”

这上千黄巾军反应不一。

有的看到严吴的首级惊叫道。

有人看到周围出现上百名披甲护卫惊慌。

而前者基本上都是黄巾军的老卒。

后者就是新兵了。

而就在这时!

“杀!”

随着两侧杀喊声爆发,埋伏两侧的刀盾兵立刻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了黄巾军队伍。

将这一千多黄巾军杀的首尾不相顾。

远远跟在队伍身后百步的牛三牛四两兄弟见了瞬间一惊。

两兄弟对视了一眼。

立刻转头!

连跑了数百步终于回到了大部队!

“不,不好了,不好了,前方,前方有埋伏,大军中了埋伏,严吴将军战死!”

牛三牛四气喘吁吁的看着屯长程武喊道。

程武还没说话!

一旁的王曲长就双目一瞪,来到牛三身前,一把抓住了牛三的衣领。

“你说什么?”

“将军,大军中了埋伏!”

牛三面色狼狈的喊道。

“什么,大军中了埋伏!”

随着牛三的喊叫!

这数千老弱营立刻爆发出一阵混乱。

连那五百多的后营也混乱了起来。

李渊见状!

该死,人还没来,自己这一边反而先乱了起来。

还真是一群乌合之众。

程武呆呆的看着牛三,不知所措了起来。

“大人?”

牛三惊慌着。

程武放下牛三,看向远处不知所措。

“曲长,该您来拿主意了!”

李渊上前抱拳说道。

再愣在这里所有人都要死。

李渊可不想陪着黄巾军去死。

王六反应了过来。

“撤,必须撤!”

王六下意识的说道。

李渊瞳孔瞬间放大!

“曲长不能撤,后方是全军家属,如何能撤,一旦撤退必将全军大乱!我等家眷不保啊!”

李渊再次抱拳建议道。

王六一听有人居然敢反驳他立刻大怒!

“你是何人,举敢违抗某的命令,快撤,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王六焦急的大喊道。

可他没有注意到周围黄巾军的表情变化。

这些黄巾军原本也想撤,可听了李渊的话立刻意识到。

一旦撤退,他们的家眷该如何撤退。

在这林间小道上,想要一下子将数千人老弱妇孺带走可不容易。

王六身前李渊神色一凝,低着头眼中凶光毕露。

撤是撤不了的。

数千人堵在这小道,只怕撤退刚一发出,自己等人就乱了起来,想要撤只会更难。

可别忘了,这里面还有不少运输车都在那?

在这么任由这个懦夫在这扰乱军心,他们必死无疑。

想到这。

李渊眼含杀意。

唰!

李渊瞬间拔出刀,一刀捅在面前王六的腹部。

巨大的力道瞬间将王六捅了个对穿。

突然的变故将所有人吓了一跳。

而王六更是瞪大眼,满眼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李渊。

他!他居然敢以下犯上!

王六嘴角流血,瞬间失去了意识倒在了地上。

砰地一声!

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

唰!

当即就有数十人拔出腰间的环首刀对着李渊!

“弟兄们,后方就是我等家眷,我等如何能退?只要一退,我等家眷必死无疑,只有坚守在这,凭借着狭小的地形,挡住贼军,我等才有一条活路!”

李渊举着长刀目露凶光的看着面前的数十人。

脸上的鲜血使得李渊面目狰狞。

“此人只顾自身,不顾我等家眷,杀之安定军心!”

李渊一把将军侯的头拎起。

将环首刀放在脖颈。

一用力!

鲜血淋漓。

头颅与身体分开。

王六的头颅被李渊拿在手中,举在头顶,鲜血染满全身。

“不想死的听我号令!谁敢言退者死!”

李渊面目狰狞的怒吼。

声音瞬间压倒了全场的混乱。

这一刻!

李渊如同杀神一般站立在了数千人面前。

全场安静。

吞咽口水的声音络绎不绝。

前方举着刀的士卒驻足不前。

纷纷盯着李渊这个杀神。

“不退!”

这个时候程武也反应了过来,虽然不知道这小子发什么疯,但敌人就在身后,也容不得他犹豫了。

程武拔出了腰间的环首刀仰天怒吼了起来。

因为他的家眷也在营中!

随着程武的发话!

他麾下的五十多名士卒纷纷呐喊起来。

“不退!”

随着这五十士卒呐喊起来,也带动了周围其他士卒。

尤其是那五百多人的后队。

“某也不退!”

一名站在人群中的大汉举着环首刀呐喊道。

因为他的家眷也在辎重营。

“不退!”

“不退!”

“不退!”

随着大汉喊话,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的呐喊起来。

这些都是有家眷在辎重营,他们退了家眷必将遭受到屠戮。

越来越多人举起手中的武器开始呐喊起来。

而前方数十个拿刀对着李渊的士卒听着身后的呐喊也犹豫了起来。

他们是王六的亲兵,但也都是有家眷的人。

如今场景如何能退。

于是纷纷举起环首刀也开始加入了不退的呐喊中。

全场也只剩下了寥寥几人王六的亲信还举着刀。

李渊脸上一寒,看着这七名还举着刀的士卒。

立刻意识到这些都是那王六的亲信。

根本不可能为他所用。

立刻举着刀,拎着王六的人头快步的走了上去。

见到浑身浴血的李渊提着死不瞑目的人头,浑身所散发出的气势骇人。

“弟兄们,王大哥平日待我们不薄,今日杀了他为王哥报仇!”

这七名士卒立刻害怕的朝后退,但身后就是成群的士卒,瞪视着他们,让他们心中发凉,已是退无可退。

其中一个满脸横肉的大汉拿着环首刀直指李渊冲着身旁同伴喊道。

“杀,不杀了他,我们谁都活不了!”

终于有人鼓起勇气冲向了李渊,连带着剩下的六人一同冲向了李渊。

李渊见状,左手将王六的头颅朝着他们抛去。

瞬间将他们吓的一惊!

更是下意识的连忙接住。

李渊瞅准时机,速度加快,大跨步的朝着七人举刀冲去。

一连砍杀两三人,他们才反应过来。

周围的数百士卒眼睁睁的看着。

李渊面对这四人的围攻丝毫没有畏惧。

捡起地下一面圆盾,左手持盾立刻冲了上去。

盾牌撞退一人,跌倒在地!

吓的身后那人一愣。

李渊立刻挥起右手的环首刀,一刀砍在了对方脖颈。

直接毙命。

又举盾撞向驻足不前的两人。

两人瞬间被李渊三下五除二的全部杀死。

七人在李渊的手中没有一合之敌。

其勇猛震惊了周围数百名黄巾士卒。

程武也是震惊的看着浑身浴血如同杀神的李渊。

这小子平时蹦不出一个屁来。

没想到这么狠。

看了看四周震惊住的士卒们。

程武立刻举起手中的环首刀。

“李渊!”

“李渊!”

“李渊!”

随着程武的大喊。

也逐渐带动了周围之人。

下一刻!

数百人齐齐大吼起来。

“李渊!”

“李渊!”

“李渊!”

这一刻,李渊在众多士卒心中留下了不可战胜的一幕。

其勇武深深震撼了所有。

李渊抬起染血的长刀。

朝天一指。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连带着辎重营的老弱妇孺也都安静了下来。

“立刻将大车推在阵前!”

李渊大声的下令。

程武听后连忙挥手!

“快,快,将辎重营的大车推到阵前!”

周围的士卒像是找到了什么主心骨一般。

立刻行动。

这条小道宽不过二十步,也就是三十米不到的宽度,五六辆大车瞬间被拉来,堵住了前方的路。

不过这还不够!

“长戟兵长戈兵盾牌兵上前!”

李渊背负长弓,手提环首刀看着身后站立在在两侧的黄巾士卒。

“盾牌兵竖盾于车后,组成盾墙,长戈兵,长戟兵站于盾兵之后,竖起长戈长戟!”

李渊命令道。

很快就有五十多盾牌兵小跑上前。

拿着各种长条形盾牌立于车后。

竖起了四五十面盾牌。

一百多长戈长戟兵站在盾兵身后,长戈,长戟斜举在手。

见状李渊松了一口气。

好在这后营也都是较为精锐之士。

武器方面也都齐全。

基本的行军,严吴这个将领还是知道的。

基本上一支军队前营和后营都是精锐之士。

因为在战场上随时都会出现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

只有精锐之士才能快速的转向。

很快!

车阵的前方就稀稀拉拉的出现了几道丢盔卸甲的黄巾士卒。

这群士卒一个个面色惊惧,神情慌张,鼓足了吃奶的劲朝着车队奔跑!

“程叔!”

李渊立刻看向了程武!

“立刻组织弓箭手逼停他们!”

李渊看着程武说道。

“这!”

程武看着丢盔弃甲的同袍有些迟疑!

“程武这些都是溃兵,一旦让他们冲破了我们车阵,那我们的阵型就破了,敌军跟在身后衔尾追杀,到时候我们全都要死!”

李渊目露凶光的看着那群快要接近的黄巾士卒。

此话一出!

周围的黄巾士卒都看向了程武。

而程武身后十几名弓箭手不等程武命令纷纷抽箭上弦,四十五度角斜指向天。

程武看了也只好点头。

这些弓箭手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用程武吩咐。

李渊也挽弓长弦。

“全军大喊止步!”

李渊站在盾兵身后一辆车上大喊道。

周围的黄巾士卒听后立刻爆发出了呐喊。

“止步!”

“止步!”

“止步!”

一声声的呐喊声震云霄,立刻就将前方不断溃逃回来的黄巾士卒惊醒。

这才看到前方的道路上大车横列,竖起盾牌,戈戟林立,对着他们这些黄巾溃卒。

“汝母裨也,还不快将路让出来!”

一个神若癫狂的大汉手提着环首刀指着车阵后方的黄巾士卒怒吼道。

但无人理会!

李渊冷漠的看着这群黄巾士卒快步靠近。

待到接近射程之时!

“预备,放!”

李渊拉弓射箭,一支羽箭笔直的射向了冲在最前方的黄巾士卒也就是刚刚叫嚣的大汉。

嗖的一声!

箭矢直插大汉胸口。

不仅如此,李渊身旁十几名弓箭手也挽弓射箭,十几支箭羽嗖嗖的射向了黄巾士卒。

当即就有三支羽箭射在了溃退回来的士兵身上。

惨叫声响起!

“啊!”

中箭的三名士卒抱着被射中的手臂,大腿哀嚎起来。

痛苦的哀嚎声与倒地的动作立刻吓坏了溃退而来的黄巾士卒。

见到他们真的敢射箭立刻不知所措了起来。

而他们身后越来越多的黄巾士卒溃退回来,拥挤一团!

“都特么想死是吧,为什么挤在这不动!”

一名神色慌张,满脸鲜血披着铁甲的军侯挤过人群看到了数十面盾牌立于路口,阻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并且前方还有三名倒在地上哀嚎的士卒以及一名胸口插着羽箭死人。

这名曲长当即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随后立刻恼羞成怒起来。

“王六你特娘的什么意思?还不快把路让出来!”

曲长手举着长刀怒道。

李渊听后!

立刻看向了站在车旁的士卒。

而这些士卒则是看向了地上的那颗脑袋。

李渊心中了然,原来那名军侯叫王六啊!

李渊站在车上看着那名血染衣袍的曲长。

“曲长某不能让,一旦让开,溃卒涌入,大军必然乱成一团,到时候尔等家眷亲人必死无疑!”

李渊站立在大车上,立于盾兵之后吼道。

听到李渊的声音。

曲长瞬间大怒!

“你是何人,快让王六出来!”

李渊听后!

将王六的人头提了起来。

随后猛的抛向阵前!

“王六已死,某乃李渊,是这里的主将!”

李渊直接自立为主。

“李渊?”

曲长看着四五十步外的李渊,看的并不真切。

但是在看到李渊抛出来的东西后。

曲长猛的后退。

“王六?”

军侯不敢确定道。

随后看向李渊立刻明白了一切。

“好胆,尔等竟敢以下犯上!”

曲长刀尖指着李渊手臂颤抖道。

“我等只想求活!”

李渊怒吼道。

看着越来越多挤成一团不敢向前的黄巾士卒。

抬眼望去。

四五百号人!

后方还有越来越多的黄巾士卒不断的退回。

李渊当即就有了主意。

而那名曲长看着眼前的大车和盾牌依旧如林的戈戟。

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焦急的在原地急跳脚。

就在这时!

喊杀声四起!

后方的敌军追了过来。

一大群家仆护卫打扮的敌军掩杀了过来。

顷刻间便杀死了跑得慢的黄巾士卒。

这瞬间吓的队伍后方的黄巾军更是不断的往前挤。

但很快!

李渊箭矢向前,又射倒了一人。

让不断被后方推挤的黄巾士卒大骇。

不断的向后退!

这就导致这七八百人前后不断的挤在一起。

踩踏不断的发生。

李渊见状立刻举起长弓。

“尔等进也是死,退也是死,何不向死而生,杀出一条活路!”

随着李渊喊话完毕!

立刻叫上周围的士卒大喊。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五六百人的怒吼震响整片密林。

无数抵抗家仆护卫的黄巾军下意识的看向了身后。

就连扑杀过来的家仆护卫也意外的看向了黄巾军后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而只有几名身穿铁甲的青年面色一变。

猛的看向前方。

不知是何人在激励黄巾军的士气。

而这时!

被追击的黄巾军立刻反应了过来。

跑在最前方的黄巾军听后纷纷双目血红手提着兵器转身。

“杀!”

“向死而生!”

这七八百人被李渊逼上了绝路,要么被敌军所杀,要么被同袍所杀。

想要活下去,那就只能杀回去。

至于冲击黄巾军。

呵呵!

大车挡在那,一人高的盾牌竖起,戈戟如林。

想要冲上去,前排不死伤个上百人,根本冲不过去。

前排的人也都不傻,直接转身,不给后方裹挟的机会。

怒吼的推嚷着,让他们回去拼了。

这股勇气瞬间激怒了被夹在中间面色涨红的黄巾军,随后也跟着转身。

“杀,杀了他们!”

前方的黄巾军裹挟着中间的黄巾军,瞬间冲开了不断撤退的溃兵。

“杀了他们我们才能活!”

之前的曲长也怒了,举着刀怒吼的朝着那些家仆护卫砍去。

“杀了他们!”

黄巾士卒瞬间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疯狂的朝着家仆护卫挥砍,也不管自身是否受伤,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杀了他们。

一时间战场形势瞬间转变。

这群家仆护卫瞬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数十人被蜂拥过来的黄巾军瞬间撕碎。

“杀了他们我们才有活路!”

黄巾军们一个个就仿佛不要命一般,杀向敌军。

顷刻间!

这支三四百人的家仆护卫死伤一大片。

逐渐不支,慢慢后退!

论勇气,前期黄巾军绝对不会缺少了,这个时候的黄巾军正是士气最高的时候。

就比如颍川郡北部的波才打的朱儁皇甫嵩龟缩在长社。

南面的治所宛城更是被神上使张曼成攻占,杀死南阳太守褚贡。

这个时期的黄巾军绝不缺少勇气与士气。

“顶住,都顶住,杀死一名黄巾贼,赏钱一贯!”

穿着铁甲的王氏二爷怒吼道。

闻言,听到这句话的家仆听后立刻停下了后退的脚步。但还没坚持多久,又开始缓缓后退。

没办法,面前的黄巾贼就仿佛换了一个人一般,不顾自身,以命换命的打法。

这让这群家仆护卫打打顺风仗还行,一旦血拼,立刻就会崩溃。

很快!

不管那名王家二爷再怎么喊,这三百家仆护卫再也坚持不住。

纷纷撒腿就朝着后方跑去。

一路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回去,快回去!”

王氏青年一刀将一名退回来的家仆劈倒怒吼道。

“二爷快走,黄巾贼杀过来了!”

这时身旁的护卫立刻跑到青年身边,架住青年就朝后方跑去。

黄巾军不断的在后方追杀。

风水轮流转。

之前还被杀的大败,没想到转眼间形势就扭转。

而这一切的功劳都要归功于李渊。

在后方结阵的黄巾士卒不由的将目光看向了大车之上的李渊。

眼中不由地流露出敬佩之色。

而在辎重营当中。

之前站在严吴身边的文士也看向了李渊。

“此人还真是将才,居然能让士卒背水一战!”

文士看着李渊,刚刚的情形与历史上项羽破釜沉舟有何区别?再加上李渊刚刚一杀七所展现出来的武力

“此人或可成大事!”

文士看了看四周,眼珠子一转。

前方,黄巾军一连追了四五百步终于停了下来。

每个人累的气喘吁吁,坐在地上大口的喘着气。

“赢了?”

士卒坐在地上看着一地的尸体惊喜道。

“赢了!”

其他黄巾士卒劫后余生的笑着。

“哈哈哈哈!”

笑声传出,停下来的黄巾士卒纷纷大笑着。

而李渊站立在大车之上听到前方传来的笑声也笑了。

命保住了!

“快,将大车移开!”

李渊连忙吩咐道。

立刻,前方竖起的大盾纷纷收起。

开始将道路清理出来。

所有黄巾军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

纷纷放松了下来。

李渊跳下大车。

而那名文士看到后立刻跑了过来。

随后噗通跪倒在了李渊面前!

“多谢壮士临危不惧,解救我等黄巾军!”

文士当即跪拜在了李渊身前。

李渊一惊,看向面前的文士!

这不是长史吗?天天跟在严吴身后掌管文书。

这是做什么?

随后立刻反应了过来,这是在向自己示好啊!

李渊嘴角微微上扬。

然后装作大惊的样子,连忙走了过去。

“长史这是作何,快快请起,先生乃军中长史,我不过一伍长如何能承受的起!”

李渊话里有话的说道。

长史并没有起身,而是在拜倒。

“壮士你乃我等救命恩人,如何不能一拜!”

说这长史看着李渊,神情认真道。

而他们两人的这一举动,立刻将所有人吸引。

也听到了长史所说的救命恩人。

有聪明者立刻单膝下跪,口呼!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随着一些人的下跪!

越来越多的人也面向李渊口呼!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人都是有盲从性的。

再加上确实是李渊临危不乱指挥了他们先败后胜。

五六百黄巾士卒在这狭小的小道上齐齐口呼。

声震四野。

场面颇为震撼。

而就在这时!

之前追击的黄巾军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一个个在看到一群人单膝跪在一个少年人面前大为不解。

“快快起身,快快起身!!”

李渊装作大为惊慌的样子走到几名士卒身前拉起他们。

但周围的士卒在用余光看向长史还在跪着,立刻又跪了下来。

这次任由李渊如何拉扯,就是不起身。

“壮士,自古兵无将而不动,蛇无头而不行,严吴将军战死,壮士力挽狂澜,带领着我等黄巾军破釜沉舟杀退敌军,犹如古之大将是也,在下斗胆,请壮士为我等主将,带领我等推翻汉室,建立黄巾大业!”

长史抱拳,眼中含着泪光,看着李渊再次拜倒。

这下子!

周围所有跪着的士卒都明白了长史想干嘛?

不过对此,这些黄巾士卒并没有意见,就凭李渊能让他们先败后胜,杀退敌军,保住了他们家小性命。

光凭这一点,就值得他们追随。

想到这!

立刻就有机灵的黄巾士卒也抬起头抱拳看向李渊!

“请将军为我等主将,带领我等推翻汉室,建立黄巾大业!”

李渊看了过去。

还是个屯长!

“请将军为我等主将,带领我等推翻汉室,建立黄巾大业!”

六百多名士卒齐声高呼。

将那些退回来的黄巾士卒看得一愣。

随后看向士卒中央的被拱卫起来的李渊。

目中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就是这个人,在刚刚逼着他们向死而生。

虽然杀退了敌军,但也死伤不少。

可胜了终究是胜了。

不会有人替那些死人说什么。

而李渊颤抖着手看着众人。

“尔等可是认真?”

李渊问道。

此话一出!

跪在李渊身前的长史立刻抬起头。

双手抱拳!

“拜见主公!”

随着长史的话音落下。

周围这次立刻爆发出了惊天的喊声。

“拜见主公!”

这下子,全员都跪伏于地高呼!

李渊见状,嘴角再也压制不住,看向全场六百多名士卒。

随后头微微一瞥看向了那群刚厮杀回来的黄巾军。

而这群黄巾军看着这么多人跪伏于地,又看了看李渊。

当发现李渊在看向他们时。

心中一惊!

随后立刻跪拜于地!

“拜见主公!”

随着这群士卒跪拜!

李渊知道!

这批黄巾士卒已经是他的了。

是他来这世上掌控的第一支力量。

也将会是他起家的资本。

李渊立刻表情收敛!

“哎哎哎,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快快请起,都是同袍兄弟,这个主将我当还不成吗?”

李渊快速的将身前跪伏于地的长史拉起。

随后又跑到其他士卒面前,将他们也虚扶起来。

看着这支六七百人的队伍。

“既然尔等认我为主,那么就要听从我之号令,号令所在,莫敢不从,须知军令如山,尔等可能做到?”

李渊虎目环视全场所有人。

一股由内而外的一股杀伐之气流露出来,在配合上身上的血迹,使的众人不敢与之对视。

“愿听将军差遣!”

黄巾军中齐声呐喊起来。

“好,现在下达我的第一个命令,打扫战场,收集溃兵,统计伤亡,然后将所有能用的东西全部收集起来,汇总到我这里,在将敌我两方的尸体焚烧,以免发生瘟疫!”

李渊看着众人喊道!

“喏!”

所有人齐声应答,声震四野。

随后立刻行动!

李渊满意的看着这一切。

随后像是想到了什么。

立刻转头看着长史!

“不知长史名讳?”

李渊请教道。

“将军客气了,小可姓黄,名都,字献之,颍川昆阳人士!”

长史抱拳说道。

“黄都是吧!本将记住了!”

李渊点了点头。

黄都听后大喜。

他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意思。

这是已经入了新主的眼了。

李渊趁着打扫战场的时间,询问起一些事。

主要是关于这支黄巾军的。

李渊除了知道这支黄巾军是波才派出来裹挟流民的,前往波才部会和。

具体的就不知道了。

随后从黄都口中得知。

严吴这一支黄巾军是奉波才渠帅的命令从南部收集粮草。

如今颍川郡的黄巾在波才的率领下,攻城掠地,横扫颍川郡北部,聚集起了十二万多的大军正在朝着颍川郡的治所阳翟而去。

如今势头大盛,所过之处,各县皆闭门自守,不敢与之为战。

对此李渊是乐于看到的。

这将会把颍川郡所有的目光都吸引过去,可以让李渊安稳个发展一段时间,但这个时间也不超过一个月。

汉帝刘宏如今应该也感受到了颍川郡黄巾贼的威胁,毕竟就在洛阳东侧,肯定会派遣大将过来剿灭。

好在李渊前世就是历史系的大学生,对于汉末到三国的这段热门历史自然是熟的不能再熟。

并且好像因为穿越的原因,李渊之前有些遗忘的记忆,如今又想起,并且十分之清晰。

对于颍川郡接下来发生的事自然是了如指掌。

汉帝刘宏派遣右中郎将朱儁攻击波才,但被波才击败,将朱儁围困在了长社。

于是汉帝刘宏又派遣另一名将领左中郎将皇甫嵩前来支援朱儁,进驻长社。

汉军人少士气低迷,被波才围困在长社,直到五月,皇甫嵩才用火攻才击败了波才。

也就是说这期间,李渊足足有一个月的时间来扩大经营这支数千黄巾军。

李渊嘴角苦笑着。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毕竟历史已经说明了。

波才所部大败,波才战死,其部被俘数万,结果全被皇甫嵩下令处死了。

呵呵!

这让李渊哪里敢降啊!

用自己的命去赌那一丝生的希望吗?

李渊可不是个喜欢将生死放于他人一念之间。

必须要反抗!

李渊坐在大车上面露坚定之色。

想要活着,那就必须歼灭朱儁和皇甫嵩这四万汉军,不然这四万汉军在消灭波才后迟早将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好不容易又活一世。

李渊可没活够。

消灭这数万汉军,李渊看了看周围忙碌的黄巾士卒又看了看后方四千多老弱妇孺。

任重而道远啊。

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再说。

穿过这片密林,接下来就是他李渊纵横的时候了。

大汉如今年年大旱,破产的流民遍地都是!

李渊记得颍川郡在灵帝时期统计户口足足二十六万多户。

也就是一百四十多万人口。

这还没加上那些隐户。

李渊估计约莫一百七八十万人口左右。

虽然比不过南阳和汝南,但也能排的上第三了。

裹挟数十万流民,只要能杀出三万精兵,也够李渊立足汉末的了。

只要出了这片密林,之后的道路一片坦途,到处都是田亩以及庄园坞堡,只要攻下这些庄园坞堡足够自己武装的了。

李渊想到这,站起身来。

看了看天空。

太阳高悬。

算算时间应该到了午时,差不多十一点左右。

出了密林就扎营休整,好好统计下自己的实力。

就在李渊默默盘算时。

一阵吵闹声响起。

“什么将军,让老子好好瞧瞧,凭什么他能当将军!”

喧哗声四起。

粗重的吼声从前方传出。

李渊立刻看了过去。

就见之前那个在车阵前破口大骂的军侯在数十个黄巾军的簇拥下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

身上全是血迹。

他竟然还活着!

李渊眉头一挑。

立刻走了过去。

程武见状立刻招呼着他的手下立刻保护在了李渊身边。

就连统计伤亡的长史黄都也小跑了过来。

两波人立刻迎面走来。

“我当是谁呢?你们居然拥立一个毛头小子来当你们的将军,小子你毛长齐了吗?”

军侯浑身是血,杀气腾腾的看着李渊。

李渊皱了皱眉。

这是要他杀鸡儆猴吗?

这时长史黄都站了出来。

“郭经,将军是我等黄巾军共同举荐,你休得放肆!”

黄都指着这个名叫郭经的军侯。

“呸,什么时候选的?我怎么不知道?弟兄们你们看到了吗?”

郭经吐了一口血沫,不屑的看着黄都大声的问向了身后的众多兄弟。

“没有!”

“没有!”

身后的五六十人举着兵器吼叫着。

“他娘的,老子损失了七八十个兄弟才打退了敌军,帮严将军报了仇,而你这个坐视我等兄弟等死的毛头小子居然一跃骑在了我们头上,呵呵,你们这帮人眼瞎了不成?”

郭经环顾四周。

周围有不少身上染血的黄巾士卒听后眉头一皱。

不由的看向了李渊。

李渊见状心中一惊,好不容易竖起来的威望可不能就这么被他三言两语给败掉了。

于是李渊脸上浮现冷笑。

“郭经是吧,如果不是我组成车阵,阻挡了溃军,你说这后方数千老弱妇孺还能活多少,这些可都是尔等之家眷啊,而且要不是我临危不惧,大喊向死而生,尔等会背水一战?上千黄巾将士居然被两三百家仆护卫杀的大败而逃,你也有脸在这叫!”

李渊走到郭经身前,伸出手指着郭经的胸口面露不屑。

此话一出!

之前目光还有些不对的黄巾士卒立刻羞愧的低下了头。

黄都看着李渊三言两语瞬间扭转了局势,越发觉得这年轻人绝对不简单。

而被李渊指着的郭经听后面色涨红。

想开口,但嘴巴张着说不出话来。

面色都快如猪肝了。

“怎么?说不出话了,你来让大家评评,真的是因为你而反败为胜吗?你死了六七十个兄弟,那你知道我等黄巾兄弟又死了多少人?”

李渊指着郭经的胸口怒吼道。

“主公经此一战,我黄巾军死亡三百二十六人,受伤四百八十七人,完好的还有五百零六人!”

这个时候黄都在李渊身后大喊着。

“听到了没?我黄巾军死伤八百一十三人!你那六七十人又算得了什么?”

李渊朝着郭经的脸怒吼道,唾沫星子喷到郭经的脸上。

八尺之躯俯视着郭经,脸上干枯的鲜血使得李渊分外狰狞。

郭经被李渊怒吼着,面色涨红。

唰的一声!

“小儿安敢辱我!”

郭经拔出刀来,举起刀便砍向李渊。

李渊早就防着这匹夫了。

见郭经拔刀,李渊左手抬起,抓住郭经拿刀的手腕,猛地一拉。

巨大的力量使得郭经不受控制的扑向前。

被李渊牢牢的抓在怀中。

右手抓住郭经的手腕,猛地一卸。

郭经吃痛,松开了握着刀柄的手。

李渊瞬间接过环首刀架在了郭经脖子上。

左臂牢牢的锁在郭经的喉咙上。

使得郭经面色再一次的涨红起来,几欲滴血。

双臂扒拉着李渊的左臂,想要从李渊的臂膀中脱离。

但李渊的力量可不是郭经能撼动的。

“放开曲长!”

这时郭经带来的那四五十号兄弟见状,立刻大惊,纷纷拔出刀指向李渊。

李渊见状面色一寒。

眼中浮现出杀意。

没有理会这些叫嚣的士卒,而是看向了周围围观的数百士卒。

“将士们,尔等刚刚也看到了,郭经对本将拔刀相向,以下犯上,尔等说他该杀不该杀。”

李渊将目光扫视在所有人脸上。

想要看看他们的反应。

凡是被李渊扫到的人纷纷低下头。

这让李渊有些失望。

这群刚放了锄头的农民胆气太小了。

或者说是没有人领头,根本不敢说。

果然,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李渊立刻看向了黄都,示意该他说话了。

这黄都也不愧是聪明人,察言观色的本事极强,看到李渊看了过来立刻就知道该他说话的时候了。

于是高举右拳。

“该杀,该杀,杀了这以下犯上的贼子!”

黄都面色通红的嘶吼着。

让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在了黄都身上。

而李渊又看了过去。

被李渊那噬人的目光对视,这些原本还犹豫不决的士卒也立刻大喊起来。

“该杀!”

“该杀!”

随着一些士卒的大喊,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士卒。

这让拔出刀对着李渊的那四五十人瞬间慌了。

周围的喊杀声让他们不安。

于是纷纷放下了武器,不安的看着四周。

李渊见状嘴角上扬。

“郭经是吧,本将记住你了,黄泉路上走好!”

李渊在郭经耳边说完,还没等郭经有什么反应。

环首刀瞬间划破了郭经的喉咙。

鲜血飞出,喷洒在了李渊沾染鲜血的脸上。

干枯的鲜血再次鲜艳起来。

李渊左臂松下。

郭经软软的倒在了地上,死不瞑目的看着李渊。

李渊心中不屑的冷哼了一声,随后看向还拿着刀,但已经指向地的四五十号人。

“还不快将刀收起来?”

李渊虎目一瞪,脸颊上的鲜血使得李渊现在可怕至极。

“是是是,将军!”

这四五十号人立刻哆哆嗦嗦的将刀收起。

一脸恐惧的看着李渊!

“快速打扫战场,向前进军!”

李渊下达命令。

“是将军!”

所有人躬身一拜,立刻行动了起来。

“黄长史等下!”

李渊叫住了黄都!

刚想抬起脚的黄都立刻停下,转身恭敬的看向李渊。

“将军有何事?”

看着毕恭毕敬的黄都。

“长史可知这郭经是何人?”

李渊问道。

黄都闻言,仔细的思考了一番。

“这郭经原本是定陵县一伙强盗山贼,手里一百多号人,一个月前,严吴将军奉波才渠帅的命令募兵,于是郭经带着一百多号人加入了严吴将军麾下,任命为军侯!”

黄都恭敬的说道。

“原来是这样啊!”

李渊听后眼中思索起来。

黄巾军起义失败之一,就有因为招募了太多山贼盗匪,导致军纪败坏,劫掠百姓,这就使得前期还轰轰烈烈的黄巾军,到了后面成了人人喊打的黄巾贼。

难怪李渊这穿越半月发现每当黄巾军招募士兵,流民都疯狂涌入,看来不只是因为黄巾军有口饭吃,名声也是一大优势!

也对张角这老道也是传了十几年的道,信徒不知何几,靠着符水装神弄鬼,收拢了一大票民心,不管是真是假,这些普通百姓也都愿意相信。

假的也都能弄成真的。

看来要在黄巾军名声彻底败坏前,必须要积累到足够的实力才行。

而且军纪必须要把控严格。

李渊面色逐渐严肃起来。

黄都看着逐渐严肃起来的李渊,心里惴惴不安。

“将军?”

黄都小心翼翼。

李渊反应过来看向黄都,随后露出了一个笑容。

“不知黄长史加入黄巾军之前是做什么的?”

李渊露出了个和善的笑容。

但这笑容在黄都眼中滲人不已。

李渊脸上的鲜血可还留着呢?

“将军在下在加入黄巾军之前是一户庄园的管家,严将军看小的识字算数,收在下做了长史,平时也就是统计一些粮草以及人数!”

黄都恭敬的作揖。

李渊闻言心中一喜,但脸上还不动声色。

识字,算数,人才啊!

眼下李渊可谓是急缺人才,这数千老弱妇孺以及这将近一千的士卒(加上伤员)都是些莽汉,大字不识一个,现在能有个识字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

最最关键的是,这给了李渊一个思路。

东汉末年是什么情况李渊再清楚不过了。

世家大族把控一切。

这个一切是不管朝堂还是地方,又或者是县城,那都是世家大族说了算的。

你以为的世家大族,在朝为官,高官厚禄,位高权重,把控朝廷要害。

实际上的世家大族,本地名门望族,有一片地级市的土地,此地的路是他家修的,桥是他家建的,匪也是他家剿的,税也是他家收的,家有惯战的精锐,数万乃至数十万百姓依附在他们家,健者耕其田,壮者入其家军,其家族子弟入朝为官,又与隔壁家族代代联姻,势力错综复杂。

可以说,除了洛阳皇帝说了算外,地方都是各大世家豪门所把持。

就李渊之前半个月所看。

那些个庄园主,坞堡主每户都有独立社会生态系统,什么铁匠,工匠之类的,都是自家的。

佃户成百上千,一声令下轻松召集个上百青壮守护庄园。

幸亏现在只是东汉末年,天下还没彻底大乱。

地方上多是庄园,坞堡很少,用于军事防御的坞堡那就更少了。

都是以舒适度为主的庄园坞堡,攻打下来还是很容易的。

李渊估计只有边境的坞堡或者真正的大族才会修建能用于军事的坞堡。

这给了李渊一个可乘之机。

不过这些还都能用武力解决。

真正的难点是读书人。

现在的书可都是竹简啊。

纸也只有蔡伦纸可堪一用,但也贵死个人。

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接触。

所有读书人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

当然也有寒门。

可这个寒门指的是没落的贵族以及世家,那是有急需的,家里良田百亩,一边读书一边耕种。

就比如说诸葛亮一人在南阳耕读。

其本质还是世家大族出身。

而黄巾军是什么成份,还用说吗?人家世家大族可看不上黄巾军。

这让身为黄巾军的李渊直接绝了招收世家大族的心思。

与其将心思浪费在世家大族身上,不如将目光放在像黄都这样的地方豪强培养出来的管事。

虽然这些管事也都是家族中培养的。

但本质上还是奴仆,是奴就可以拉拢。

不管是以家人要挟好,还是利诱好,都是可拉拢又或者可驱使。

给谁当狗不是当,可不是那些清高的文士。

虽然也有些文士骨头比较软。

但那是对强者的,就以李渊现在这几百残兵,几千老弱妇孺。

人家估计连眼皮都懒得抬。

而且这种管事平时就是帮助家族统计各种物资,在算数方面比之那些大世家出来的读书人肯定强上不少。

毕竟那群只读儒家经典的士子有几个会去专研数学的呢?

李渊接下来肯定会大规模裹挟流民百姓,到时候每日的吃食都需要统计。

这些个管事也就派出了用场。

帮助自己管理粮草。

至于走精兵路线。

呵呵!

皇甫嵩的剑离自己的脖子只有一个月了,一个月能练出精兵吗?

只能走明末流寇的路子,先裹挟个几十万,一步步杀出一支精兵起来。

哪怕十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兵,那也是赚的。

这片大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流民。

不过也不能一直当流寇。

明末的例子摆在那。

必须要有个根据地。

而且张角也坚持不了多久,李渊记得好像在八月就病死了,到时候黄巾军一盘散沙。

被汉军各个击破,到了十一月份才彻底平叛。

李渊还要考虑后路才行。

到时候他手上如果握有几十万大军,也有和汉室谈判的机会。

招安也不是不能。

李渊又陷入了沉思。

而黄都见状,安静的立候在一旁。

就在这时!

一名屯长快步找到了李渊面前十步。

“禀将军,道路已疏通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屯长在李渊面前行礼道。

将李渊的思路拉了回来。

李渊抬眼看了对方一眼。

“你叫什么?”

屯长一听立刻就知道是自己表现的时候了。

“将军在下姓陈,名扬,郾县人士,半个月前严吴将军募兵,在下带着十几个同乡前来投军!”

屯长殷勤的说道。

李渊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身旁的黄都!

“黄长史,可以令人准备出发了!”

李渊看着黄都下令道。

“属下遵令!”

黄都立刻前去吩咐。

李渊再次看向陈扬。

“陈扬你去把斥候叫来,我有事吩咐!”

李渊说道。

此话一出!

陈扬当即愣在了原地。

“将,将军,我军没有斥候!”

陈扬老实的说道。

“什么?”

李渊不可思议的看着陈扬。

“严吴将军没有安排斥候吗?”

李渊看着陈扬。

陈扬摇了摇头。

“并没有,我黄巾军一路过来,旌旗招展,闻着望风而逃,无人敢靠近,所以…!”

陈扬小心翼翼的看着李渊。

李渊不可思议的看着陈扬,良久,幽幽的说道。

“我任命你为斥候营曲长,统领一百斥候!”

李渊看着陈扬认命道。

陈扬双眼瞪大,看着李渊随后立刻低头。

“喏!”

陈扬强压下激动的内心,低头回道。

没想到只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汇报居然还升官了,升了一级,成了曲长,还真是意外。

东汉末年,底层军士的编制通常以部、曲、屯、队等为单位。

部是最大的编制单位,通常由数个曲组成,部的指挥官称为部将或都尉。

曲是部下面的单位,由数百人组成,曲的指挥官称为曲长或军侯。

屯是曲下面的单位,由数十人到百人组成,屯的指挥官称为屯长。

队是最小的作战单位,由数人到十人组成,队的指挥官称为队长或什长。

即将跳转全文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常读,不代表Tk小说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