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是小说《清朝记事本》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云海书生写的一款历史古代类小说。目前小说连载中,以下是小说《清朝记事本》的章节内容
①出生
一切的故事,我们就从努尔哈赤出生那天开始吧!
大明王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的某一天,女真建州左卫指挥使塔克世的第一个儿子终于出生了。
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本书的第一个主人公——努尔哈赤。
上面我介绍努尔哈赤的出生用了“终于”两个字,可不是随便写的,而是因为他的出生过程那可不简单。有的朋友可能已经想到了,不用说,肯定又是到处放光、电闪雷鸣或者四处冒香气之类的怪现象,这是封建统治者的老把戏!无非就是想告诉人民群众:老子的后台是上天,你们最好都给我老老实实的,别有什么非分之想!
不过很遗憾,前面的朋友你们猜错了!可能是因为地方太偏、读书太少,中原统治者先进的吹牛经验当时的女真人还没学会。努尔哈赤出生那天既没有刮风下雨,也没有什么牛鬼蛇神跑出来凑热闹,唯一神奇(或者说怪异)的地方是努尔哈赤竟然是他妈怀胎十三个月后才出生的(清史稿)。
超级晚产儿出生后他爹给他取名努尔哈赤,意思是野猪皮,估计是希望他以后能像野猪皮一样坚韧顽强。这是没什么文化的人给自己子女取名的常见现象,寓意很好又通俗易懂,类似我们的铁柱、石头等。
努尔哈赤小朋友幼年的生活应该还是比较幸福的,虽然家里并不富裕(没办法,当时女真人都穷),但作为部落酋长的子孙,不用为生计发愁,这期间他还粗略掌握了汉、蒙文字(满文当时还没被发明)。据说努尔哈赤小时候喜欢看《三国演义》,对于大部分都是文盲来的女真人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学识渊博。
用今天的话说,努尔哈赤已经比一般的女真人领先起跑线一大截了!
②变故--被人嫌弃的童年
不幸的是,努尔哈赤小朋友的幸福生活到他10岁时便戛然而止,因为这一年他妈死了。
俗话说,孩子没娘,说来话长。可能当时的努尔哈赤还不能意识到老娘的去世对他意味着什么,不过他很快就领教到了由此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他妈死后没多久,还没等努尔哈赤收拾好悲伤的心情,他爹塔克世就重新给他找了个妈(名叫肯姐)。
努尔哈赤小朋友痛苦的童年生活就此开始!
就像所有故事里恶毒的后妈一样,肯姐对努尔哈赤和他弟弟舒尔哈齐越看越不顺眼,特别是在她自己的儿子巴雅喇出生之后,她对这个将来可能会威胁自己儿子利益(酋长的位置、家产)的拖油瓶,打击起来更加毫不留情!
而他爹塔克世不知是因为怕老婆,还是被枕头风吹迷糊了,对努尔哈赤也越来越厌恶和疏远。
小努尔哈赤当然想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讨厌他,但是他能切身感觉到的是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好吃好喝的没有了,家里的好东西也没自己的份了,原来总是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奴仆也不像以前那么恭顺了。虽然自己已经很小心,但仍然总是被后妈和亲爹责骂痛打。
相信当时的努尔哈赤一定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望着星空无数遍的问过老天,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老天爷当然不会回答他,这里我就试着帮他老人家解释一下吧:让你现在失去拥有的一切,是因为我未来想给你更多。没有地位的巨大落差,你怎么了解世态的炎凉、人性的复杂?没有寄人篱下的生活,你怎么养成察言观色、隐忍待机的性格?没有艰苦的生活,你怎么形成吃苦耐劳、不懈奋斗的品德?总之,没有现在的磨砺,你怎么承受得起将来我要给你挑的那副重担?
当然,此时的努尔哈赤小朋友肯定是想不到这些的。不过生活还要继续。
于是,小小年纪的努尔哈赤和他路都走不稳的弟弟舒尔哈齐只能像普通女真人一样,早早开始为生计奔波。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进山采蘑菇、松子、人参、蜂蜜等土特产,偶尔也打猎貂、鸟等小动物。
采集过程中,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大饼,晚上再随便找棵树下睡觉。然后再跟着女真的贸易人群到最近的抚顺马市把采集的东西卖掉,换了钱拿回家父亲和后娘的脸色才会好看点,才会有自己和弟弟的一口饭吃。
从这时开始到未来很久,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这个被自己亲爹嫌弃的小子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③一个重要决定
隐忍讨好并没有让努尔哈赤的处境变得更好,反而在他19岁时情况再次急转直下—他被扫地出门了!
他爹塔克世美其名曰:分家令过。
令过倒是是真的,但分家是不存在的!史书记载分家时:家产所予独薄!
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独”的意思是特别、尤其;“薄”就是少。连起来意思是:家产给的特别少!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个“特别少”具体是个什么概念,但把它理解为净身出户估计也差不多(当然意思不太一样)。
他爹塔克世的意思很明白:我不想再见到你了,哪凉快待哪去吧!
这时候的努尔哈赤可以说前途一片灰暗,假如继续待在部落里,可以肯定的是部落酋长的位置铁定没他的份,他最好的结局是在弟弟巴雅喇的统治下,谋个部落小头目的位置,然后对弟弟巴雅喇赏赐的残羹剩饭千恩万谢,继续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最后在某个部落冲突中被人砍死。
但童年的苦难生活拯救了他,努尔哈赤绝不甘心这种命运,他要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个异乎寻常的决定—出去打工!
估计现在的他无论怎样也想不到,这个决定对他未来命运的改变究竟有多大。
真的猛士敢于面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正的强者,不会屈服于命运的不公,他们敢于和老天爷抗争。
从这方面来看,努尔哈赤是真正的猛士与强者!
④历史背景
就像现在很多背包打工的小青年一样,第一次出去时都喜欢到有熟人的地方,所谓出外靠朋友,可不是说说而已。
那么努尔哈赤除了认识他部落里的铁柱和石头之外,在大城市里有熟人吗?
还真勉强算有一个,而且此人来头还不小,正是时任明朝辽东总兵的李成梁,相当于明朝辽东军区司令员。
说努尔哈赤算勉强认识李成梁这样的大人物,是因为李成梁和他爷爷觉昌安及父亲塔克世关系匪浅,我说的再直白点吧,觉昌安和塔克世是李成梁的走狗!
请大家别误会,不是本人说话难听,亦或故意要贬低努尔哈赤先生的长辈,而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确实是只有走狗才会去干的。觉昌安和塔克世平时为李成梁干的事包括但不限于:打探和传递女真部落内部情报、为大军带路、劝降部落酋长等等。说他们是女真奸也不为过。
李成梁对忠实为自己服务的觉昌安和塔克世也很满意,分别赏赐了他们建州左卫都督佥事(正二品)和指挥使(正三品)的高官。
堂堂的女真部落酋长为什么会堕落到给李成梁当走狗呢?这里我们暂时让努尔哈赤先收拾下行李,把他放一放,详细介绍下当时辽东建州女真部落面临的历史背景。相信对大家理解后面发生的事会有帮助。
这里声明,下面的内容可能会有点枯燥,不喜欢的朋友可以选择跳过。
明朝永乐时期,为了防御蒙古的侵袭,永乐大帝在辽东地区设立了女真建州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努尔哈赤家族隶属建州左卫。
当时女真分为三部分:
1.海西女真。主要为4大部: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和辉发部,其中叶赫部最强,辉发部最弱。
2.建州女真。如上所说,分为三卫,其中右卫最强,左卫最弱。建州女真内部又可细分成八大部落,由于部落太多,名字太拗口,说了大家估计也记不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只要知道努尔哈赤隶属苏克苏浒部就行了。
3.野人女真。这部分女真人由于离明朝太远,部落又太分散,明朝人可能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次,基本可以忽略。
上述涉及的都是比较大的部落,至于大部落里又分成多少个小部落,那只有天知道!
不能理解这种现象的朋友,可以把它类推到民国时期,中国当时到底有多少个军阀势力,也是一笔糊涂账,没几个人能搞得清。
总之,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一盘散沙,内斗不断,当时的女真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客观的说,明朝是幕后黑手!
⑤ 明朝的手段
明朝管理女真部落的方式,用大白话三个字就能概括—拉偏架!也可以用近代英国对付欧洲国家的外交术语—大陆均势!这两种说法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抑强扶弱!
明朝这一招在辽东玩了两百多年,可以说,很成功!
当然这是总体战略,具体操作不可能这么简单(要不然人人都成了战略大师),再仔细拆解会发现,明朝对付女真人的手段还可以细分成军事、经济和政治三种。
军事上很简单,有威胁的严厉打击,没威胁的适当扶助,美其名曰:抑强扶弱。女真历史上很多猛人就是这样被明朝玩死的。比如建州左卫第二代掌门人、努尔哈赤的天祖(往上捣五代)董山,在基本要统一建州女真之际,被明朝很阴险地干掉了(趁董山朝贡时找借口杀掉,再派兵偷袭他的部落。)
再来说说明朝控制女真的经济手段,可以总结为贸易武器化。听话的发敕书允许做生意,桀骜不驯的就切断贸易,实施经济制裁!
这里要特别解释下敕书这种东西,它是明朝发给女真部落的一种贸易凭证,一道敕书能做一次生意。对女真人来说,这玩意比黄金都值钱,各部落间经常为了争夺它而互相打得你死我活!后面我们还会经常提到它。
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经济制裁这招,用得好的话不比战争效果差!女真人最大的特点是穷(也是我的特点),除了狗熊外什么都缺,不能和明朝做生意后果那是很严重的!比如与觉昌安同时期的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公),因为叛逆而被明朝禁止参与马市,他的部落长期连盐都吃不上,过得那叫一个惨!
最后来说说明朝的政治手段。具体操作方法是看听话程度、统战价值、能否被利用来搞分化而封不同的官职(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
明朝给女真酋长封的官,乍一听都很唬人,动不动就是一二品,但本质上和猴哥的齐天大圣差不多,只有个空名,既没俸禄又没实权,还不如弼马温来得实惠。
虽然没什么实惠,但女真各酋长仍然对它趋之若鹜,因为得到明朝的册封,就意味着获得了大国的背书,意味着上面有人罩,对提升个人威望是很有好处的。
明朝后来就用过这一招对付努尔哈赤,把他弟弟舒而哈齐封为都督(正一品,女真人能得的最高官职),与努尔哈赤平齐,间接诱使两兄弟自相残杀,那真叫一个良心大大滴坏!
⑥一个小部落
努尔哈赤的部落是个什么情况呢?让我深吸一口气给大家介绍下:它具体是隶属建州女真下的建州左卫下的苏克苏浒部下的一个部落联盟下的一个小部落(希望大家没看晕)。
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共有兄弟6人,6人每人各有一个部落,为了自保,大家报团取暖组成了个类似部落联盟的东西,觉昌安任盟主。清朝官方称他们为宁古塔贝勒(意思是六个王),也叫六祖。
我之所以称六祖为小部落,因为他们的地盘实在是小的可怜!6个部落互相紧挨着住,最远的相距只有10公里。如果大家不理解这个数字的概念,我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地方,全省最小的县东西宽33公里、南北长48公里。
叫他们一句乡长都是在奉承!
六部联盟内部关系非常松散,觉昌安虽然名义上是六部的盟主,其实根本指挥不动其他部落。
一盘散沙、彻底的一盘散沙!
这种情况下,如何生存下去才是觉昌安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是不是走狗,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⑦ 血腥的馅饼
交代完历史背景,相信大家对当时辽东女真的形势应该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就把目光再重新放回到打工仔努尔哈赤身上—他已经收拾好行李迫不及待要出发了!
努尔哈赤到爷爷和父亲老熟人李成梁的单位打工,应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时辽东最大的老板也就是这位仁兄了,凭借爷爷和父亲的关系,混口饭吃应该不成问题。
果然,看在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面子上,李成梁很痛快的接受了努尔哈赤的投奔,把他安排进了自己的亲兵卫队。
努尔哈赤是个天生的战士,不仅勇猛胆大,个人武艺也不错(身材健壮,箭术和马上功夫了得),很快就因为在战场的优异表现而获得李成梁的注意,突出表现在很卖力的砍人(主要是蒙古人)、总是率先冲锋、悍不畏死(每战必先登)。再加上善于察言观色,头脑灵活,很会来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很高,李成梁渐渐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信留在身边。
我想此时的努尔哈赤应该是很满意的:看来当初的选择是对的,自己终于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要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了!只要跟着李总兵好好干,不愁以后没有前途。
如果事情就这样正常发展下去,那么明朝就会多出一个能征善战的女真将领努尔哈赤,混得好的话也许还能被写进明史的忠臣良将传中供后人敬仰。
可惜,历史的编剧不喜欢太过平淡的剧情,他喜欢跌宕起伏的刺激。
万历11年,努尔哈赤收到了一个让他震惊不已的消息—他爷爷和爹死了,还是被明军杀的!
觉昌安和塔克世不是一直在为明朝做事吗,怎么会被明军给杀了呢?
事情还要从努尔哈赤的外公、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说起。
万历2年,王杲因桀骜不驯、侵扰明朝边境、杀害明朝官吏,被李成梁在觉昌安和塔克世的协助下打败。王杲本人逃到了哈达部酋长王台的地盘,结果被王台抓住送给了李成梁,最终被押解到北京处死。因为这件功劳,李成梁、王台、觉昌安和塔克世全升了官,参与的人员都很高兴。
但有两个人很不高兴,或者说切齿痛恨!他们就是王杲的儿子阿台和阿海(努尔哈赤的舅舅)。他们从李成梁的铁蹄下死里逃生后,发誓要为父亲和亲人报仇!
由于王杲在建州右卫里威信本来就很高,加上他们兄弟俩能力也不错,后来慢慢把失散的部族又重新聚拢。经过六七年的隐忍发展(期间还投靠过杀父仇人王台,何等隐忍!),建州右卫又重新强盛起来。
而此时王台已经去世,他的不肖子孙们在他去世后立刻就陷入争家产的内讧中,甚至不惜引入敌对部落叶赫部的势力,导致女真曾经最强大的部落--哈达部从此一蹶不振,激发了叶赫部吞并的野心,这件事对后来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以及明朝对女真各部的态度有很深远的影响,后面我会详细说到。
接着说阿台和阿海,他们看到哈达部陷入内乱后,觉得复仇的时机到了,于是联合叶赫部攻击哈达部。哈达部抵挡不住,有灭亡的危险。哈达部是明朝的宝贝疙瘩(最忠诚,地理位置最重要),明朝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一场明朝对阿台和阿海的战争正在酝酿中!
在明军正式开打前,请大家坐好,我们还要让一个重要人物登场,此人在清朝官方历史书中被提及的频率一直名列前茅,并长期霸占着最大反派角色(其实在我看来,他就是个倒霉蛋)。此人名叫尼堪外兰,是苏克苏浒部图伦城城主。
应该说尼堪外兰的政治嗅觉很敏锐,他感觉到明朝对阿台和阿海的战争已不可避免,为了投机,他主动和李成梁取得联系,表示愿意为明军打探和传递情报,并充当明军的向导(这是在抢觉昌安的生意啊!)。
送上门的走狗哪有不收之理?李成梁很高兴的接受了。
万历11年2月,由尼堪外兰带路,明朝对阿台和阿海的战争正式开始。
李成梁这次照例带上了觉昌安和塔克世。觉昌安和塔克世估计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生命从此时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觉昌安原本这次不太愿意跟来(功劳都被尼堪外兰抢去了),但是阿台娶了他长子的女儿(即孙女)为妻。觉昌安长子死得比较早,这个孙女可能既是觉昌安的长孙女,又是他从小抚养大的,爷孙俩感情很深(努尔哈赤就没这个待遇)。所以,觉昌安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救出自己的宝贝孙女。
这次李成梁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开展军事行动的。建州右卫从王杲开始就没消停过,大大小小的麻烦不知道给他惹了多少,上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解决了王杲,结果让他两个儿子跑了,又接着闹事。
还他娘的没完了?这次必须把他们彻底杀绝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以绝祸本)!
李成梁倾辽东主力而出,兵分两路,一路由副将率领攻打阿海的莽子寨,一路由他亲自带着围攻阿台的古勒寨。
阿海的实力较弱,治军也不严,明军很轻松的就攻克了莽子寨,杀掉了阿海,屠城!
但李成梁打阿台的古勒寨则很不顺利,首先古勒寨非常险峻。整座城竟然是建在高山上面,城池的三面是又高又陡的悬崖峭壁,根本不能展开进攻。只有一个方向能通人马。这就大大减轻了防守方的压力。李成梁的大军也不能很有效的展开,发挥不了人数优势!
其次,阿台此人表现异常的骁勇,面对明军猛烈的进攻,他多次亲率敢死队出城反冲杀,明军猝不及防,死伤严重!
就这样,李成梁对着古勒寨又是炮击又是放火,折腾了两天两夜,毫无效果!
李成梁很着急,但有一个人比他更着急,这人就是觉昌安。看到明军这么大阵势地攻城,觉昌安害怕一旦城池被攻陷,里面的人恐怕一个也活不成。自己宝贝孙女的命现在危在旦夕,能救她的人也只有自己了。
于是,觉昌安壮着胆子向李成梁请求让他进城劝降阿台。仗打成这样,李成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答应。
觉昌安进城后劝降的效果怎么样呢?答案是毫无效果。觉昌安先是劝阿台投降,不听!再请求让他把自己的孙女带走,也不答应!不仅如此,阿台还把觉昌安给扣押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待在城外等消息的塔克世也坐不住了,由于担心父亲的安危,他做出了个他这辈子最后也是最愚蠢的决定—他也进城去劝降!
你父亲都劝不动阿台,你有多大脸,能说服阿台放下武器?
所谓关心则乱,大概就是如此!
阿台当然不会跟他客气,人质嘛,自然是多多益善:何况当年我父亲王杲的死,就有你们爷俩的“功劳”,没当场把你们拉出去砍了,就算很对得起你们,还有脸跑到我面前指东说西?
于是,塔克世也被扣押了!
李成梁很生气,攻城没有进展,士兵伤亡惨重,还白白给敌人送了两个人质。
在我们的工作中,可能碰到过这样的领导:你给他提个建议,他很痛快地接受了,如果这件事进展得好,那是他英明决策、领导有方;但假如这件事开展不顺、亦或没收到预期效果,那就是你胡乱建议、执行不力。所谓揽功推责是也!
很明显,李成梁就是这样的领导。他见古勒寨迟迟攻不下来,不仅不去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战术有什么问题,反而把责任和怒气都推到下属头上。
他让人把尼堪外兰抓了过来,怒气冲冲地说:“都是因为你挑唆,我才来打阿台(其实是他自己的意思),现在城池打不下来,我的士兵还死了这么多,全是你的罪过”!说完就要让人把尼堪外兰绑起来,看那意思大概是“今天要借你人头一用”。
有个成语叫急中生智,人在面临死亡威胁时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尼堪外兰也不例外。他见李成梁准备拿他顶锅开刀,连忙大叫:“让我去劝城里的人投降,我有办法”!
于是,尼堪外兰来到城下对着守城士兵大喊:“弟兄们!天朝的大军既然来了,不可能放过你们就回去,你们死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刚才太师(指李成梁)对我说了,谁要是杀了阿台来投降,他就让谁当古勒寨城主”。
要说还是女真人了解女真人,什么忠君报国、一臣不事二主等说法,听都没听过。他们信奉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胳膊粗的当老大”之类的信条。这些守城士兵听说有这等好事,不用死还能当城主,不用任何心理建设,提着刀就奔着阿台去了!
可怜的阿台也算一代枭雄,就这样莫名其妙被自己的士兵乱刀砍死。
杀了阿台后,叛变的士兵打开城门向李成梁投降。这时候李成梁表现出了他无耻的一面,他趁投降的女真人没有防备,纵兵进城一边屠杀一边放火,古勒寨满城男女老幼无一幸免均被杀害。
还被扣押在城里的觉昌安被烧死、塔克世被明军砍死。
⑧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考虑到努尔哈赤童年的经历,要说他对祖父和父亲的死能有多悲痛,恐怕是值得怀疑的。
前面说过,努尔哈赤头脑灵活、情商很高,他敏锐地意识到祖父和父亲的死对他来说是个机会,一个可以要挟李成梁、重新回到部落的机会。并且不是以弃儿、而是以部落主人的身份回去。
于是,努尔哈赤跑去责问明朝大臣(应该就是李成梁):“我祖父和父亲有什么罪?为什么被杀?”
李成梁也很不好意思,就算是走狗,毕竟也忠诚的为自己的服务了这么多年,还是有感情的。于是接下来他作出了改变努尔哈赤一生的4个决定。
第一,还尸。觉昌安已经被烧焦了,也辨别不出来,就把塔克世的尸体还给了努尔哈赤(希望头还在)。
第二,赔偿马30匹,算是抚恤金。
第三,赏赐敕书30道。敕书这玩意有多值钱,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第四,努尔哈赤袭父职,封建州左卫指挥使,回到部落担任酋长。
说是4个决定,其实对努尔哈赤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后面2个,而且一个比一个重要。
真是赚大发了!恐怕连努尔哈赤自己也不会想到,出外打一趟工,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塔克世以前不愿意分家产给努尔哈赤,现在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把自己最大的遗产留给了努尔哈赤,说起来真是一种讽刺!
努尔哈赤,回到你的部落吧,那里有更大的舞台在等着你!
①安内必先攘外
万历11年,努尔哈赤终于回到了他阔别几年的部落,这次回家对他来说应该也算是衣锦还乡。不过与他想象中的场景差别实在有点大,刚到寨子时他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人呢?”
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空荡荡的房子,再仔细瞧一眼房子,别说人,连家具都搬空了!
没有隔壁的李大娘、王大婶出来欢迎他,也没有住对门的刘大爷出门与他亲切的打招呼。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带着满脑子的疑惑回到家,还好弟弟舒尔哈齐还在。跟他一打听,原来自从祖父和父亲出事后,其他五祖的人就天天到他们部落里来,来了后就干一件事—拉人。
连他们的后妈肯姐都带着儿子去了三祖那里,要不是舒尔哈齐拼命挽留,部落里的人估计都要跑光了!
真是爷爷的一帮的好兄弟啊!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抱怨归抱怨,生活还是要继续。那就归拢归拢看还剩下些什么吧。据努尔哈赤完全统计,部落里目前还有男丁80来号、破盔甲13副、丢到地上也没人愿意捡的破烂武器若干。
努尔哈赤同志,别嫌少,这就是你的全部家当。
然而,这些还不是他最棘手的问题,没钱可以再赚,没人想办法可以拉点,最让他头疼的是个人威信问题!
我稍微做了下调查,他目前尚在的族人,爷爷辈的有5个、叔伯辈的有20个,兄弟同辈的没有准确数字,但估计组个加强排也绰绰有余。
这么多人能有几个服你努尔哈赤?大家只记得你小子是个被自己亲爹赶出家门的穷鬼。怎么,到大城市里溜达了一圈,就敢在我们面前吆五喝六,你算是哪根葱?
努尔哈赤面临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不过好在他手里有明朝的册封和30道敕书,虽然大家都是极度不情愿,但也没有谁公然反对(明朝的面子不敢不给),努尔哈赤还是顺利地接了爷爷觉昌安的班,成为新任部落联盟的盟主。
努尔哈赤顺利地当上了盟主,很是高兴了一阵。但是,所谓高处不胜寒,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场针对他的血雨腥风马上就要朝他猛烈扑来。
不久后的一天深夜,努尔哈赤正在房间睡觉,突然被一阵狗叫声吵醒,他连忙起身查看,隐约发现好像有个人正在他家的窗边探头探脑。于是他先让老婆孩子(当兵前在部落里结了婚)躲进柜子里,自己则拿着刀拍着窗框大喊:“外面什么人?怎么不敢进来?你不进来我就要出去了,准备受死吧你!”说完踢开房门出去(声东击西),刺客听到声音被吓跑了。等努尔哈赤回过头来再看,原本在他窗边站岗的保镖已经被捅死了。
这是努尔哈赤经历的第一次刺杀,后面类似的刺杀事件还有三四次,但由于他的警觉,都被他一一躲过。
最危险的一次,刺客和他家里的丫鬟串通,事先埋伏在院子里,丫鬟则躲在厨房里用灯火做指示,准备在努尔哈赤睡熟之后打开屋门放刺客进来。但这段时间努尔哈赤的神经高度紧张(换谁也没法不紧张),他发现丫鬟大晚上不睡觉,行为怪异,于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终把刺客活捉了。
由于实力太弱,虽然屡遭刺杀,但努尔哈赤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隐忍。快意恩仇固然痛快,但那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在自己的羽翼尚未丰满之前。
善于隐忍,这是努尔哈赤最大的优点之一,也正是因为有这个优点,才有他后来的成功。
努尔哈赤此时选择隐忍是对的,但是有时候隐忍只会让你的敌人变本加厉,这也是作为弱者的无奈。
不久之后,努尔哈赤就听到了一个让他十分震惊的消息:一祖、二祖、三祖、六祖(他爷爷是老四)4个部落的人公然在土地庙里盟誓,要联合起来对付他。
看来,部族的内部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历史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或部族的内部矛盾到了无法解决的时候,它往往就会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做大蛋糕是解决分蛋糕问题的好办法。
努尔哈赤也不例外,他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应该去打谁的问题。这个目标必须足够弱(毕竟他自己也就那点实力),最好能师出有名(关系士气),还要比较近(太远也打不着)。
世界上有这样的目标吗?额,别说,刚好有一个人完美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就是你了,尼堪外兰!
②复仇是个好借口
努尔哈赤不是个鲁莽的人,纵观他一生的用兵,最大的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不打无把握之仗!
这次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个特点,他知道,自己联盟内其他五祖肯定是指望不上,他就非常巧妙的在苏克苏浒部内找了4个与尼堪外兰有仇的小寨主,分别是:萨尔浒城主诺米纳、嘉木湖寨主噶哈善、沾河寨主常书与扬书。4个部落组团去打尼堪外兰,兵力可以达到绝对优势!
万历11年5月,努尔哈赤带着他的13副盔甲、80来个士兵,以替爷爷和爹复仇的名义正式开始征讨图伦城。这一年,努尔哈赤25岁。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努尔哈赤你想壮大实力,其他五祖的人岂能答应。他们先是威胁恐吓萨尔浒城主诺米纳,导致诺米纳中途变卦,退出军事行动;然后再偷偷把消息通报给了尼堪外兰,尼堪外兰收到风声后,立即放弃图伦城逃跑。
此战,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俘虏士兵20名,缴获盔甲17副,兵力达到了一百,盔甲30副。
开弓没有回头箭,努尔哈赤岂能轻易善罢甘休,此后,他追着尼堪外兰打,直到把尼堪外兰赶到了明朝边境才作罢。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观战的萨尔浒城主诺米纳觉得努尔哈赤军事才能不错,他想利用利用。于是,他邀请努尔哈赤和他一起去打浑河部(建州八部之一)的巴尔达城。
诺米纳估计出门前忘了照照镜子,努尔哈赤岂是你能利用的?他正想找机会收拾你呢,于是,努尔哈赤略施小计就把诺米纳干掉了,吞并了他的部落。
努尔哈赤不但打仗是一把好手,对玩政治笼络人心这一套也很擅长。嘉木湖寨主噶哈善、沾河寨主常书与扬书认为跟着努尔哈赤混有前途,于是都率部归附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兵力达到了四百多。
这一趟真是血赚,实力一下就膨胀了四倍。
当努尔哈赤正在对外开疆拓土的时候,其余五祖的人也没闲着,正对他开疆拓土呢!他们联合了努尔哈赤的另一个亲戚--浑河部兆嘉城主理岱,趁机把努尔哈赤老巢给抢了。
于是,努尔哈赤又以复仇为名去打理岱(柿子检软的捏),吞并了兆嘉城。
不久,努尔哈赤部落联盟内冲突进一步升级,其余五祖的人又联合努尔哈赤后妈的弟弟(按辈分算是舅舅)--马儿墩寨主萨木占,把归附过来的原嘉木湖寨主噶哈善杀了。
努尔哈赤发挥优良传统,再次无视五祖(就像他无视真正的杀父仇人李成梁一样),又以替噶哈善复仇的名义打萨木占,最终又吞并了马儿墩寨,努尔哈赤兵力达到了五六百。
到此时,努尔哈赤已经颇具实力,有了征讨其他部落的条件了。
万历12年,苏克苏浒部临近的董鄂部(建州八部之一)发生了内乱,努尔哈赤决定趁他病要他命,发动了吞并董鄂部的战争。
这表明随着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和动作也越来越大。
这年9月,努尔哈赤倾巢而出,率兵五百攻击董鄂部部城吉达城。
但董鄂部毕竟是较大的部落,努尔哈赤虽竭尽全力进攻,仍然打不下吉达城。这时天上又下起了大雪,无奈,只好下令班师。
努尔哈赤心情很郁闷,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损兵折将不说,竟然毫无收获,回去还不得被五祖的人笑死。为了挽回面子,他决定来个搂草打兔子,顺道去打完颜部(建州八部之一)的翁洛城。
没想到这个临时决定差点让他阴沟里翻船。
翁洛城虽然城小人少,但士兵都很勇敢善战,他们据城誓死顽抗。在打翁洛城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爬上城边一所民房的屋顶朝城上射箭,被守城士兵哐哐两箭,一箭射中脑袋、一箭射中脖子。幸亏有盔甲保护,才没当场阵亡,但也受了重伤,被士兵抬回后,血流了一天一夜才停,靠拼命地喝水才保住了小命。
休养几个月后,努尔哈赤重整旗鼓,再次攻打翁洛城,这次吸取上次的教训,做了充分的准备,总算打了下来。
努尔哈赤,继续努力,你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这样,努尔哈赤就像上满了发条的闹钟,一刻也停不下来。按照预定战略(远交近攻、先弱后强),万历13年4月,努尔哈赤又把兵锋指向了哲陈部(建州八部之一)。
哲陈部属于建州八部里较弱的部落,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因此出兵时他是信心满满,他哪里知道他即将遭遇人生中最危险的一场战斗。
这次出征刚开始就不顺利,走到半路就遇到了山洪爆发,大军没法通行。秉持贼不走空趟的原则,努尔哈赤先让主力回去,自己带着80个人去附近村落抢劫(好歹捞点战利品,回去才好交代)。
他将再次为他的轻敌与鲁莽行为付出代价。
其实,由于保密工作没做好,他这次的军事行动一开始就被哲陈部探知。哲陈部迅速下了紧急动员令,附近5座城的兵力正在快速集合赶来救援,努尔哈赤对此毫不知情。
正当他觉得抢得差不多,打包好战利品准备回家时,双方在浑河边不期而遇。
既然遭遇了,那就开打吧。但是打不了,因为对方人太多,足足有800人,是努尔哈赤的10倍。
归路突然被强敌截断,努尔哈赤的士兵都傻眼了,胆小点的已经开始脱掉盔甲准备跑路。不过好在敌人目前还不清楚他们的底细,以为他们是主力大军的前锋,所以仍在驻足观望。
情况万分凶险,一旦让敌人摸清了他们的底牌,发动总攻,迎接努尔哈赤的必将是全军覆没的命运。狭路相逢勇者胜,目前唯一的生机是趁敌人立足未稳,立即猛烈进攻,兴许能冲开一条血路,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