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江源是小说《江家食肆经营日常》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白日梦不营业写的一款种田类小说。目前小说连载中,以下是小说《江家食肆经营日常》的章节内容
盛夏七月,天气炎热,一丝风也没有,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江家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枣树,此时被晒得蔫蔫的,看起来没有一点儿生气。
江母热得满脸通红,正埋头绣着帕子,年幼懂事的江源没有出去疯玩,乖乖的坐在小板凳上,拿着蒲扇给江母扇风,江孜则在一旁择菜。
这是今早江孜去山脚下摘的马齿苋,上边还沾着露水和泥土,十分新鲜。
马齿苋有着很特别的酸涩味,很多人都不喜欢,但是江家人都很喜欢,这是他们最常吃的野菜。
"娘,你已经绣了半个多时辰了,得歇歇了。"
刺绣容易伤眼,许多绣娘年纪轻轻的就熬坏了眼睛,再加上江母本就身子不好,所以江孜就养成了习惯时刻提醒着她注意时间,时不时得起来走动走动。
这是江孜穿越来的第四天。
江孜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是在家做美食博主的,常常熬夜剪辑视频,头一天晚上熬夜到差不多凌晨三点,睁眼就成了这方山村的江家二女儿。
说起这江家也是个倒霉的,他们本不是方山村本地的人,应当说这方山村啊,大多数都不是本地人。
方山村因村子建在方山脚下而得名,方姓是村里的大族,七十多年前战乱,方山村安置了许多外姓流民,故而才不似其他村子的人都是本家姓。
当然,多年的嫁娶让村子里的人多多少少都拖亲带故的,也没有其他村落那般的排外。
十六年前,乾州发大水,江孜的父亲江阳带着妻子齐瑜和大儿子江谌一路逃难来到方山村,便在这里买房置田定居下来。
来到方家村的第二年,江母生了江孜,隔了十年,又生了江源。
江母在生江源的时候大出血坏了身子,常年吃药,为了妻子,江阳上山寻草药,结果遇上下雨从山上摔下来,当场就死了,留下孤儿寡母的,江母身子本就不好,这一下大病一场,不仅把家里本就不多的银子花得一干二净,早年置办的几亩田地也都卖了。
当时才十三岁的江谌就默不作声的收拾了包裹,去镇上码头当苦力去了,一月就回来一天,挣的钱大多给江母买了药,江母在家绣些帕子补贴家用。
家里虽穷,可都是勤快的人,日子虽然清贫难过了一些,但总归还是过下来了。
眼看着江母已经放下帕子站起来在院子里走动,江孜便提着已经择好的马齿苋去了后院的厨房,去杂洗净的马齿苋,入沸水锅焯透,迅速捞出洗去粘液,挤干水切段,放入盆中待用,然后再将野蒜,野葱切碎,加盐和酱油放在小碗中搅匀,浇在马齿苋上拌匀,一道简单爽口的凉拌马齿苋就做好了。
因着天气热,大家的胃口都很一般,早上还剩了不少的糙米粥,江孜放在灶台热一热,又夹了一碟子咸菜。
都没起锅炒菜,江孜就热得出了一身大汗,她刚将糙米粥和菜端上桌,还没坐下,江源就拿着蒲扇凑过来给她扇风。
已经五岁的江源看起来十分瘦小,站着的时候还没有桌子高,说他才三岁估计都有人信的,主要还是营养跟不上。
"好了,赶紧坐下吃饭。"江孜接过江源手上的蒲扇自己慢慢的扇着风,江源就乖乖坐在那里,也不需要人照顾,自己拿着小勺慢吞吞的一口口的喝着粥,江母时不时的给他夹一筷子咸菜或者凉拌马齿苋。
"姐姐做的马齿苋更好吃了。"江源是个小吃货,遇上喜欢吃的总能多吃两口,江母一听赶紧又给他夹了一筷子,然后自己也吃了一口:"还真是,你这厨艺这几日越发好了些。"
江孜笑眯了眼睛:"喜欢吃那就多吃些,我拌得多呢。"
做厨子的,哪个不喜欢听别人你夸奖自己的厨艺好呢
饭后,江母又领着江源坐到院子里的枣树下去绣帕子了,江孜则端着碗筷去厨房清洗,一边洗着一边盘算着家里的存粮。
厨房里的木架子上摆放了好几个陶罐,里面大约有五斤玉米面,五斤糙米,三斤小米,墙上挂着一块腊肉,估摸着也就一斤来重,一般都是等到江谌回来才舍得切上一些吃。
后院的小菜园子里种了些白萝卜,白菜,豇豆等,陆陆续续的摘了不少,最近还得再播些种子。
地窖里还存放了一麻袋的红薯,估摸也有十来斤的样子。
即使省吃俭用,最多也只够他们三个人吃上一个月。
哦,对了。
还有不少的干菜——主要是马齿笕,苦菜,荠菜,这些都是在后山上摘的。
等江谌月底休息,他会回来拿些干菜去卖——镇上的居民都是没有田地的,吃的用的都得花钱买,干菜储存时间长,还挺受欢迎的。
现在是七月中旬,江谌月底休息,会给江母买药,会估摸着给家里备些粮食,手上的钱几乎是花个精光。
唉,这个家是真的穷,她得想办法赚点钱。
江孜洗完碗筷,将脏水撒入后院的菜园,在厨房找了一个竹筐背上,又提了一个菜篮子:“娘,我去后山摘点野菜。”
“戴个草帽,外头太阳烈着呢。”
江母起身去屋子,一边拿出草帽给江孜戴上一边嘱咐:“就在半山腰摘点野菜就好了,可别再往里头走了,不安全。”
江孜点头应了,又摸了摸正抱着自己大腿的江源笑了。
“阿源,乖乖呆在家里。”
“你要负责盯着娘亲,绣上一刻钟就得起来走动一会。”
阿源拍着胸脯像个小大人似得,奶声奶气的保证:“阿源保证会好好完成任务。”
江母和江孜一起笑了起来。
江孜摸了摸江源的脑袋,出发去后山。
江家的房子在村尾,这里正好有一条小道通往后山,山脚下长了不少的苦菜——因为吃起来微苦,村里人摘野菜也会选择性的先略过苦菜,等到实在没有野菜了才会摘苦菜回去。
这可就真便宜了江孜,她一看到苦菜就全部摘回去,晒干了冬天也能多一道菜。
而且苦菜长得快,摘完一茬大概五六天又长一茬,那就真是积少成多。苦菜摘了半竹筐。
山脚下离家就几分钟的路,她干脆先送回去,省得占地方,过几天再让江源来摘——小孩儿年纪小,摘野菜的活是能做的,也不往山上去,比较安全。
“你怎么就回来了?”
听到脚步声,江母抬头看到江孜有些惊讶。
“山脚下有不少苦菜,我摘了半筐,想着还是先拿回来晒着。”江孜取下竹筐,将苦菜倒在地上,又去厨房拿了一个小盆和簸箕。
“阿源,你在家帮阿姐择一下苦菜,洗干净晾晒,前天我教你过的,可以吗?”江孜半蹲下来,摸了摸江源的小脑袋,他连连点头,笑容灿烂:“可以的,阿源记得怎么做。”
江孜这才又背起空了的竹筐,提着菜篮子出去了。
方山村四面环山,后山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在村尾最后头,大家叫习惯了,往常村尾的人家都会从这里进后山,早就走出了一条小道,一路走起来倒也不是特别艰难。
虽说山上物种丰富,可这年头家家户户都不好过,去山上的人多了,外围能摘的东西着实不多。
不过江孜一点也不气馁,看到野葱野蒜就摘下来放进小菜篮里,哪怕只是一小把也喜滋滋的——这年头大家连菜都不够吃,菜园里可不会种这些不填肚子的调味菜,只能来山上碰碰运气。
除了野葱野蒜,她又摘了小半篮子的苦菜,其他的野菜都早早就被摘光了。
这可不行,就这些哪里够吃?
还是得往里走走。
江孜早就出了一身汗,掏出一块小方巾擦了擦汗,站在原地休息。
再往里走一点就进后山内围,没多少人敢随便进去,野草都快得有小腿高了,听说之前有人进去还被蛇咬了,还好那蛇就是一条没毒的菜蛇,那人不仅没事还美滋滋的吃了一顿蛇羹,羡慕的人不少,敢和他一样内围的却不多——要是运气不好遇见毒蛇呢?
江孜倒是不羡慕他吃了一顿蛇羹,她是没办法——家里可都要穷得掀不开锅了。
她在路边左右打量半天,才捡起一根半米多长的树枝,然后小心翼翼的往深处走去,一边走一边敲击地面。
打草惊蛇有没有用,她是不知道。
但好歹能给自己一个心理作用。
往前走了差不多有一百多米,江孜就看到野草渐渐开始变得稀疏,树木开始变多,大概在前方五十米的地方出现了一大片的灌木丛,枝头坠满红色的小果子,像极了漂亮的红色小灯笼。
原本累得不行的江孜一下子有了力气,加快脚步往前走——是已经熟透了的树莓!
熟透的树莓酸酸甜甜的,除了直接吃,她最喜欢的就是熬成树莓果酱,早上的时候配着吐司吃,超级美味。
哦,对了,加点冰糖和白酒还可以泡成酸酸甜甜的的树莓果酒。
晒干的树莓可以长期保存,适合泡水喝。
可惜家里穷,没有糖熬不了果酱,也没有白酒去泡果酒。
多摘些回去,晒干了泡水喝也不错。
江孜将小菜篮里的野蒜野葱和苦菜放进背着的竹筐里,用小菜篮摘了满满一篮子的树莓——如果不是还想着再往里走看有没有其他东西,她今天肯定不会放过这些树莓,要知道熟透的树莓都已经掉落了不少在地上,看着就让人心疼。
明天,明天早上就过来,装满满的一竹筐!
装满的树莓至少有三斤,江孜提着有些费力,左右看看,找了一棵树,将篮子藏在后面的草堆里,结果一抬头就发现树下阴凉处长了一小片野荠菜,她立刻喜滋滋的凑过去,挑了大株的摘了,小些的留着再长长,过几天来摘。
看到荠菜就想起了荠菜猪肉馅的饺子,清香鲜美,保管好吃。
可惜家里没猪肉,连鸡蛋都没有,不然荠菜炒鸡蛋也是真的鲜嫩美味。
江孜长长叹了口气。
她以前没觉得自己有多喜欢吃肉,甚至一般吃素菜更多一些,谁曾想来到一朝穿越,几天没吃带油水的东西,看着厨房那块腊肉就真的忍不住的想流口水,馋肉馋的很。
唉,她得好好想法子赚钱,实现吃肉自由。
这样想着,她的动作都快了几分,很快就摘完了这一片荠菜,该继续往前走了。
不得不说还是山里头物种更丰富,很少有村民来的内围,这里的苦菜多得江孜感觉自己今天根本摘不完,但连续吃了好几天苦菜早就腻了的她决定再往里走看看。
一路上,马齿笕,蒲公英,灰灰菜,野葱,野蒜数量真不少,就是没看到她想要的辣椒。
江孜的运气不错,她发现了番茄,或许是因为野生的缘故,最大的番茄比她的拳头还要小一些,这里的数量倒是不算太多,江孜摘了不到十分钟就摘完了,大约有三十个左右,背起来沉甸甸的。
番茄可是好东西,生吃熬酱煮汤都很好吃。
江孜掂量了一下自己背上的竹筐,决定早点回去——她这副小身板可背不动太重的东西,宁愿多来几趟,也不能一趟累倒下,到时候受累的可就是自己了。
一路往回走,江孜先去把藏在树后的树莓带走,然后也没放过路边看到的野蒜野菜,全部塞进背后的竹筐。
等快到家的时候,已经快申时了,大概是下午四点的时间,江源正催着江母站起来走走,看到江孜立刻就跑了过来,伸手就抱住了她的小腿。
“阿姐,你回来了。”
“我很听话的,有让娘起身走走。”
小家伙仰着头,奶声奶气的求表扬。
江孜伸手捏了捏他的脸蛋,毫不吝啬的夸奖起来:“我们家阿源真棒,姐姐摘了树莓,你拿去洗干净了再吃。”
江源高高兴兴的提着小菜篮就往厨房跑,江母看了一眼,笑了起来:“哟,是山泡儿啊?哪里摘来的?”
“就在后山呢,顺手摘了一些。”江孜可不敢说自己往深山里面去了,简单解释一句就借口要收拾今天摘的东西去厨房了,再待下去可不一定好忽悠过去。
今天江孜摘的野菜可不少。
马齿笕,苦菜,荠菜,蒲公英,灰灰菜,番茄,野蒜,野葱。
蒲公英最少,也就吃一顿的量,就留着晚上凉拌了配粥。
原本江家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不到农忙的时候,一天都只是吃两顿饭,多是喝些稀粥配杂粮窝窝头,再加一碟子咸菜就对付过去了。
可是江孜不习惯啊。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吃三顿饭,人都没啥精神和力气,更别说江母身子弱,吃得没营养就算了,还不让人吃饱,再加上她常年吃药,是药三分毒,这样长久下去,怎么可能养得好身子?
还有五岁的江源,头大身子小,看起来还不到三岁的样子,就是吃不饱加营养不良造成的。
荤素搭配才能有营养好调养身子。
现在江孜是做不到荤素搭配。
但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
家里穷,粮食得省着点吃,那就多费点时间去摘野菜,野菜管够,再来一碗稀粥,至少的先把肚子填饱了!
也不是非得打肿脸充胖子,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身子骨好了,少吃几服药才能真正省钱不是?
江孜的一堆歪理让江母很是无奈,但这两三天多吃一顿,吃得多一些,她确实觉得身子更有力气了些,平时最多做半天绣活就只能躺在床上休息了。
而如今信了阿孜的,吃饱了,做一会绣活起身走动活动一下筋骨,一天下来反而没觉得多累,没去躺着休息,多做了半条帕子呢。
两天多绣一条帕子那就是八文钱呢!
想到这里,江母自然也就随她去了。
江孜晚上打算熬小米粥,多熬一些吃不完的就装起来吊在水缸里,早上起来热一下就可以吃,赶早去山上,没那么热。
现在时间还早不着急吃晚饭,江孜便将小米淘洗好用陶罐放在灶台上用小火慢慢熬煮,就开始把刚摘的那些野菜全部清洗干净,趁着太阳还没下山,先拿出去晾晒着。
七月里日头烈,晾晒干菜最合适不过了。
早上晾晒的苦菜估计再有半天就可以收进地窖了。
清洗完野菜,江孜便蹲在院子里把野菜铺在簸箕上晾晒,江源屁颠儿的跑了过来,手上抓着好几颗树莓,往江孜嘴边递:“阿姐,你快尝尝,可甜了。”
江孜顺着他的手吃了两颗,笑眯了眼。
“嗯,很甜。”
“阿源,不能吃太多。”
“一会要吃晚饭了。”
江源听话的点头,飞快的将手上最后一颗树莓吃掉,也蹲了下来:“阿姐,阿源帮你。”
“行,这里交给你了,阿姐去菜园看看。”江孜摸了摸江源的小脑袋,起身去后院。
江家的菜园一向都是江母在打理,她干不得什么重活,平时就浇浇水撒点种子,除草之类的活计还是江孜来做。
靠墙的支架上已经满是长条的缸豆,再不摘下来可就老了,家里吃不了这么多,最好还是晒成干缸豆或者做成酸缸豆。
先做一罐的酸豇豆,剩下的全部晒成干豇豆。
最近囤的干菜可不少了,抽个时间去镇上摆摊卖了。
摘下来的豇豆估计有七八斤,全部清洗干净切成小粒,一半晒干,一半腌成酸豇豆。
以前江孜腌酸豇豆就是放剁碎的辣椒和姜片,加盐拌匀放进密封的罐子里,罐子放到阴凉处,隔一天放次气,差不多半个月就可以吃了。
只可惜这里没有找到辣椒,不过没关系,先腌着,捞出来炒着吃的时候再放辣椒就好了。
当然还有种办法就是加盐和白酒,这种酸豇豆差不多三五天就可以吃了,但是现在家里没有白酒,就只能选择更慢的办法,不过也不着急就是了。
装满豆角的陶罐放在阴凉处,又将另一半要晒干的豆角放到院子里暴晒,江源跑过来指着已经摆放整齐的野菜邀功,那个小模样可骄傲了。
“我们阿源可真厉害。”江孜向来不吝啬夸奖小朋友,江源高兴得小脸都红了,又跑到江母身旁给她扇风,小家伙是真的很懂事,不然这个年纪的小孩哪个不是调皮捣蛋的?
果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江孜翻看了一下晾晒着的野菜,又回到厨房,竹筐里还有三十几个番茄,明天可以煮个素菜番茄汤,放点萝卜白菜之类的,配着窝窝头吃就刚好。
怕天气太热,江孜不敢将番茄放在厨房,背着竹筐去了地窖,倒在地上用沙土半掩着应该就不会那么容易坏。
地窖里存放最近小半个月里晾晒的干菜,堆在角落里看起来数量真不少,如果等江谌回来再拿去卖点还要等上七八天,可家里的米醋,酱油,盐都快见底了。
还是得抽个时间去趟镇里,把干菜卖了换些文钱去买些油盐酱醋。
不过也不着急,后天去差不多。
顺便帮江母把最近绣的帕子送去绣坊,还得买些布料和针线回来。
忙着呢,花钱的地方也着实不少。
晚餐简单,小米粥配凉拌蒲公英,再切了三个番茄,若是家里有白糖撒在番茄上,酸酸甜甜的更好吃了。
野生的番茄还是偏酸了一些,江源倒是喜欢吃,要不是江母怕他晚上吃多积食不让他吃了,他能把这一盘都吃光了。
“阿孜,这是什么果子?我瞅着总觉得有些眼熟呢。”江母夹起一片番茄放进嘴里,微微皱眉,摇了摇头:“我吃着酸了些,可不能多吃,省的到时候牙疼。”
江孜有些惊奇,连番茄都不认得?
“娘,这是番茄,爹爹告诉我的,不仅能到水果吃,还能做菜呢。”
江孜解释着,又指了指之前拿出来剩余放在灶台上的两个番茄,江母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眉头一皱:“你爹告诉你的?这分明是狼桃,吃不得的!”
“娘,能吃的,以前爹爹在书上看到过的。”江孜赶紧多解释了几句,对上江母的目光连连点头表示肯定,江母的眉头才慢慢的舒展开来,语气含着笑:“你爹呀,就总喜欢看些杂书。”
江源对父亲没什么印象了,仰着头看向江母,好奇的询问:“爹爹,爹爹是什么样的呀"
小家伙虽然小,但是也知道爹爹已经不在了,平时乖巧懂事从来不问爹爹相关的事情,因为娘亲会伤心,这会儿听娘亲主动提起了爹爹,江源终于忍不住询问了起来,江母嘴角含着笑摸了摸江源的脑袋:“是个很温柔的人。”
江孜没说话,静静的听着江母回忆着他们的父亲。
夜里哗啦啦的下起了大雨,动静不小,把江孜给吵醒了,但也就约摸下了两刻钟,都没来得及缓缓趋小,说收就收,片刻间就戛然而止。
雨后凉爽,窗户一打开,舒服的细风扑进来冲淡了屋内的闷热,吹在身上松惬得紧,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古代夏天,江孜终于睡了个好觉,睡着之前还在想着下雨了就可以上山采蘑菇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江孜早早的就起来了。
早饭喝糙米粥,掐了些菜园子里白菜的嫩叶熬成蔬菜粥,再配一碗咸菜就算应付过去了,把粥熬上,她便去勺了一碗玉米面和半碗黑面掺在一起,再加上之前发面留下来的一小块老面,和好面等中午的时候做菜窝窝头吃。
老面发面会比较慢,天气热需要差不多四个小时,反正现在还早也不着急,放在一旁就不用管了。
昨晚下雨了,山上肯定能摘不少的蘑菇,江孜惦记着上山,也没等江母和江源,自个先吃了早饭,背着竹筐准备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刚起来。
“阿孜,你怎么这么早?”江母有些惊讶,拉住江孜,将她戴歪的草帽扶正,江源正在屋里穿衣服,听见动静就往外跑,衣裳还挂了一半在脑袋上。
“慢点,等下摔着了!”江孜伸手帮江源把衣服穿好,又弯腰给自己的布鞋上套了一双草鞋,这才跟江母解释起来:“昨晚下雨,今天山上肯定有不少菌子,我早点去,今天多摘两筐,明天背到镇上去卖。”
“行,那你小心点,有多少摘多少,可别为了贪多就往深山里去。”江母嘱咐着,又抬头看了看外头天色,应当是不会下雨了,便让她早去早回,自个则领着江源去吃早饭。
依旧是从村尾的小道进的后山,因为下雨,山路不好走,满是泥泞,现在时间还早,估摸着也就刚六点出头的样子,这会村里人大多才刚起床。
她只有一个人,摘不了多少菌子,也就只能趁着别人还没来的时候抢先一步,等村里的叔叔婶婶们上山了,她可就抢不过人家了。
江孜的运气不错,她刚走过山坡就看到倒在路边的枯木上长满了灰白色的菌子——其实她只认得一些常见的菌子,这种刚好是她认识的并且喜欢吃的。
平菇又叫北风菌,秀珍菇,这里的人通常也都叫它平菇,是最常见的菌子之一。
既然看到了,自然也不能放过。
江孜毫不客气的将枯木上的平菇全部收进竹筐,数量可不少,估摸着能有一两斤重。
刚上山就来了个开门红,江孜越发的兴奋起来——摘菌子就是这样,越找越摘就越来劲。
她也没往里多走,就眼尖的看到自己面前杂草底下长了好几丛的草菇,江孜连忙蹲下来小心翼翼的摘下放进竹筐里,她也不着急,蹲在那里慢慢的找着,东一朵西一朵,倒也找了小半竹筐的,可比之前的平菇收获多了不少。
天色大亮,上山摘菌子的人越发多了。
村里人一向过得清贫,不是农忙的时候,家里的男人都会去镇上找短工做,所以此时上山的多是些女人和八岁往上的小孩,他们一般不敢往太深处走,大家挤在半山腰,再多的菌子也不够摘的。
在江孜看到的草菇再次被眼疾手快的张婶捡走以后,她决定绕路找个人少的地方——她实在是比不过这些婶子们。
江孜一路往右走,陆陆续续又捡了些平菇,鸡腿菇,香菇,草菇,数量都不算太多。
直到她被几棵倒下的大树拦住去处,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黑木耳,密集恐惧症看到了估计脸都得绿,但是江孜要高兴疯了。
这么多黑木耳,怕不是能有十来斤?
这可是好东西啊!
江孜又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这里处于阴暗处,偏潮湿,地面还有青苔。
这环境,妥妥的菌子天堂。
她只是稍微打量了一番,就看到树桩旁边的草地上还有好多的草菇。
真是风水宝地!
江孜把竹筐拿下来就蹲下来开始摘木耳,很快就把竹筐塞满了,而树桩上还剩了至少三分之二的木耳,更别提地面上还有许多的草菇。
至少得再来两趟才能摘得完。
想到这里,江孜背上竹筐就匆忙下山了。
这几日一直在山上逛,她对路还挺熟的,这里离村尾上山的小径有些远,很少有村民走这么远,不用担心被别人先摘了,只是往回走得走上二十几分钟。
然后她还看到路边竟然有空心菜呢。
她家的菜园子没种空心菜,这种菜其实极好养活的,只需要把最底下的插进地里,浇浇水就能养活。
江孜是很喜欢吃空心菜的,菜叶和菜梗分开吃才好,菜叶清炒,菜梗切碎加些豆豉辣椒炒着吃格外的下饭。
于是等她到家的时候,竹筐满满的,怀里还抱着一大堆的空心菜,估摸着也有两三斤,能吃上好几顿呢。
“怎么这么多?累不累,快放下。”江母正在低头绣着手帕,听到脚步声看过来,立马就上前接过她手里的空心菜,江孜一边拿下竹筐把里面的菌子往地上倒,一边回话:“没事,不累,今儿运气好,找到几棵倒地的树桩,长满了菌子,还没摘完呢,得多去几趟。”
江母在旁边搭手帮忙,看着满满一筐的菌子也露出了笑容,江源则迈着小短腿跑去厨房,端着一碗水又颠儿颠儿的走回来:“阿姐,喝水!”
江孜正渴得狠,也顾不上说什么,端着碗就大口喝了起来,江母有些心疼的拍了拍她的胳膊:“慢点慢点,之前都忘记让你带水了,刚刚给你准备了水,你等下带上。”
小机灵鬼江源听到这话又往厨房跑,抱着一个竹筒出来,邀功的递给江孜:“阿姐,水!”
江孜笑眯了眼,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他扬着脑袋笑得一脸灿烂。
江孜把家里的事情交代了一番才继续往山上去了。
除了缸豆,其他的野菜都晒干了,分类放好收回地窖。
刚摘回来的空心菜把最底下的部分插进菜园空地里,浇些水,其余的部分先放进地窖,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
刚摘回来的菌子清理干净分类放好,明天可以背到镇上去卖。
至于新鲜木耳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必须晒干,干木耳无毒,泡发就可以吃,非常适合存放。
家里这些活儿自然是交给江母和江源,江母身体不好干不了太多重活,江源也还小,但是清理这些菌子野菜的活还是很轻松的——江母常年喝药,身子骨太虚了,稍微运动下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地方比较偏僻,江孜再次回去的时候,剩下的大半木耳还在树桩上等着她来摘——以后隔段时间就来这里瞧瞧,说不定就有收获。
竹筐被塞满也没有将所有的木耳摘完,江孜也不停留,抓紧时间往回走。
虽然没有钟表让江孜查看时间,但是这几天熟悉了记忆,她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看天色判断时间——现在应该是已时,已经差不多快是十一点。
得快一些回去,吃完午饭休息睡一觉,等日头那么晒了,再来摘剩下的木耳和草菇。
回到家里,将木耳和草菇交给江母处理,江孜来不及歇息便匆匆进了厨房。
午饭做菜窝窝头和素菜番茄汤。
早上发的面已经好了,留下一块老面,将洗好的胡萝卜切丝焯水,马齿笕焯水剁碎,一起和面团搅拌均匀后分成十二块面团,搓成窝窝头的形状,直接上锅蒸上二十分钟就好了。
素菜番茄汤就更简单了,两颗番茄,半根白萝卜再加上刚刚从山上摘下来的平菇,洗净切块,番茄煸炒出汁,加水加白萝卜,煮至水开萝卜变软再放平菇,再煮上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酸甜开胃,简单又好喝。
江源似乎是个隐形的番茄控,无论是之前直接吃还是现在煮汤喝,他都吃得最多,一个窝窝头都没吃完,喝汤喝饱了,不好意思的由着江孜接过了他手上剩下的一半窝窝头,江孜和江母一样,偏爱吃汤里的平菇。
既然都喜欢吃平菇,明天就不卖平菇了,留着自己吃,反正明天她一个人也背不了太多东西。
江孜默默的做好了决定。
中午蒸的十二个菜窝窝头剩了九个——江母吃了一个,江源吃了半个,江孜吃了一个半。
中午的汤多量大份量足,很填肚子,吃得少也正常。
不过还是她最能吃?
肯定是因为山上忙活运动量大所以饿得快,绝不是她太能吃。
江孜洗好碗筷,将菜窝窝头用盆装好吊在水缸里,又用冷水洗了一把脸,这才回房午睡了。
天气实在是热,江孜迷迷糊糊的睡了醒,醒了睡,最后被江母叫醒时,外面的太阳仍旧高高挂在高空,闷热无风—突然异常怀念昨晚的凉爽。
未时,也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之间。
江母叫醒了江孜,给她备好水,戴上草帽,整个人遮得严严实实的才让她出门去摘蘑菇。
下午比早上还热,江孜脸上的汗不住的往下落,等她到了摘木耳的地方,整个人都像是泡在水里了——古代没有空调风扇就算了,即使是夏天穿得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简直是要把人热中暑。
如果不是昨晚下雨有蘑菇摘,她肯定不会在这个时间点上山的。
这次终于把所有的木耳摘完了,还在草地上捡了不少的草菇,都还没捡完竹筐就装满了,江孜便慢吞吞的往回走,沿路又捡了许多树枝,用野草捆在一起提回去。
到家离天黑还早,江孜又背着空竹筐上山了,这次她又换了一个人少的方向,在一处低矮的山坳处,倒塌着好些枯木段,腐朽的枯木上星星点点遍布着不少模样喜人的香菇。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人。
隔壁于家的于晓静,是原主的闺蜜。
从原主的记忆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性格十分活泼单纯,和原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不知道是不是被记忆所影响,江孜也很喜欢于晓静,看到她在这里还挺高兴的。
小姑娘正扒着草丛,找到好几朵草菇,兴高采烈的塞进背篓,一回头看见江孜,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阿孜,快来快来,好多香菇和草菇呢。”
江孜朝她走过去,看她嘴角干得有些起皮了,赶紧将竹筒递过去。
“喝点水,瞧你嘴角都干成什么样子了。”
“上山前记得要带水,这天气太热,小心中暑。”
于晓静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喝了好几口水,停下来才解释了一句:“出来太着急,忘记了。”
然后又献宝一般的将背篓递到江孜眼前给她看:“瞧,这可是我今天找到的第五篓菌子了,明天拿到镇上去卖,可值不少钱了,到时候我请你吃镇上的糖葫芦!”
江孜也蹲在距离她不远处的地方寻找草丛中的菌子,收获了好几朵平菇,喜滋滋的回应她:“那咱们明天一起去镇上,我也去。”
“真的呀?那行,你可得早点儿,去镇上要走半个时辰呢。”于晓静高兴极了:“一路上咱们还能做伴聊聊天,我爹娘总是闷不吭声的,和他们一起去镇上可无聊了。”
于叔于婶是出了名的沉默寡言老实,生了两个儿子都跟他们性格极像,除了于晓静这个最小的宝贝女儿,有人私底下还嘀咕如果不是于晓静长得和她爹娘像,还以为她不是他爹娘亲生的呢。
“你最近一天到晚都在山上,我想找你说话都找不到人。”于晓静闲不下来,一边忙着找菌子一边还在说个不停,江孜又捡了些草菇,望着枯木上的香菇招呼于晓静赶紧摘——这边虽然偏了些也不是没人来,等村里的那些婶子们找过来,她们两个哪里抢得过
江孜只是摘了三分之一的香菇就去旁边的草丛去找菌子了,毕竟先发现这里的是于晓静,她也不好意思真的摘一半。
反正旁边的菌子还挺多的。
两个人一边聊着天一边找菌子,忙到太阳快落山了才急匆匆下山,各自还用野草绑了一捆树枝回家当柴火。
江母和江源早就站在家门口张望,等得有些焦急,隔壁的于家甚至打算让家里的两个小子上山去找他们妹妹,看到她俩赶紧就迎了上来。
“你们怎么这么晚?没出什么吧?”于家老大于晓晨上前伸手接过了妹妹手上提着的一捆柴火,于家老二于晓毅也顺手帮江孜把柴火拿走,江孜正提得手都疼了,连忙道了声谢。
“没事没事,就是埋头找菌子没注意时间。”于晓静解释着,看着两个哥哥脸色不好看,赶紧补上一句:“我保证,绝对不会有下次了,我一定会在太阳落山前回来。”
江孜对上江母担忧的神情,连忙挽着她的胳膊,牵着江源的手往家走,小声解释了几句,江母不太认可的瞪了她一眼:“再这么晚回来就不许你上山了。”
江孜连声答应,再次谢过于晓毅——他帮着将柴火放进了厨房,面对江孜的道谢有些不好意思的红了脸,偷偷看了她好几眼,匆匆离开。
江母看着于晓毅离开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浅笑,又看向江孜——她似乎什么也没察觉到,已经去厨房查看晚饭了。
晚饭是江母准备的,热了四个菜窝窝头,又用家里仅剩的猪油炒了一碗空心菜,只有空心菜叶,空心菜杆全都额外留了下来——是江孜特地叮嘱过的。
简简单单,但是够吃。
饭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消遣,江孜先是收拾好明天带去镇上的东西——十斤干菜,五斤草菇,三斤香菇,三斤鸡腿菇,还有江母绣好的八条帕子。
忙完就已经天黑了,江家三口人就坐在院子里,没点油灯,就着月光聊天说话,手上的蒲扇轻轻扇动,带来一丝凉意,也赶走了凑过来的小蚊子。
江源知道江孜要去镇上,脸上都是羡慕,但是十分乖巧懂事的没吵着跟着去,江孜忍不住就捏了捏他的小脸蛋,笑着承诺:“明天阿姐卖完东西,就给我们阿源带好吃的回来好不好呀?”
江源眼睛一亮,伸出小手抓住了她的衣摆,咧嘴笑出一口小白牙,但是很快又懂事的摇了摇头:“给娘买些甜嘴的,她喝的那些药可苦了。”
江母在一旁红了眼睛。
第二天卯时,凌晨五点左右。
天刚微亮,鸡鸣声刚刚响起,许多勤奋的村里人已经起来洗漱做早饭准备上山或者去里除草干活又或者挑起货物去镇上摆摊。
江孜也起来了,直接用冷水洗了一把脸,就生火做早饭——主食就是昨天剩下的五个窝窝头,再加上一碗白菜西红柿素汤,简简单单的做起来速度也极快。
早饭刚刚做好,江母和江源就起床过来洗漱,和江孜一起吃早饭,然后江母从一个小小的十分不起眼的灰色荷包里摸出来五枚铜板递给江孜:“镇上摆摊要交三文的摊位费,剩下的两文钱你留在身上备用。”
灰色的小荷包扁扁的,很明显——里面根本没有几枚铜板。
于叔常年在镇上打短工,于婶忙着家里的家务,照料田地和老人,偶尔去镇上摆摊卖些家里存下来的鸡蛋和干菜之类的基本都是由于家两兄弟去的,今天是因为摘的菌子比较多,东西拿不下才带上于晓静,激动得她吃过早饭就来敲江家大门,不停的催促着江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