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以虚朱元璋全文在线阅读_任以虚朱元璋(再见是蓝啊)小说最新更新章节

黑岩故事会

任以虚朱元璋是小说《大明:开局就辞官》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再见是蓝啊写的一款历史脑洞类小说。目前小说连载中,以下是小说《大明:开局就辞官》的章节内容

任以虚朱元璋全文在线阅读_任以虚朱元璋(再见是蓝啊)小说最新更新章节

花开又花谢花漫天

是你忽隐又忽现......

“这是哪里”

任以虚看着有些简陋的房间,晃了晃脑袋,一股信息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他穿越到一个同名同姓人身上,才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做到六品官职了。

这分明是前途无量,可是任以虚却叹了口气,心情沉重。

“我就听了会大明不妙曲,怎么真穿越到大明了?真的是牛而逼之”

“愁人啊,这可是大明洪武年。”

在朱元璋手下当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时可能掉脑袋。

而今胡惟庸、蓝玉,郭恒还活着,空印还只是大家伙心照不宣的事情。

洪武四大案一旦爆发,身在官场的任以虚,定然会受到牵连,甚至有可能直接丢掉性命。

“为今之计,只有赶紧跑路。”

“以我脑子里的知识,不比当官强”

任以虚打算明天早朝就辞官,回老家去享受生活。

就在任以虚下定决心的时候,脑海之中突然出现一道声音。

【美食系统正在绑定】

【绑定成功】

竟然还有一个系统

美食家系统,这倒是稀奇。

任以虚打开系统,查看这所谓的美食系统,有什么功能。

顾名思义,只要任以虚制作出美食,获得人们的赞赏,就能够获得一定的奖励,奖励之中,包含诸天万界的物品。

别的不敢想,能让我多活几年就行了。

明天我就找皇帝辞官,这官,我是不当了,爱谁当,谁当。

第二天一大早,任以虚顶着熊猫眼,向着皇宫之中走去。

见到朱元璋以后,任以虚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抱拳,看着朱元璋说道:“参见陛下。”

“臣想辞官回家!请陛下恩准!”

顿时,大殿之中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任以虚。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当即冷哼一声,质问道:“你要辞官”

“怎的,我大明不配让你当官吗”

任以虚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臣有难处,还望陛下宽恕。”

朱元璋闻言冷哼一声,满脸怒气喝道:“你倒是跟咱说说,是什么大事,让你想要辞官!”

任以虚见状,连忙说道:“陛下,臣爹娘已经死了好几年了,如今臣已经好久没有回去祭拜爹娘了。”

“臣的爹娘如今一直托梦给臣,让臣回到家乡,能有时间去墓前,给爹娘尽孝,同时把家里的酒楼,给再度经营起来。”

“陛下也不想,臣爹娘每夜都上来找臣唠嗑吧!”

“臣实在害怕的很!”

“而今我大明政通人和,臣也可以走了,就当圆了爹娘的念想。”

朱元璋的脸色依日阴沉,大明以孝立国,任以虚这个理由有理有据,他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你想好了“

朱元璋抬起头,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对着任以虚问道。

也不等任以虚回答,一挥手,接着说道:“想好了就走吧。”

“上内帑支点钱,算是咱赏你这份孝之心了。”

任以虚闻言,直接行礼说道:“愿陛下安好,愿太子安康,愿各位大人们长寿,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陛下,草民告退!”

看着任以虚远去的身影,朱元璋只觉得一阵意兴阑珊。

几周之后,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广饶县,任以虚靠在椅子上。

栾彬汇报着说道:“掌柜的,现在我们每天,大概能卖出去,四百个驴肉火烧。”

“一共是一千两,除去成本,我们盈利在九百两。”

“再加上烤鸭,叫花鸡,臭豆腐等等的销售,现在我们酒楼,每天的净利润,是三千两左右。”

驴肉火烧,高成本就是作料和驴肉,但对比任以虚卖出来的高价,成本根本不算什么。

任以虚思索着喃喃道:“控制一下驴肉火烧的数量,尽可能不要一个早上全部卖完。”

“分批次,早上卖一些,中午卖一些,晚上卖一些!”

“还是按照酒楼的老规矩,每个人限购两个!”

“要不然,一些京城的富商,一家就买几十个驴肉火烧,那可不行。”

一家富商买了大半驴肉火烧,会导致其他富商买不到。

几天买不到,倒没啥,要是时间长了,还买不到的话,估计也不会再来排队购买了。

毕竟,饥饿营销,也要有个限定。

所以任以虚才要求限购,要在不同时间售卖,保证尽可能,有更多的顾客,能够买得到,驴肉火烧。

这样才能让这一道菜的名声,更大,传播力更广。

而现在酒楼,有这几道经典名菜坐镇,生意已经蒸蒸日上了,每天盈利都恒定在,六千两到八千两之间。

任以虚听着栾彬汇报,同时指点接下来要怎么做。

同时身边的丫鬟,微微蹲在任以虚身侧,用纤细白嫩的手指,轻轻地捏着任以虚的肩膀。

等到栾彬将驴肉火烧端上来,丫鬟茜茜从桌子上拿了一个驴肉火烧,来到任以虚的身侧,轻声说道:“公子,张嘴。”

任以虚靠在椅子上,享受着茜茜的伺候,吃饭都只需要张嘴,真正过上了地主老爷的生活。

甚至,每天睡觉时,茜茜都会率先睡去任以虚的床上,将床捂热了,才会下床,再请任以虚上去睡觉。

任以虚不由得在心中感慨,这日子过的,舒服!

比朝堂上当官强多了。

在朱元璋手底下当官,整天担惊受怕,各种劳累的,能有我这日子舒坦

翌日,皇宫.......

“今天的奏折,总算处理好了!”

“这都到午时了啊!”

朱元璋活动活动筋骨,有点乏了。

他每天批奏折,都是天没亮就开始批阅,一直会批阅到中午,甚至下午才会结束。

朝廷不是每一天都会有朝会,所以大多数日子,朱元璋都在书房处理政务。

而朱元璋也是一个真正勤奋的皇帝,甚至等废除宰相制度后,大事小事,还都是他亲自来做的。

这会儿,他处理完朝堂政务,就看向一侧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闲着无聊问道:“毛骧,最近应天府有没有什么趣事”

锦衣卫监察整个应天府,大小事情,都逃不过锦衣卫的眼睛。

而朱元璋也最喜欢,在每天处理完政事后,从毛骧这里问询,应天府的各类事情。

毕竟,朱元璋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能够去京城各处,体验民生。

毛骧听到这问询,顿时便将任以虚在广饶县城,举办试吃大会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还能这样"

“试吃大会,吸引了上千人,去酒楼门口”

朱元璋都听愣了,没想到任以虚还能有这种操作。

他细细回想着,任以虚的整个操作过程。

先是打出告示,邀请二十个人的试吃,再吸引县城人们,汇聚过来,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最后当众将驴肉火烧拿出来,邀请人试吃,周围没有被选上的人,都非常想吃驴肉火烧,就趁机打折,售卖驴肉火烧。

可真是环环相扣,吊足了胃口,做足了气势啊。

“任以虚这小子!”

“真是个做生意的料!”

“一个小小的试吃活动,就将一道新菜,推广到人尽皆知的程度!”

朱元璋心中也对那驴肉火烧有些了好奇。

他看着桌上,政务都处理完了,何不如,今天就去任以虚的酒楼看一看

朱元璋想到任以虚,不由得回想起,当年科举考试时!

那时,自己很看好这个小子。

结果这小子,选择辞官去经商了。

任以虚辞官之后,朱元璋就再没有见过他了。

不过,倒是从太子口中,听到过任以虚的名字。

尤其是任以虚当初给太子提出的策略,建设大明银行。

自从太子实施这个大明银行策略,真正解决了明朝财政匮乏的问题。

不止将整个大明朝的官员们俸禄,实实在在的提高了许多,更是创下了无数营收。

朱元璋回想起来,任以虚不止是提出大明银行的建立。

还给了一些方法,保障了大明银行的盈利。

比如盐铁专营,比如大明官方投资。

指的是,将大明银行收拢来的钱财,用来投资一些老字号商贾的店铺。

或者大明银行,借贷钱财,给商贾们,解决钱财周转不灵,无法支付货款的问题。

以此,让很多老店铺,避免了破产清算的局面。

而这些店铺的很多股份,都已经在大明银行了。

老店铺找大明银行借款,自然是要将股份递给大明银行。

所以,经过任以虚提议,太子这么一番操作后,现在大明银行投资的这些店铺,每年的分红,都高达一二百万两。

这已经超出,给官员们涨得那一百多万两的俸禄了,大明银行也已经正式开始运作,普及各方。

这会儿朱元璋思索着,正好今天政务不算多,可以去任以虚那边,品尝一下任以虚酒楼的那些美食。

他突然想到,任以虚酒楼的其他名菜,几乎都没有品尝过,比如太子常常念叨的烤鸭。

他想到这些美食,就有点心痒痒,想去吃一次。

看看是不是真如太子所言那般,烤鸭是人间绝品。

朱元璋想到这里,便吩咐毛骧,准备车马,去一趟广饶县城。

虽然不会带天子仪仗,但最起码的战马和玄袍,还是要吩咐毛骧去准备的。

天子仪仗,按例子,天子出京三十里地,就需要带全副仪仗和护卫队。

朱元璋不喜欢弄这些,所以外出都是身穿玄袍,以寻常人的角色出城。

不一会儿,毛骧来汇报,玄袍和战马,已经备好了。

朱元璋换上了玄袍,正要去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了。

大明银行!

任以虚献的策略!

自己还要给任以虚一些赏赐才好。

此前一直忙于各种事情,而任以虚也没有找自己索要奖励。

因此,朱元璋就没有主动提起,给任以虚奖励。

等到现在,朱元璋才想起这事。

他想了想,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正好,这次也要过去,可以顺带把赏赐带过去。

帮朱元璋做事,主动要赏赐,只要不是太贪,朱元璋基本上都给。

而不主动要赏赐的,朱元璋也会记在心里,后面一定会回报。

朱元璋准备好了给任以虚的奖励后,便带着毛骧出发,不多时,两人就到了广饶县。

朱元璋来到酒楼门口。

栾彬本能出来迎接,被毛骧告知身份后,神情顿时僵硬了起来。

半晌过后,栾彬跑回酒楼后院,将朱元璋来了这事,禀告给了任以虚。

任以虚赶忙来到酒楼门口,亲自抱拳欢迎。

同时,他心想着:朱元璋怎么来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朱元璋忽然来了,不会是想要吃白食吧

朱元璋笑着,轻轻拍了拍,任以虚的手臂,说道:“你小子,前些天,献的策略很有用,咱不会白白用你的计策,而不给你好处的。”

“不过,朕想了很久,你辞官了,就是不想封侯拜相。”

“所以赏赐官位和爵位,对于你来说,毫无意义。”

“至于赏赐钱财嘛!你这酒楼每天的盈利,怕是咱赐给你钱财,也会显得有些单薄。”

赏赐钱财,顶多赐个几千两,对比任以虚酒楼的盈利而言,这点赏赐,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朱元璋轻笑着说道:“咱给你准备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赏赐!”

他一招手,后面几个锦衣卫就拿来一幅绢帛。

朱元璋猛地拉开绢帛。

绢帛上写着几个金色大字,京城第一酒楼。

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御笔亲批。

任以虚看到这幅字,很是高兴!

他直接表示道:“多谢陛下,我会将这幅字,做成一副牌匾,挂起来的!”

这是皇帝亲自书写的字!

做成牌匾,就是最好的宣传了!

皇帝御批的牌匾,是可以流传后世数十代人的。

很多世家,不要说得到皇帝御批的字了。

就是一副,一二品官员,亲自书写下来的字,都会让他们花费大量黄金,打造成牌匾,用来流传后世。

并且世世代代以拥有这块牌匾,作为荣耀!

官员的字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皇帝的亲笔御批。

任以虚已经料想到,自己将这幅牌匾挂上去的时候,绝对会震惊整个应天府。

无数达官显贵都会亲自来到酒楼,并且,品尝一下皇帝吃过的美食。

因为这代表他们对于皇帝的尊敬。

皇帝亲自御批一幅字给一家酒楼,作为臣子,你能不去酒楼吃点

哪怕官员本人不多消费,避免会被人举报贪污,官商勾结。

但是官员手下的人,肯定要表忠心,必然会来购买酒楼的招牌美食。

毕竟,任以虚的酒楼,可是入了陛下的法眼。

这样的噱头下,商家富户们,肯定会想着大量砸钱,在任以虚的酒楼上,品尝各种食物。

寄以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行为,入得了天听,被朱元璋看上一眼。

任以虚已经憧憬到,每天利润从七千两,跃升到几万两的好日子了。

并且,他得到这幅字,不止是得到大量的生意,同时,更是相当于得到了免死金牌。

作为拥有朱元璋御笔亲赐的人,哪怕以后犯错了,只要把这个东西拿出来,也能让朱元璋高抬贵手,免于一死。

世人都说,得到免死金牌的人,死得最快,其实不然。

任以虚记得,前段时间,朱元璋就因为免死金牌,免死了一个人。

那个人拿着的免死金牌,其实是丹书铁券,是由唐代皇帝给的。

但朱元璋依旧给唐代皇帝的面子,真让这人免死了,没有出现拿着前朝丹书铁券,本朝不起作用的情况。

“陛下!”

“请!”

“您的到来,简直让小店蓬荜生辉!”

任以虚热情的将朱元璋欢迎了起来。

忍不住心想:你就算是吃白食,也值了。

有这幅字,朱元璋吃多少,任以虚都能从别的富户手里面赚回来。

朱元璋被任以虚邀请到厢房中来了。

刚进入厢房,似乎是上一桌客人吃完,味道还没有完全散去。

朱元璋闻着残余的味道,便心中感慨道:好香的菜肴。

他肚子隐隐有点作响了,不由得轻笑道:“快上菜吧!”

“咱要好好品尝你这京城一酒楼的美味佳肴!”

“这才不辜负咱亲自御批给你这幅字!”

任以虚顿时转身对栾彬,说道:“去将所有的招牌菜,都按照两份制,端上来!”

很快,上的第一道菜是烤鸭。

朱元璋看着烤鸭,再看着周围面饼,葱丝等佐料,有些困惑。

任以虚笑着,充当起了解说员,介绍着烤鸭怎么吃。

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照做,试吃了第一口烤鸭,入口的一瞬间,脆嫩的鸭肉,和干脆的鸭皮,直接让他瞪大了眼睛。

心中暗道:好香!

他不断咀嚼着,感受着肥嫩的鸭肉,和温润的鸭油,在口中滑动,都有点舍不得咽下去了。

任以虚酒楼的烤鸭,主要是肉嫩,油多。

这么多的鸭油,要是前世的人,肯定吃不了这么油的肉。

但是在这里,主流菜系就是以油大为主。

因为,明朝的人,平均每天摄入的油量都很少,所以都喜欢油多油重的菜肴。

而朱元璋吃了几口之后,表示不吃面饼和葱丝了。

他亲自上手,抓了几块鸭肉,就放到口中咀嚼。

朱元璋咀嚼完之后,依旧是直接上手,抓着鸭肉吃,没有吃面皮和葱丝。

他一边吃,一边说道:“任以虚,你这鸭肉非常不错!”

“咱以前,可不爱吃鸭子,因为鸭子味道重,还腥。”

“可你这里的鸭子,完全没有其他酒楼的鸭子,那样味重,反而鲜嫩得很,这个肉入口的一瞬间,咱感觉,肉都快要化在嘴里了!”

朱元璋不住点评道:“咱建议你啊,这鸭肉就别片了,这小片小片的鸭肉,夹着面饼葱丝吃,是有情调,但是咱认为,这烤鸭不切开,直接整个烤鸭拿着吃,更好。”

作为久经战场的皇帝而言,烤鸭搭配着面饼葱丝的吃法,是士大夫们的吃法,比较文雅,他不习惯。

他就喜欢那大口吃肉的爽感。

任以虚点头表示受教,接着将一盘桂花糕,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吃了两个桂花糕,不住点头说道:“味不错,鲜嫩为主,花香正好综合了烤鸭的味道,不错!”

“可以一边吃烤鸭、叫花鸡,一边吃着桂花糕。”

任以虚又将装着驴肉火烧的盘子,递到了朱元璋身前。

驴肉火烧,两个盘子。

一个盘子是一碗驴肉和红汤,一个盘子是装着面饼,面饼夹着驴肉。

朱元璋喝了一口红汤,快速吃了好几坨驴肉,感慨道:“你小子,手艺是真不错啊!”

“这民间很少有人吃驴肉,也就是你,才能将这等贱肉,做的这么好吃了!”

驴子,野猪等等,在古代被称之为贱肉。

在任以虚开设酒楼之前,大多数有身份的人,都不会去吃这种肉。

而现在,任以虚的驴肉火烧,直接让朱元璋改观了。

朱元璋再拿起一个面饼,一口咬下去,面饼和驴肉入口后,顿时舒服的长呼一声。

他满意的说道:“任以虚,你这驴肉火烧,带面饼的这种,是最好的军粮了!”

“这一口下去啊!”

“面饼软糯,驴肉鲜嫩,这滋味,非常好!”

他吃得非常香,这些菜肴,他在皇宫可都吃不到。

这会儿,朱元璋一边吃着烤鸭腿,一边吃着驴肉火烧,时不时来两个桂花糕综合一下,吃得老开心了。

朱元璋一连吃了好几个驴肉火烧,他不由唏嘘道:“咱当年,打陈友谅,打张士诚,打王保保他们时,要是军中的军粮,有你这驴肉火烧一半美味,咱一定能领着将士们,提前几年就给他们全灭了!”

军粮,就是士兵们的战斗力。

作为马上皇帝,吃到厚实饱满的驴肉火烧,自然第一时间就觉得,要是驴肉火烧可以作为军粮,必然能让将士们战力大增。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又吃了一个驴肉火烧,感觉还不过瘾,再喝了半碗驴肉火烧的红汤。

这会儿,他感觉胸腹暖洋洋,也感觉有点吃撑了。

但朱元璋咽口唾沫,看着满座的美食,继续吃了半只烤鸭,五块桂花糕,半只叫花鸡。

半晌后,朱元璋打个饱嗝,彻底彻底要吃撑了,才停了下来。

同时,心中忍不住感慨:与任以虚酒楼的美食相比,皇宫中的食物,可是逊色太多了。

皇宫诸多御厨们,大多做些炒菜,做些烧烤的鸡肉羊肉等,那些菜肴味道,根本不行。

尤其是皇宫中的烤羊肉,用的香料足有一斤,每次拷完,切下来的羊肉,也是冒着油。

但羊肉中,全都是胡椒的味道。

因为没有别的办法,驱除羊肉中的膻味,只能用香料的味道,来压制膻味,又因为羊肉烤的时间长,肉质老了!

所以这种菜肴,根本无法和任以虚酒楼的烤鸭叫花鸡,相提并论。

朱元璋用绢布擦拭着手,微微品茶,打量着任以虚。

他想着,要是能够将任以虚酒楼的厨子,挖到皇宫的御膳房,给咱做菜,那就好了。

只是可惜,任以虚没有主动提及,咱也不好主动问询。

自古都是陛下赏赐臣子的,哪有皇上找百姓要东西的。

那样做,很没面子,所以朱元璋也就是想想,并没有实际上的行动。

“任以虚,咱吃得差不多了!”

“该走一走,消消食了。”

朱元璋站起身来,轻笑着说道:“你带路吧,咱看看你这京城第一酒楼,到底怎么样。”

他从毛骧那里得知,任以虚酒楼前后招待了很多京城贵客,也想要看看,这个酒楼装潢和盈利都怎么样。

任以虚在前面当起来了向导,引导朱元璋参观整个酒楼。

他的酒楼,经过了修缮和扩建,规模特别大。

首先酒楼最前面的楼阁,高三层,大厅可以坐几十上百个人。

二楼足有三十桌,三楼包间,一共八个包间,每个包间,都是两张十人座的大圆桌。

而这样的楼阁,在整个酒楼中,一共有两座,前后对立排列。

在两座楼阁的中间是厨师楼,就一层。

那是专门做各种菜肴,做好之后,由店小二们来端菜,并送到客人桌前。

在楼阁的后面是庭院,一处专门养鸭子的庭院,一处专门养鸡的庭院。

任以虚酒楼的叫花鸡和烤鸭,都是酒楼自己饲养的。

但凡是专门做这种菜肴的酒楼,货源都是自己培养。

从外面进货不保险,容易出现被人截断货源的危险。

再加上任以虚用的是特殊办法,来喂养鸭子和鸡,所以,酒楼烤鸭和叫花鸡,味道格外的好。

朱元璋一边赞同着任以虚的经营理念,一边参观,不时感慨,酒楼规模蛮大的。

而在庭院后面,还有一个庭院在开着,是专门饲养驴子的。

在诸多庭院的最后面,有一栋员工宿舍,厨子和店小二们,都住在里面。

在员工宿舍最后面的一座,三进宅院,那是任以虚自己的住所。

“你这里挺大的,装潢也都不错,生意想必也很好吧”朱元璋问道。

“几乎每天都是满座!”任以虚如实说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

他自然看得出来,任以虚这里美食定价很高,每天酒楼又几乎满座,利润自然高的可怕。

估计一天入账,足有好几千两,想到这儿,也忍不住感慨,难怪任以虚这小子不想当官了!

当官,一个月百八十两俸禄,开酒楼,一天几千两。

就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奇才,去了商道,而并没有入庙堂。

朱元璋暗暗可惜,任以虚的才能,不亚于刘伯温和李善长。

只是其心不在庙堂之中,哪怕咱亲自将任以虚拉到庙堂中来,怕也是整日想着,怎么辞官了。

朱元璋心中暗叹,可惜了任以虚这么个人才了。

他随着任以虚,通过了几个庭院,来到了员工宿舍所在的后院,他看到员工宿舍周围,有一片田地。

仔细一看,田地里面种植的东西,不一样。

自己从未见到过这种枝叶的农作物。

朱元璋顿时上前,蹲下来仔细查看着,他发现这种枝叶经杆之物,自己还是第一次见着。

作为放牛皇帝,从小也是要耕田的,认得各种农作物,也知道各种稻米如何种植,如何收割,算是个农家好手。

而现在,朱元璋碰到一种自己不认识的农作物,顿时就来了兴趣。

任以虚顺势看过去,是此前自己从系统中得到的土豆和番薯。

当初得到这两个东西后,便切成了以小块小块的,安排栾彬,将其种植在员工宿舍周围的田地中。

毕竟,栾彬这些酒楼员工,每天做完工回来的时刻,也可以照看浇水什么的。

而土豆和番薯,也已经开始发芽了,长出与稻米枝叶等,截然不同的枝叶。

“这是什么”

朱元璋好奇的问着:“咱,从未见过,不知是何物”

“咱从小也耕田,确实没有看到过这种茎叶的农作物。”

“陛下!这是土豆和番薯,是我安排店小二他们,种植在这里的。”

“这两种,都是我大明此前没有过的作物。”

任以虚轻笑着说道:“是最近才传入的,所以陛下自然不认得!”

“噢,不知这两种农作物,产量如何”朱元璋问着。

作为一个体恤百姓的皇帝,首先就会关心新农作物的产量,以及未来能否大面积种植开来。

毕竟在大明朝,五谷农作物的产量,才是衡定国力强弱的标准。

任以虚指着左边的一株幼苗说道:“陛下,这是土豆!”

他再指着右边像是树叶一般的幼苗,介绍道:“那是番薯幼苗。”

“这两样农作物,都是来自于海外,是草民从一个海商手中买来的!”

“那海商们,只是将土豆和番薯,作为观赏性植物,种植在船上。”

“但草民知道,土豆和番薯,都是亩产极高的农作物!”

最初土豆和番薯,确实在十六世纪的大航海中,被作为观赏性植物,存在了二三十年。

稍后发现其可以吃,且亩产极高,就分别传入大明和欧洲。

历史上传入大明时间点,是在万历到崇祯年左右。

传入之后,有江南名士,率先开始在江南地区种植土豆。

但因为气候问题,亩产不高,且当时百姓们对土豆接受程度不高,不愿意吃土豆。

所以土豆,没有改变小冰期导致的大明朝饥荒。

但是土豆,却拯救了整个欧洲。

德意志,英吉利都在拿到土豆农作物后,批量种植,被外人称之为土豆国,人口翻几倍。

朱元璋听着土豆和番薯两个字,微微点点头,等待着任以虚继续介绍。

任以虚轻笑着说道:“陛下,这两种农作物亩产,与水稻相提并论,是天差地别的。”

现在大明水稻,普遍是南越占城稻,从宋代传入的。

他——解释着说道:“寻常亩产,稻种大概2石粮食。”

“好田,三石粮食,顶级水田,也就3石半左右。”

明代一石粮食,一百五十斤。

大多数田地,都是亩产三百斤左右。

“但是土豆亩产,会在三十石左右!”

“番薯的亩产,会在二十五石左右!”

任以虚话音落下的那一刻,朱元璋眼神彻底变了。

朱元璋露出懵圈的神情,看向任以虚问道:“真的可以做到,亩产二十五石到三十石”

“这几乎是其他稻种的,十倍之多啊!”

他不住暗暗心想道:五谷传承千年,到咱这一朝,岂不是要变成七谷了

“草民肯定,这两种农作物,可以做到,亩产二十五石到三十石左右。”任以虚确定的说着。

前世的土豆,普遍产量在四千斤到七千斤左右。

而一些试验田,土豆亩产都能到八九千斤。

明代末期传入时,在江南种植,气候不行,再加上小冰期。

就套了俩BUFF,土豆亩产都还能有三千五百斤。

而番薯,前世亩产在四千斤左右。

系统奖励这俩农作物,产量肯定不会差。

任以虚这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来报了。

朱元璋看到任以虚露出自信的神情,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他哪会不知道,任以虚这个神情,必然代表这两农作物产量是真的。

因为任以虚没必要欺骗自己,且等到时间一到,真正种植出来了,亩产多少,直接就可以算出来,也欺骗不了他。

亩产几千斤!

是真的!

朱元璋想到这里,内心就像翻江倒海那般,不住思索着,大明刚刚安定下来。

这两样农作物,要是能够大面积种植开来,简直就是救了天下万民啊。

大明朝刚刚建立,中原才从战乱之中走出来,处于百废俱兴状态。

很多农田不是说马上恢复耕种,就可以恢复,而需要处理杂草,空置一期,等到下一期,农耕时节到了,才能重新开始耕种。

且很多农田,因为战乱无人耕种,导致荒芜,长满了各种花草。

甚至土地本身土质变硬,掺杂很多石头需要清理等等,所以要让土地恢复到合适耕种的状态,大概需要一年半载。

而这个时间点,要耗费大量人力去复耕这些土地,且还没产出。

以至于,最初那两年,朱元璋都无奈的下了禁酒令,不许民间私人酿酒。

因为酿酒会消耗粮食,为了尽可能节省粮食,朱元璋已经做到极致了。

而现在得知有这么高产量的农作物,朱元璋整个人都处于激动状态。

“大量种植这两种农作物!”

“我大明几乎再无饥荒的可能!”任以虚肯定的说着。

朱元璋马上看向毛骧,快速说道:“快,你现在去挪一些土豆幼苗和番薯幼苗,挪移到皇宫之中种植!”

任以虚已经将这些切块种下来了,朱元璋想要,只能切割一部,分农田里的幼苗加泥土,一起带走。

“毛骧,你时刻派人对这些幼苗,加强护卫!”

“要记住,你们的命,没有土豆和番薯贵重!”朱元璋严肃的说着。

并且表态,这俩东西交给毛骧来种植第一批,要是出问题,毛骧全家的脑袋,都可以不用要了。

等到这一批种植出来后,确定其亩产量后!

就果断开始第二批,第三批的,大量培育,等到第三批培育结束,就开始铺到整个大明。

只要第三批土豆和番薯彻底成熟,这两样农作物,就在大明,彻底扎根了!

朱元璋心中感慨着:若真是产量这么高,大明有此等祥瑞降世,必定能国泰民安。

他看向任以虚的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不住喃喃道:任以虚这小子,可真是咱的福将啊。

来一趟任以虚的酒楼,不止是品尝到那么多美食,还有这么大的收获。

若是真如任以虚所言,土豆和番薯产量极高,咱绝不会亏待这小子的!

当然,以任以虚如今的功劳,足以封侯拜相!

朱元璋打量着任以虚,越看越是满意。

他不由得细细回想,任以虚这段时间以来的贡献。

提议开设大明银行,解决户部钱财匮乏的问题。

任以虚献策这么大的功劳,要换成李善长,估计天天在自己嘴边念叨这个功绩,恨不得马上要赏赐。

唯独任以虚,献了计策,从未提及过想要好处的话。

而后,任以虚又从海商手中,购买到土豆和番薯这样的农作物,有着改变大明天下的可能。

如果土豆和番薯,真的亩产这么高,那任以虚就是在造福万民,功绩千秋,足以标榜史册的。

最关键的,任以虚还是没有找他要什么官位和权力。

朱元璋想到这里,就越发欣赏任以虚了。

心中感慨,就喜欢任以虚这种,不贪图权力地位的人!

任以虚越是这样,他就越看重。

朱元璋性子特别轴,如果别人对官位,对权力,愈发追求,他就越看不上这种人。

比如李善长和刘伯温,一个追求权力,一个追求名声。

要不是大明朝,非要靠着这两人撑着朝政,朱元璋早就让这两人回家种田去了。

并且,从大明之前的俸禄,就可以看得出来。

之前大明的俸禄,官员们真可谓是清苦,那点俸禄,也就勉强糊口,吃肉都够呛。

而朱元璋最初定这个标准,刘伯温和李善长都反对。

他反驳李善长和刘伯温原话大意是,官员当不以吃喝玩乐为主,而是以精神奉献,无私为朝廷服务,造福百姓。

后来发现这样的标准行不通,这样,才加的俸禄。

都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朱元璋偏偏喜欢那种,奉献了不讲功劳,也不贪权力地位的人。

而任以虚正好符合朱元璋所想。

尤其是,任以虚不愿意做官,表示出对地位权力的无感,这让朱元璋现在就有一种冲动,想要拉着任以虚去朝堂当官。

但是这种念头刚刚诞生,朱元璋又想着,任以虚这种清心寡欲,喜欢居于幕后的人,若是真想做官,当初就不用辞官经营这家酒楼了。

如今任以虚没有再提及,想必是不愿,那也不能强求,否则,就是对任以虚的不尊重了。

他想到朝堂上的琐事,不由得想到了什么,便主动问道:“任以虚!”

“在你看来,朝廷开科举,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选拔制度”

“以四书五经为主如何”

他打算将科举制度的考核选题,定在四书五经里面。

这也有宋濂大学士的建议,在其中发挥了很多的作用。

朱元璋读书不多,在宋濂的劝说下,自然而然追捧各种儒家经典,就想要以此来作为考题。

当然,也有深处的道理。

四书五经9本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代表了整个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便是忠君爱国,拘泥于各种礼节。

朱元璋在宋濂劝说下,认识到读四书五经,可以约束一个人的精神。

再用法家的手段,来约束人的行为,以彻底做到,法家束缚人的手脚,儒家捏着人的软肋。

这就是传说中的,八股取士,困天下才子,收为己用。

如此一来,天底下的读书人们,想要有大作为,必然要做官。

想要做官,就必须死读四书五经,专研各种儒学经典,思索各种名言警句,衍生出来思想,和核心思想等等。

并且还会以儒家的那一套,道德礼仪君子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

而这样的实质上情况,就可以将有能力造反的读书人们,全都约束在科举制度内。

朱元璋自己就是造反起家,他哪里会不知道,造反军队中,读书人的作用........

自古以来,造反军队中,读书人比例的大小,决定了这支,造反起义军的存在时间,以及是否能够改天换地,建立新朝。

越是读书人多的起义军,最终获胜的可能性极大。

读书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而科举这么一弄,就可以把人才,全部圈在科举制度里面。

自从科举制度,由隋朝诞生,唐朝开始普及后。

原本的官员们,从各大世家的举孝廉,逐渐变成考科举。

到宋朝之后,大量官员都是科举上来的。

很多贫穷人家的孩子,以及不那么有钱的寒门子弟们,都通过了科举和武举,实现了阶级跃升。

正所谓,一朝高中,便是鲤鱼跃龙门,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了。

科举是朝廷,给广大中下层人,一个上升的通道。

而这个上升通道,怎么给,通道是什么样,就有得可考虑和琢磨了。

朱元璋内心所想的这些,约束读书人的想法,自然不会告诉给任以虚。

他轻笑着说道:“任以虚,咱打算以四书五经,作为选材取士的题目!”

“但是思索了许久,也听了很多人的看法!”

“现在,朕想要听听你的看法。”

现在的任以虚,已经辞官了。

但是任以虚谋略又极强,才能不亚于刘伯温和李善长。

所以朱元璋才会问询,也是本着多问问高人的心态。

想看看四书五经这一套,是不是真如宋濂那些儒生们,所言的那样好。

而任以虚听到朱元璋说科举制度选题,要用四书五经为主,连忙说道:“陛下!”

“此等选题,绝对不可!”

“这种方式,草民认为有极大的问题!”

朱元璋看到任以虚不假思索,直接否定了四书五经,不由得困惑。

他问道:“任以虚,说说你的看法!”

任以虚思索了一阵子,而后说道:“陛下,四书五经,这是儒家经典,教得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诚然,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不错的书籍。”

随后,任以虚停顿片刻,面色沉重的说道:“但四书五经,虽然可以培养人的人格,也可以陶冶情操,却不合适作为科举考试的选题。”

接着,任以虚开始详细的说道原因:“所谓科举制度,被选中的人,是作为未来的官吏!”

“状元为正六品官,榜眼探花均为从六品,而进士,多数都是七品官,会从县令开始做起。”

朱元璋点点头,也表示现在科举,主要是挑选出各级官员,尤其是县级官员。

大明官员制度,一个县城,只有县令和县丞,这两是真正的官员,属于是有编制的。

下面的一系列各种师爷,衙役等等,他们都不是官,是吏,是由县令去雇佣的人,是没有编制的。

而科举选上来的人才,几乎都是县令官位开始做起。

只有少部分,如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是会留在京城,要么入翰林院为官,要么入六部,作普通官员。

任以虚接着说道:“科举选拔人才,为江山社稷出力!”

“他们是需要,真正去县城治理一方的。”

“需要全盘评估这个县城,如何发展,如何安抚民生,又如何去审案子,如何去处理民生,商业等等各方面。”

“而采用四书五经选拔出来人才,未必具备这个才能。”

前世一个县城,各有各的体系,各做一部分事情。

而在明朝的县城,县令和县丞,几乎是全包了任何事情。

这个县城,小到开河道、种植农作物、大到商业的发展,良田有效规划,再到遇到灾难时刻,如何处理等等,都需要县令和县丞去处理。

而任以虚则直接表示,用四书五经选拔出来人才,根本不足以应对这一系列事情。

学习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子曰诗云,说满篇大道理,说各种儒学经典在行。

但是问这位读书人,比如上游发大水,冲毁了下游的稻田,百姓们面临没有吃得,该怎么办

县令几乎一问三不知,所以才需要各种师爷。

而在明代能解决这种问题的师爷,要价都不低,就不是寻常县令俸禄,能请得起的人。

所以,县令为了救灾,就得去贪污,把贪污来的钱财,作为师爷们的贿赂,让师爷们统筹各方,组织人手去救灾。

在任以虚看来,四书五经选拔出来的人才,都不适用。

四书五经的内容,与真正做官内容,这两者差别,最明显体现就是,学习的是一加一,可面对现实的是,高等数学题目。

那学的东西,就完全用不上。

任以虚记得,明清时代都是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

而他就看过一个清代状元的乡试卷子。

卷子的题目大抵是这样的: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提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请以,绿水之上,才能养育出白色天鹅为话题,写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论述地方文化和培养人才之间的关系。

当初任以虚看到这个题目,差点没破口大骂。

因为他都不需要看后面内容,就知道写得是什么。

而那位状元写的内容,还真就是,把上级官员当做是绿水,吹捧只有在绿水之上,才能培育出好的地方官员。

再结合当地土特产和特殊文化,各种暗示隐喻,要给上官送礼物。

任以虚记得大抵内容是这样的。

当初,与他同行游客看完,感慨古代状元卷子写得好,他却感觉十分无力。

这题目本质上就是,在做思想功夫,在思考各种吹捧上官,玩文字游戏,让卷子体现出两种意思。

一种意思是明面上,用一大堆华丽辞藻,来强行牵扯,绿水和天鹅,与上下级官员,当地特色文化关系。

一种意思是潜在的,是吹捧考官,直接点明,只有在优秀上级官员的领导,才能诞生出优秀的下级官员。

还要拐着弯表示,考官你选我,我考中了肯定给你送礼。

而任以虚正是因为了解了,这种八股文取士,才极为厌恶。

最主要是,三年考一次,没有标准答案。

而考生能不能考得上,就看考生自己会不会,既显得自己高风亮节,又能拐着弯,吹上官英明神武,还能暗示自己中了,一定会厚待考官的。

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在考科举。

比如范进中举,四五十岁才明白科举里面道道,明白之后,这才考上的。

任以虚直接拿出几个,以前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题目,是宋濂出的。

直接将卷子里面深层含义,告诉朱元璋。

他直接表明这情况下选的人才,全都是溜须拍马之辈,考上了一定各种敛财。

朱元璋听完,都有些愣住了!

他暂时也只是想想,只是觉得科举可以困住人才,但是没想到过还有这一层。

不过,朱元璋细细思索着,这并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事情。

科举考试!

八股取士!

要的是束缚天下有才之辈,而不是要天下有才之人,人人都能人尽其才。

朱元璋认为,自己要的是,人才不要给自己闹腾,不要出现贪官污吏,马上有人造反。

他希望的是希望江山永固。

在江山永固面前,县城发展与否,官员水准高低,不重要。

毕竟,数百年科举制度后,已经衍生出一套合格的,师爷体系。

县令可以不懂,但是舍得花钱,就可以找到专业人才,来帮自己处理各种事务。

相比较,县令无才,但是稳定,与县令有才,但是会折腾。

朱元璋更希望是,要听话的无才之人,而不是那种有才能的人。

任以虚一看朱元璋面色深沉,就知道朱元璋没听进去。

他继续表示道:“陛下,如果真按照八股取士,到时候朝堂上,便都是这等行将就木,思想僵化的臣子!”

“因为他们学习四书五经时,科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告诉他们。”

“处理好与上级官员的关系,会送礼物,会吹捧上级官员,这比实实在在做事情,这比真正去提高县城民生,要更快可以升官发财!”

“钻营琢磨上官,比实实在在做事,要升得快。”

八股取士,可以说思想僵硬,也可以说思想灵活。

说他们的思想僵硬是因为,他们考虑不了除了四书五经之外东西。

说他们思想灵活是因为,只要谈论四书五经,比如状元乡的绿水之上这种题目,那大把官员,别说三千字论文,三万字论文都能写出来,可以各种变着花吹捧上级官员。

而这样渠道上来的官员,心思全在欺下媚上的这种事情里面了。

他们的心思,必然全都在衙门之间走关系,官员之间,官官相护。

而真正需要承担的职责,就没几个官员会去做。

这也是明清火器出现近四五百年,明清县城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根本原因。

官员们心思就没在发展民生,发展商业和教育上面,全想得怎么敛财,怎么笼络上级官员。

任以虚再度将这些道理,也给朱元璋说了出来。

朱元璋神色平淡,陷入思索当中。

他细细思索,这样选上来的人才,确实是有贪腐,有游戏官场的可能,但是这也比选上来一堆人精,一堆能人志士要来的好啊!

一个能人志士,是好的。

十个能人志士,是可以的。

可要是一百个能人志士,就该头疼了。

比如任以虚这种,朱元璋认为,一个任以虚是好的,要出现一百个任以虚这种人才,指不定各种内斗闹腾。

到时候,因为内斗而导致的上级官员,官位不保,引起一系列动荡,反而损失更大。

无论什么朝代,高级官员,几乎年纪都大。

而高级官员,普遍大多数才能,不如年轻低级官员。

这是由时代而决定的,注定了年轻官员,接触的就是老官员多,能力胆魄也比老官员强得多,可年轻官员不能取代老官员,否则整个体系就都动荡。

朱元璋另一层,想要继续执行八股取士的缘由就是,宁愿要一堆忠心的废物,也不能要一堆思想活跃的能人志士。

那些忠心的废物,都可以控制,但思想活跃的,有本事的臣子,就很难控制了。

像刘伯温,朱元璋一直觉得,刘伯温骨子很傲,至今都没有臣服过他。

连朱元璋都有降服不了的臣子,更何况是之后的皇帝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任以虚见到朱元璋,心思还是没变,便直接说道:“还有党派之争。”

“汉唐时代,是外戚和门阀世家争斗”

“宋代是学派斗争,心学和儒学的斗争!”

“这些斗争,则主要是,学习心学的官员,和学习儒学官员,相互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而在我们大明朝,因为科举是按照地区录取,全部采用四书五经,不学心学那些,自然不会有学派斗争,却会有地区性,结党营私!”

他见到朱元璋脸色有了反应,便趁势说道:“比如江浙地区考上来官员,在京城之中,他们天生就亲近江浙派系的官员。”

“而那些江浙派系的老官员,也多是新官员们的先生,或者长辈。”

“这样以来,时间一长!”

“这些新老官员,就会形成,以地区为主的党派,相互斗争,相互夺取权力和利益,朝堂就变成了,利益熏心之徒的名利场了。”

“而现在陛下掌控朝堂大权,其实就已经可以感觉到了,江浙文人和淮西武将的斗争。”

“而若是后代皇帝,没有陛下这样的手段和魄力,又当如何是好呢”

听到这里,朱元璋眼神已经阴翳下来了。

任以虚见到朱元璋这神情,便知道自己说到关键点上了。

“可如果后代皇帝不够杰出,皇权会被诸多大臣,各级官员,再度分权。”

“这个时刻,朝堂之中官员,全都是蝇营狗苟之辈,只知道结党营私,升官发财,又会有几人,将天下百姓看在眼中呢”

他是知道大明历史的,自从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集体陨落。

文人直接做大,各种党派斗争。

那明朝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大部分都没啥权力。

还有一些武皇帝,比如明武宗朱厚照,一个能亲自领着大军,对冲元军主力的马上皇帝,亲自在广外打了一仗。

大明和瓦剌人,一共十几万人互砍。

结果文官们就记录,这场战斗只死了八个人。

十几万人互砍,别说砍死八个,踩死得都不止八个。

但是文官们,就是欺负朱厚照没儿子,就是明着黑朱厚照。

甚至明朝有两皇帝,还死得无比稀奇,引得后世很多人怀疑。

是皇帝们不听文官集团的话,被文官集体给下毒,毒死了。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任以虚不可能说给朱元璋听。

可朱元璋回想着,满朝堂全是庸才,也是个大问题!

若是,朝廷上全是这种钻营官场技术之辈,后世皇帝,但凡出几个不中用的,那权力被文官夺走的概率就不小。

可是,朱元璋还是想着,党同伐异,毕竟还是庸碌之辈的内斗,只要异族不入侵,只要官员们还忠心,天下就还是大明的天下。

这会儿,他认为这些庸碌官员,毫无才能,只有忠心可用。

所以,官员们应该会对后世皇帝忠心。

哪怕,皇帝权力被分走一部分,但总有强势的后代皇帝,可以夺回来。

毕竟,从只知道忠心的庸碌之辈手里夺权,可比从人才手里夺权,要容易的多。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喜欢忠臣,多过能臣。

蠢笨和忠心的官员,简直是最佳官员。

这是源自于中庸思想,根深蒂固到每一个人的思维。

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多是这样的思维,主打一个中庸平淡,不占先人之机。

不过分优秀,也不过分垃圾,平平淡淡合格就是最好,如果再愚蠢一点,又不是特别愚蠢,那就更好了。

因为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根本上不同。

西方更多是侵略开拓式的文化,主要讲究一个弱肉强食。

而对于中华文化而言,讲究中庸和位次排序。

中庸者,不过分优秀,已经先行十几年的老官员,上到了那个位置,哪怕其庸碌无能,可只要足够忠心,也可以稳稳当当坐个十几年,而后换下一批老官员上来。

至于其他,再有才能的年轻官员,也得熬年限,论资排辈,这是希望整体平衡的结果。

中华思想,更趋近于求平稳。

所以,朱元璋就感觉,还是中庸平稳为主,官员们各种争斗,就争斗吧。

不变化,胜过于有变化。

任以虚看向朱元璋,轻声问着:“陛下,可是想要追求稳定,而忠心的臣子“”

朱元璋思索些许,淡笑着说道:“选取人才,首先是要看其是否忠心。”

“若是一个居功自傲,不尊重上官,不忠诚于天子的官员,不是一个合适的官员。”

听到这话,任以虚基本确定了,朱元璋怎么想的了!

可是,那些臣子,真的会对皇帝死心塌地吗

任以虚不由得想起来了,明朝末年,东林党的事情了。

大明朝亡,不是亡在皇太极和李自成手里,就是亡在东林党手里的。

朱元璋给读书人开恩惠,读书人种田不需要上税,就导致大量商人,将自己十几万亩良田,全部都挂在官员的名下,直接免税了。

商人们拿钱财给官员,双方合作互利。

导致后期,大明十分之八的田地,全都是免税田,导致朝廷根本没钱。

崇祯面对李自成的大军,面对皇太极的大军,根本拿不出钱财,购买物资和训练军队。

等到中原大战,孙传庭战败之后。

李自成大军北上,要打京城了!

崇祯拿不出钱来,只能在大殿上哭,求东林党们给点钱,让他来训练军队,大家君臣一体,对抗起义军的李自成。

结果,东林党几百号人,联合起来给了崇祯二十万两。

一个个都哭穷,说自己没钱。

崇祯看着这些钱,根本不够用,最终京城被破,崇祯上吊。

而李自成入京城后,直接翻脸,将这些东林党的官员们,全部下狱拷问。

最终,从这些官员们家里,弄出来七千万两白银。

国破之前,崇祯朝一年税收,尚且才百万里两。

而这些东林党官员们,愚蠢的以为李自成来了,大家接着载歌载舞,结果被李自成一网打尽,都不能用傻来形容,简直是天真。

崇祯哭着求他们给钱,救救大明朝,他们不救,李自成打进来,给他们全家都抄了。

这种缺德事还不少。

在京城城破之前,这些官员们,各个都喊着誓与大明共存亡,表示如果国破,自己一定殉国。

结果城破之后,崇祯从皇宫里逃出来,来到官员们府邸,求官员们开门,让自己进去躲一躲, 官员们不开,就任由崇祯在外边怎么喊,就不开门。

无奈的崇祯,只能回到皇宫中去,到这个时刻,身边没有一个官员是忠诚的了。

只有崇祯身边的太监,领着一千太监组成近卫军队,对冲李自成的精兵,这才给崇祯争到一些时间,好让崇祯跑到老歪脖树边上,上吊,不至于被李自成抓到后,羞辱。

这还是东林党诸多缺德事中的一件。

李自成来了,江浙各地的东林党官员,直接投降。

皇太极八旗兵来了,他们还是投降。

比如著名的东林党魁首钱谦益,约好了去跳河殉国,好几个将军都扑通跳下去殉国了。

结果,钱谦益来一句,今日水太凉,不宜跳河,就没跳,转过头领着应天府全部文官,跪迎多尔衮。

任以虚无奈的劝解:“陛下,从四书五经内挑选出来的人才,也未必是忠心的!”

“人心思变。”

“尤其是他们为了成为官员,努力考科举,越是压抑,等到他们真正考上,成为官员后,一旦释放这种压力,就会变得,极度过分!”

他停顿片刻,说道:“就像是那句名言,三年清县令,十万雪花银!”

“到时候别说,忠君爱国,如果君主可以卖个好的筹码,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君主也给卖掉了!”

“陛下,您难道指望,一群被压抑都快疯了的人,在掌握权力之后,还会是正常人吗”

朱元璋听罢这话,自然也是知道考科举的难度和压抑。

他看向任以虚,细细回想着任以虚的话语。

有才学有野心的年轻官员,未必可靠。

但是那没本事的官员们,就一定可靠嘛

没本事的官员们,似乎更加祸害。

朱元璋不由得回想起来元朝,很多没本事的元朝官员,更祸害百姓。

反而是有能力的元朝官员,不会过度压榨百姓,因为他们知道,压榨到什么程度,百姓是必反的,所以有分寸。

元朝就是因为太多废物官员,才导致天下起义军群起攻之,最终灭亡的。

这下子,朱元璋彻底动容了!

他想着,依靠四书五经来选择人才,好像真的没什么好处。

除去压制人才,圈禁人才能力之外,毫无作用,还不如选择正确引导人才,让其发挥才能。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暂时打消了,用四书五经,作为科举选题的心思了!

官员群体中,人才太多,不合适。

因为人才们,会更迫切,想要上位!

这些人才,会不断冲击无能的上官,会不顾一切的,将没有本事上级官员们拉下来,从而会导致朝廷内斗不断。

比如现在江浙文官和淮西武将的斗争,刘伯温被淮西武将群体不满等等。

双方都有能力,但是双方看对方都不爽,各种斗争一直存在着。

而官员群体中,人才太少,全都是庸才,也不合适。

这批庸才上来之后,全部心思都在怎么贪污,怎么权力斗争,怎么往上爬这上面!

这样的一群人,又怎么可能真正治理好天下。

且一旦这样的环境固化之后,天下更替就来了。

当年的刘伯温,何等有才,在元庭为官的时刻,被各种庸才官员制约。

就是因为庸才官员们,只想着捞钱升官,根本不管起义军,导致刘伯温被排挤,最终投靠了他。

想到这儿,朱元璋打消了以八股取士的心思,来筛选人才。

他觉得,或许会有别的办法,筛选出来的人才,是既能有点能力,又不是庸碌无为的。

朱元璋一边想着,一边就逛着任以虚的酒楼,看了养鸡的院子,饲养大鹅的院子。

任以虚在一侧解释着,自己的饲养鸡鸭的法子。

无外乎养鸡,鸡鸭全都是喂虫子的,这样的养出来鸡鸭,膘肥体壮,身体还好。

每天还驱赶着鸡鸭们,在院子里活动,以保证鸡鸭的肌肉多,就可以产出更多瘦肉,而不是肥肉,这样做,会让鸡鸭的口感更好。

同时,为了噱头,鸡鸭们每天喝的水,都是山泉水。

听到这里,朱元璋问询道:“山泉水和河流水,有什么区别,是肉质方面的区别吗”

任以虚笑着解释道:“回陛下,用山泉水,可以名正言顺,卖高价。”

“对外宣称的时候可以说,咱这山泉水是从广东运来的高档货,在那边每天都要排队好久,才能打到水,其实就是本地的山泉水。”

“这样一来,店里的一只鸡,可以当十只鸡卖,再加上味道极好,食客们自然就会趋之若鹜。”

朱元璋笑了笑,任以虚还真是个有脑子的商人。

他彻底将酒楼逛一遍后,便想着要回去了。

毕竟是皇帝,虽然今天公务已经处理完了,但需要去看看皇子们的课程学咋样,以及需要回到御书房,免得官员们有事找不到自己。

他不可能在任以虚这里待太久。

不过,朱元璋走之前也感觉今天这一趟,来的值了,收获极多。

不仅吃到了美食,叫花鸡,烤鸭,驴肉火烧等等,还收获了土豆和番薯这种逆天良种。

如果土豆和番薯,真的产量,如任以虚所言。

那华夏大地,近两千年一直传承的五谷,就会变成七谷。

百姓们会真正丰衣足食,几乎不可能再出现粮食饥荒的问题了。

真要是食物产量提升十倍,还能有饥荒,那自己,就该好好找找当地官员的麻烦了。

而这样的功绩,足够让自己位列千古圣君。

何况,还有任以虚给的建议,不采用八股取士。

深切而直接要害的说出了,八股取士的危害,避免自己走上一个天坑。

朱元璋心中也想着,果然事情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若是自己听了宋濂等人的话,真用八股取士,恐怕会害了后代皇帝。

毕竟,八股取士是约束了天下有才之能,可同样约束了诸多官员的能力。

一旦有外敌来临,即便有很多人才,也无处施展才能,就只能全部人都等死吧。

所以,他感觉这一趟没有白来。

走着走着,也已经走到了大堂,正要离开的时刻,不由得轻笑道:“任以虚,你这儿的美食,给咱打包几份,咱要带回去给皇后吃。”

“明白!”

“所有招牌菜,全部给陛下打包两份!”

任以虚没有丝毫拒绝的意思,毕竟,朱元璋的赐字,已经足够抵菜价了!

甚至给朱元璋打包一百份菜都可以。

“咱不会白吃你的菜!”

“就按照三十两一份的原价来算吧!”

很快,栾彬领着店小二们,将招牌菜,全部打包过来了,酒楼名菜都在这里。

“毛骧,拎着吧!”

看到这些精美的包装袋,朱元璋笑道:“也不知道你小子,为什么不用布匹来包装,而是选择这么精美的纸袋子。”

任以虚酒楼打包用的袋子,都是纸袋子。

但是上面印着桃花花瓣的图案,非常漂亮,就是朱元璋看了之后,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任以虚轻笑道:“陛下,用布匹很贵的,用纸张就便宜得多了。”

这个时刻,小说已经开始盛行,写出水浒传的施耐庵,才死没几年。

造纸业蓬勃发展,用纸袋子,可比布袋子好得多。

“你小子!”

“还真滑头!”

朱元璋笑了笑,随即领着锦衣卫们,朝着皇宫赶去。

任以虚亲自出门来送,一直目送着朱元璋的队伍,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陛下走了!”

“老栾,去将县城内,做牌匾的名匠,都给我叫过来!”任以虚吩咐道。

不一会儿,就来了七八个工匠。

工匠们得知,任以虚要做成牌匾的字,居然是陛下亲笔御批。

顿时,工匠们直接激动的表示,不要钱,只要任以虚让他们来做,这个牌匾就行。

这可是当今皇上的亲笔御批啊。

任以虚靠在椅子上,听着工匠们,问询牌匾的规格和材料。

材料有黄木、桃木、铁木、紫木、红木等等。

任以虚思索些许,说道:“就用铁木来做,陛下的字,需要将字体本身,铁画银钩的神韵做出来。”

之所以选择铁木,主要是因为黑色的铁木,看着大气磅礴,而不是紫木那般雍容富贵。

毕竟,朱元璋的字,也就那样。

老朱同志是穷苦人家出身,小时候连字都不认识,写出来的笔墨,能好看到哪儿去

下午时分,工匠们就已经将牌匾赶制出来了!

八个顶级工匠携手制作,速度自然是杠杠的。

随着一阵阵鞭炮声响彻,周围的人都聚集过来了,观看着酒楼更换牌匾的仪式。

牌匾上,赫然写着“京城第一酒楼”几个字,铁画银钩的字体上,展现出极为特殊的神韵。

周围的百姓们看到这个牌匾,不由得困惑起来。

可不等任以虚介绍,参与制作的工匠们,率先说道:“你们好好看看,这可是陛下亲自御写的字!”

“这块牌匾等同于是陛下御赐!”

“而任掌柜的酒楼,更是陛下亲自来过的地方!”

工匠们一脸激动,仿佛与有荣焉。

后面赶来富商们,听到工匠这话,顿时有些心痒痒了。

富商们心想着,陛下都说好吃的菜肴,还赐给了京城第一酒楼的牌匾,那味道能差嘛

原本有些富商们,觉得任以虚酒楼的菜肴价格太高,他们一直不愿意接受,就没有这么来过。

这会听到工匠们的介绍后,觉得还是要去品尝一下。

朱元璋赐给的这块牌匾,直接帮助任以虚,将潜在客户全部挖掘出来了。

几乎整个县城的富商,都先后来到酒楼品尝。

随着消息的传播,京城的诸多富商和世家权贵,以及不少官员们,都来品尝酒楼的菜肴。

更有应天府之外的人,听到朱元璋御赐牌匾,直接表示,不管好不好吃,都要去吃。

更有大商人,为了展现自己,为了吸引朝廷瞩目,在任以虚酒楼豪掷千金。

这些豪商一次性消费,就达到了一千多两。

就为了引起瞩目,好宣扬自己在老家修桥补路的事情,看看有没有机会接触到朱元璋,或许能被朱元璋赐个良善人家的牌匾。

带着各种目的来的人们,直接让酒楼的菜肴,变得一菜难求,火爆一时。

夜晚,栾彬清点着账目,最后说道:“掌柜的,现在咱们一天,能卖出去近万两的利润啊!”

“一天近万两,不错,你们好好努力!”

“拿出二百两来,你们分了吧。”

任以虚看着这个利润,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的路子,完全走正确了!

这走上层路线赚取的钱财,真就像是拿麻袋装钱,多得都快装不完了。

“好了,你们下去休息吧,茜茜留下!”

国公府。

“你说什么任以虚的酒楼,被陛下御赐京城第一酒楼”

“陛下都亲自去过了还品尝了酒楼的美味佳肴”

徐达听着手下亲兵的汇报,大感震惊。

他是头一次听到,朱元璋为了美食离开皇宫。

他对朱元璋这位老哥哥还是很了解的。

知道朱元璋不怎么嘴馋,大多数都吃点青菜豆腐等食物。

且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商人,而像任以虚这种酒楼,定这么高的菜价,他还以为任以虚是靠着太子,才能这么开的。

可没想到,朱元璋居然亲自光临,还御赐了一幅字。

既然,朱元璋都亲自去过任以虚的酒楼,那自己更得去了!

“将军!”

“主要是前段时间,任掌柜的酒楼推出了新菜,叫做驴肉火烧。”

“任掌柜用一些手段,非常吸引人们瞩目,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才将陛下吸引过去的。”

亲兵说道:“相传这驴肉火烧味道非常美味,在整个应天府地界内,每天都有大商人舍得花钱去购买!”

“甚至许多达官贵人都会派遣府中家丁,趁着清晨买回来吃。”

徐达听到这话,又心痒痒了,也想要一尝美食的味道,随后,他猛地起身。

“你去库房,给我拿八百两银票,我要亲自去一趟任以虚的酒楼。”

亲兵有些诧异,说道:“将军,您要是吃的话,吩咐我们去购买就行了,弟兄们骑马速度也快,很快就能赶回来。”

“诶,这不一样!等你们买回来,那菜已经不是最好吃的时刻了!”

“这吃饭,品尝美食,就要坐在酒楼里面吃才行!”

“更何况,任以虚这小子,我还等着跟他打交道呢。”

随后亲兵将一叠银票,合计八百两交给了徐达,还表示自己也跟着去。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

徐达收好了银票,快步上了战马,就朝着广饶县城,狂奔过去。

一路上,他几乎没有停下,三十公里路程,很快就赶到了,速度比上次都要快不少。

来到了广饶县城,马速慢了下来。

徐达驾马来到了酒楼门口,下一刻,他就傻眼了!

他看着门口排着大队伍,从门口一直街对面去了,林林总总好几百人。

“这么长的队伍,何时能轮到我”

“任以虚酒楼生意这么火爆”徐达错愕的喃喃道。

徐达仔细看着这些排队人,很多人都是身穿绫罗绸缎,站的姿势也特别板正。

这表示,这些排队的人,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

按照大明制度,有钱人是没资格穿好衣服的,至少不能穿绸缎。

而现在这批排队的人,怕不少都是低级官员啊,亦或者是那些达官贵人的管家。

徐达思索着,这么多人,不定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

要是自己暴露身份,想必可以直接插队进去。

徐达想了想,还是不暴露身份的好,果断下马,牵着战马来到了队伍尾部,也开始排队了。

原本排队的人,看着徐达来排队,见到徐达穿着一身绸缎衣袍,也没觉得有什么。

他们以为徐达是个校尉,或者是巡城的游击将军,就没当回事。

毕竟自家老爷,都是朝中官员,没必要给一个普通武将让路。

徐达也没摆架子,就这么老老实实的排队,时间过的很快,他的位置,也从街道尾部,进到了酒楼门口。

很快,徐达前面三个人进了酒楼,就要轮到徐达进去之时。

栾彬果断的挡住了徐达,说道:“不好意思,这位客官,我们今天所有美食,已经卖完了!”

“他们怎么进去了”

徐达错愕,指着刚才进去那三个人。

“刚才那三份烤鸭,是最后的美食了!”

栾彬饱含歉意,伸手示意徐达离开。

徐达顿时郁闷的说道:“我可是排了一个半时辰,你现在让我离开”

“抱歉,客官,我们酒楼的美食真的卖完了!”

“只能请您下次再来了。”栾彬依旧微笑着说着。

随后,栾彬再次解释道:“我们酒楼每天卖多少美食,都是有定量的,所以,无论您排得多辛苦,美食卖完了,就是没有了,抱歉!”

听到这话,徐达整个人心态都崩了。

合着他一早上真的白等了

任以虚酒楼的这破规矩,是真多啊!

国公府,徐达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将军,您吃得咋样那味道真的像是民间传言一样,吃上一次,就会流连忘返嘛”

府上亲兵问着回来的徐达。

他对于任以虚酒楼的美食,垂涎很久了,但每月从徐达这领取的俸禄,并不足以支撑他消费一回。

徐达黯然的摇摇头,一脸郁闷的说道:“去晚了,酒楼的美食全部都卖完了,早知道就早点去了!”

“无妨,明日我去给将军买回来。”那亲兵保证道。

“不用了,等过些日子我亲自去吧。”徐达拒绝道。

这段时间,任以虚的酒楼,有朱元璋御笔亲批的招牌加成,生意可谓是异常火爆。

要是不表明身份,还真吃不到。

“将军,三小姐在等您呢!”亲兵看了看徐达,再指着前厅说道。

闻言,徐达露出讪讪的笑容,对于徐妙锦这个三女儿,还是比较宠溺的。

他向来都比较看重子女们的意见,在很多事情上,也很听子女的话。

前厅,徐妙锦端坐在椅子上,一张俏脸满是怀疑。

“爹,你怎么一脸失落的回来了啊”

徐妙锦轻声问着,看着徐达神情郁闷,还主动上前拉着徐达坐下,关心的问询情况。

徐达讪讪笑道:“没事,爹就是出去逛一圈。”

见状,徐妙锦叹息一声,说道:“爹爹来回,神情变化极快,出去时兴高采烈,回来时,一看便知是败兴而归,女儿又如何会看不出来,这其中的变化呢”

而就在徐达和徐妙锦聊天的时候,任以虚却开始清点起了自己的家当。

酒楼内,任以虚对栾彬吩咐道:“将箱子都拿过来,放在桌上!”

不一会儿,栾彬抱来八个箱子。

任以虚示意栾彬下去。

他亲自打开这些箱子,从箱子中拿出来一叠叠银票、黄金等等。

再按照一百两面额银票、二百两面额银票、五百两面额银票、一千两面额的银票,细细的分类好。

接着,任以虚正式拿起一沓银票,亲自计算着开酒楼以来的收获,原本这种事情,可以交给栾彬来做的。

但任以虚认为,只有亲自将自己赚来的钱财,前前后后点上一遍,才能获得满足感。

很快,他将银票全部清点出来,大概有十几万两。

他看着桌子上的银锭和银元宝等等,亲自拿来的秤,亲自衡量出这些银锭的价值。

大概是二三十百银条,上百个银元宝,最后计算出来,价值五万两左右。

最后便是重中之重的金条和金元宝,数量就要少的多了。

七八根大金条,十来个金元宝,以及上百块大的碎金子,金银比例是一比十,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

而这些黄金,折算下来是在三万两左右。

三堆钱财,银票、白银实物、黄金实物,合计总额是十八万两左右。

即将跳转全文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常读,不代表Tk小说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目录[+]